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结构重要的关键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指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指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指南

筒体结构重要的关键词

1、框架--核心筒

(注意区分框筒,框筒指的是由框架柱围成的筒体;稀疏为框架,密布为框筒)

2、框筒

3、框架剪力分配

4、交叉暗撑


首先应明确,对于筒体结构,应满足前述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

1、筒体墙的加强部位高度、轴压比限值、边缘构件设置以及截面设计,应符合本规程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

2、抗震设计时 ,框筒柱和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

坑点1、对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一样,需要对二道防线框架部分抗侧能力进行加强调整。

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

2、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

框架部分所有楼层的地震剪力最大值小于0.1V0时,所有楼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直接增大到0.15V0。

注意V0是经过薄弱层调整和最小剪力系数调整后的底部总剪力。

此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同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乘以放大系数1.1,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特一级可不提高。

简单解释一下:框架部分承担剪力小于0.1V0,说明框架部分很弱,核心筒剪力墙部分相对很强,在预期地震作用下,核心筒由于刚度很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剪力,所以同时需要对核心筒剪力墙进行加强。框架部分作为二道防线进行加强。3、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这一条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调整完全一致。

对于框架承担剪力小于0.2V0且大于0.1V0的楼层,应将该层框架承担剪力调整为0.2V0和1.5Vfmax的较小值。

注意V0是经过薄弱层调整和最小剪力系数调整后的底部总剪力。按本条第2款或第3款调整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后,框架柱端弯矩及与之相连的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应进行相应调整。有加强层时,本条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应包括加强层及其上、下层的框架剪力。


框架--核心筒的特殊规定

此条有勘误,应为核心筒角部墙体的要求。

9.2.2抗震设计时, 核心筒角部墙体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主要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0%;

2、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筋;(仅针对底加区角部墙体)

3、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角部墙体宜按本规程7. 2.15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可不满足上述第2点的要求)

9.2.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


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的构造配筋--强条

9.3.7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的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抗震设计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2 、非抗震设计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抗震设计时,箍筋间距沿梁长不变,且不应大于100mm,当梁内设置交叉暗撑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 、框筒梁上、下纵向钢筋的直径均不应小于16mm,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交叉暗撑9.3.8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增配对角斜向钢筋。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所有剪力由交叉暗撑承担。

交叉暗撑是两个暗撑,在剪力方向的分量之和应大于考虑地震调整系数后的剪力。


整理不易,请多多点赞!多多关注!欢迎评论留言,交流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