命运是公平的,不论高居庙堂的达官显贵,还是街头巷尾的平头百姓,所谓“天道好轮回”绝非虚言。同治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可是,上天并没有饶恕他的放荡行为,他临终的时候全身流脓出血,身体散发出的恶臭让宫人避之不及,病榻上的同治,眼中充满了孤独和绝望。

纵观清朝十二帝,同治是这些皇帝之中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叹同治可悲可怜,短暂一生无所作为。值得一提的是,同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性病的统治者,当然,他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说,他的隐疾是满清统治时期最羞于启齿的秘辛,也是上天对他靡乱生活的报应。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1)

同治皇帝常年流连于花街柳巷,某日,同治发现自己的下体有发炎的迹象,且身上的淋巴结异常肿大,然而,同治皇帝却并未在意,一如既往地寻欢问柳。身体的症状出现三个星期后,病毒已经扩散到同治帝的周身脏腑。

1874年10月,同治从西苑归来后身体不适,同治帝自以为着凉,对自己的病情不以为意,谁知,两天后同治帝的病情突然加剧,根本无法起床。太医们像热锅上的蚂蚁,集体出动各展神通,替皇帝问诊。太医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诊断意见很难统一,始终没商量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由于,同治皇帝的病情日益严重,太医们只能轮班留守,以备不时之需。大概过了十天,同治帝已病入膏肓,不但四肢乏力,就连神志都开始变得不清醒,皮肤上产生大量红色的疹子。慈禧仓皇无措,不由得联想到一种可怕的瘟疫——天花。顺治帝正是死于这种瘟疫,而康熙幼年时也曾患上天花。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2)

所以,对于满清皇室来说,天花是无法战胜的梦魇。

对于慈禧的顾虑,太医们根本不敢严明。实际上,同治的恶疾早已得到确诊,他患上的是比天花还要恐怖的梅毒。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针对梅毒的特效药,这种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传染病根本没有痊愈的可能,一经感染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患者在临终前往往浑身溃烂,让人惨不忍睹。慈禧并不知情,只是命令太医们准备治疗天花的药物。

同治皇帝气急败坏,对前来探病的慈禧吼道:“朕根本没染天花,你这是存心想让朕死!”太医们心知肚明,可是,谁又敢说出来?只能按照太后的吩咐行事。

为了安抚百姓,两宫太后只能对外宣称皇帝患上了天花。为了赶走疾病,宫人忙着举行“送痘神”的仪式。太后命人在养心殿供奉痘神,并在宫中铺上红毯,摆上红烛,贴上红对联,希望用这种颜色“冲煞”。

慈禧太后每天都会来到养心殿进行祈福,希望痘神早日将播撒的病毒带走。宫人们大张旗鼓地忙碌了三天,随后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送神仪式,太监们将痘神娘娘的造像送到大清门,摆在纸做的龙舟上,随后,点火焚烧。痘神娘娘在冲天的火光中消失了,却并未带走皇帝身上的红疹水疱。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3)

眼见皇帝的病情日益加重,满朝文武心急如焚。

卧床的同治帝根本无心参与朝政,满朝文武皆以慈禧马首是瞻。为防止大权旁落,同治帝做出一个决定:将政务临时委托给李鸿章与奕亲王。此时,正值非常时期,皇权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奕亲王和李鸿章都不想染指,有意推脱,防止惹祸上身。

一时间,朝中无人主事,谁都不敢站出来接过重担。此时的慈禧已退居幕后一年有余,眼见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心中狂喜的慈禧太后想要再次来到前台,把持朝政。如何让自己顺理成章的接管大权,让文武百官们挑不出毛病呢?

慈禧太后进行了一番筹划,没过多久,便在宫中上演了一出自导自演的夺权大戏。

11月初,两宫太后在养心殿召见了朝中重臣,慈禧故意让大臣们瞻仰同治帝的圣颜。此时的皇帝满面病容,连眼睛都无法睁开,裸露出的皮肤遍布都是红色的皮疹。同治的模样让所有在场的大臣都认清了现实:皇帝的病情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治愈的。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4)

走出养心殿后,两宫太后对在场的大臣们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各位拿个主意。”各御前大臣恍然大悟,齐齐下跪请求两宫太后以国家为重,再次出山垂帘听政。一切都按照慈禧的布局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而,这还没达到慈禧预期的效果。

