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抗震设计的构造要求

轴压比、纵筋配筋率、箍筋加密区范围、箍筋最小直径、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体积配箍率

注意:体积配箍率也可以反推轴压比的要求。


6.4.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4.2的规定;对于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这个“适当”没法考)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流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1)

1、轴压比定义

1、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混凝土等级修正

表内数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10;

3、剪压比修正

表内数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减小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箍筋修正

当沿柱全高采用并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 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当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箍筋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当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

5、附加钢筋芯柱修正

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当本项措施与4、箍筋修正的措施共同采用时,柱轴压比限值可比表中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6、调整后的柱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6.4.3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流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2)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框架结构;

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

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采用。


2、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4.3-2采用;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流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3)

注意:柱根。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放松要求

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6.4.4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抗震等级为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4.6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6.4.7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筛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流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4)

式中:p--柱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λ---柱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4.7采用;

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柱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流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5)

2、对一、二、三、四级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尚且分别不应小于 0.8%、0.6%、0.4%和0.4%。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

4、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可不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计算复合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6.4.8抗震设计时,柱箍筋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筋。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整理不易,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欢迎评论留言转发,交流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