这天下午,慈禧再一次在皇帝的病榻前召集御前大臣,此时,同治帝的身体虽略有好转,但是,浑身的皮肤仍布满红疹,甚至,有脓血流出,污秽不堪。众大臣均不忍目睹,纷纷请求慈禧代理皇帝批阅奏章,慈禧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十几天后,同治帝的病情似乎大有好转,不但,身上的皮疹变少了,就连溃烂的血疱也开始结疤,但是,太医仍表示皇帝的病情不容乐观:“余毒未尽”。果不其然,同治皇帝依然无法下床,过了几天症状卷土重来,比之前更加凶猛,不但皮疹越来越多,就连脓血中也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之后,在慈禧的授意下,太医们继续用外用药物“拔毒膏”替同治皇帝擦拭身体,然而,却于事无补,同治身上的脓肿越来越多,从下肢扩散到上肢,再到头部。慈禧仍对外宣称皇帝感染的是天花病毒,但是,这个说法已无法让大臣们信服。同治帝经常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中,文武百官逐渐对他丧失了信心。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5)

同治皇帝病倒后,后宫中无人保护皇后,孝哲毅皇后也陷入到了危险的处境当中。慈禧不但斥责皇后无贤无德,还将同治染病不理朝政的罪责全都强加在她的身上,禁止皇后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靠近同治。皇后满腹委屈,但却无处宣泄。听说自己的丈夫已病入膏肓,就连牙龈都呈现出病态的黑紫色,皇后担心丈夫,苦于慈禧的原因始终无法与同治见面。

最终,孝哲毅皇后上下打点,终于,买通了同治身边的太监,有了偷偷探望丈夫的机会。皇后来到皇帝的寝宫,当她看见倒在病榻上的同治时,虽然,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她还是吃了一惊。此时的同治帝就像烂透了的水果,浑身上下没一处完好的皮肤。夫妻四目相对,均涕泪两行。同治帝已对太后的行为伤心透顶,只希望有朝一日疾病康复。

他轻轻擦去皇后脸颊上的泪水,可却抬不起手来,只能握紧孝哲毅皇后的手说道:“你要学会忍耐,我们总有出头的那一天。”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很快就被慈禧听说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慈禧刚刚处理完政务,在起驾回宫的路上安插在同治身边的耳目向太后打了小报告,慈禧当即来到皇帝的寝宫兴师问罪。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6)

慈禧抓住孝哲毅皇后的头发,抬手就是一巴掌。同治帝惊怒交加,紧握双拳满脸充血,却连话都说不出来。皇后性格谦和,从不干顶撞慈禧,即便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仍未忤逆慈禧。慈禧要给这个不听话的媳妇一点颜色,命令太监杖责皇后。同治帝躺在病榻上却无力制止,气得昏了过去,这时,同治与慈禧之间的母子关系已名存实亡。

慈禧不再怜惜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心想要将皇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病入膏肓的同治在受到惊吓后愈发虚弱,已到了朝不保夕的最后时刻。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同治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同治支开了身边的宫人,悄悄派人传来李鸿藻和皇后。同治皇帝觉得,自己驾崩后,慈禧肯定会从皇族中挑选一个年幼的小孩继位,继续垂帘听政。

所以,为了争取到立储的主动权,同治拟定遗诏,将成年的多罗贝勒载澍立为皇太子,避免自己死后皇权落在慈禧手中。同治吩咐李鸿藻回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口头遗诏,在第二天交给自己审阅。临危受命的李鸿藻不想被卷入漩涡,在慈禧与同治之间左右为难。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7)

李鸿藻冥思苦想,一夜未眠,最终决定将这封遗诏交给慈禧处置。慈禧太后看完同治的遗嘱后,不发一语,当即,就将这封遗诏丢进火盆,任由火光吞噬同治最后的希望。第二天,同治根本没等到李鸿藻,他就明白:李鸿藻已经背叛了自己,一切希望均已破灭了。

此时此刻,慈禧对于同治的母子之情早已荡然无存,她命令宫人断绝了皇帝所有的医药饮食,并且,遣散了所有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没有慈禧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入皇帝的寝宫。慈安心地善良,但却照样无力阻止慈禧的行为。

既然,慈禧对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能痛下杀手,慈安也明白朝廷已无人能保住同治帝的命了。同治帝躺在病榻上,心中万念俱灰,他不知道慈禧会对自己的妻子下什么毒手,也不知道自己死后的朝廷会变成什么样子。

最终,同治在绝望中熬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天,当太监宫女们再次来到寝宫时,同治帝已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灰意冷的世界。

清朝最不被遗忘的皇帝(大清朝死的最惨的皇帝)(8)

同治宾天的七十四天后,孝哲毅皇后便去世了。帝后接连去世,当时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对于孝哲毅皇后的死,一般有两种推论:一种认为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另一种则认为是纯粹的自杀事件。

孝哲毅皇后和慈禧太后不和应是事实,但是,慈禧太后不至于会逼迫孝哲毅皇后致死,而孝哲毅皇后当时处境的确尴尬,有可能是自杀的。

参考资料:

【《清实录·德宗实录》、《同治帝的死因到底是什么?》、《翁同龢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