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成静报道 8月1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自贸区 自创区 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津自贸区试验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津自贸区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又有新动作)

天津自贸区试验区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成静报道 8月1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自贸区 自创区 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局长 尹晓峰指出,天津市自贸试验区设立六年多来,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截至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

尹晓峰指出,此次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多场景、更多领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努力贡献产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二是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建设属于中央事权,拟通过联动创新区建设,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建立机制、锻炼队伍,从而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三是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在定期发布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基础上,通过建设联动创新区,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据尹晓峰介绍,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将重点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延伸复制。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进行再创新。二是协同创新。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比如,对标RCEP、中欧CAI、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再比如,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生态城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三是自主改革。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中新生态城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天津滨海高新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刘勇声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进行了简要解读。

该方案共涉及政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开放6个维度18项创新任务措施。旨在用两到三年时间,加快推动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创、自贸这两个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维度最高层次国家战略定位的互补互促,努力在科技制度创新、新动能引育等方面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刘勇声说,由于方案是针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向天津高新区赋能,是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因此方案凸显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联动创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贯彻落实 “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践行国务院对于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最新要求,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二是,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联动创新区包括海洋、渤龙湖、华苑三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横跨我市东中西部,既为高新区主导产业赋能助力,又为自贸政策延伸拓展至天津自创区“一区五园”,连接津滨双城,提供了参考借鉴。三是,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梳理企业诉求30余项,比如任务措施中的“保税 ”产业发展模式、拓宽FT账户适用范围等,都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旨在借助自贸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该方案不仅复制自贸区现有举措,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开放创新融合协同创新。特色亮点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保税产业发展新模式。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类企业聚集,通过在综保区内建立保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叠加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自创区优势,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检测等“保税 ”业务模式,实现区内外联动,降低企业生产研发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我们正联合自贸区,加紧研究在渤龙湖片区以“细胞谷”为核心,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生物医药保税研发探索,模式成熟后,还将拓展至其他主导产业。

二是赋能信创产业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实现了信创产业链全链发展,网安集群连续两年获国务院激励。我们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信创谷”,“中国”二字,一方面是要为国家信创产业发展做出示范,引领方向;另一方面,是要在“双循环”背景下,着眼“两个大局”、贯通“两个市场”,为信创产业链接国际资源,先行先试、探索经验。联动创新区将助力信创企业通过境外投融资、国际并购等方式与国际资源接轨,打通信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境外资本人才“引进来”的重要通道,支撑高新区力争实现网安集群“三连冠”。

三是争取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政策试点。“细胞谷”试验区正式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高新区积极承担“细胞谷”建设核心任务,目前已形成细胞全产业链发展。在海南自贸港等纷纷抢占细胞治疗研发高地背景下,天津高新区与自贸区联动创新,新启动“一实验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一实验室”即“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两基地”即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三中心”即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

四是加强新经济制度创新。高新区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聚焦“两个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及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建设要求,积极推动新经济业态发展,获批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将通过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打通国际物流、支付等链条,打造“立足高新区、着眼天津市、辐射京津冀、覆盖大北方”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区、跨境人才培养基地、跨境行业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生态新高地。

五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天津滨海高新区是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级专利导航实验区,将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与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联动,为重点产业领域备案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同时,将借助自贸区开放优势,搭建知识产权国际化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水平。此外,我们还正在研究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

六是打造智慧低碳创新平台。对标八部委《关于加强自贸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及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天津高新区与上海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智慧低碳创新中心”,力争打造国家低碳工业生态示范区创新样本。天津新能源产业(人才)联盟在高新区成立。后续,我们还将探索基于联动创新区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

中新生态城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杨勇说,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中新双边合作优势叠加、政策互动、联动发展和双向溢出,加快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赋能国际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努力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发展方向上,生态城联动创新区主要发挥好两个独特优势。一是中新合作,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旗舰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承担着两国间沟通合作的渠道和桥梁作用,我们将借助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进一步引入新加坡医疗、贸易、旅游等资源,帮助京津冀企业打通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渠道;二是全域旅游,生态城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国十强康养旅游目的地,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我们将充分利用、放大这一独特优势,努力串联全市、全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国际一流康养产业,形成重点带动、合力推动的发展态势,将客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功能定位上,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努力实现三个示范。一是打造面向东盟的贸易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通道效应,将“生态城-新加坡”的联络通道拓展为“京津冀-东盟”,推动京津冀企业借力新加坡进入东盟市场;二是打造面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服务“3060”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区的带动效应,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成为绿色经济聚集地;三是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现代康养和亲海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引流效应,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服务京津冀的医养游经济圈。

在空间布局上,生态城联动创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强调各园区的错位发展。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包含六个区块。其中,城市主中心重点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服务贸易园区重点发展现代文旅产业,科技创新园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南部产业园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北部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生产服务产业。

据杨勇介绍,围绕产业发展、投资贸易便利化、绿色金融及管理机制,《总体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14项创新举措。

第一,联动赋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为载体,打造涵盖大数据汇聚、清洗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的数据交易生态系统。协同开展保税研发,围绕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的企业,采用与综合保税区联动等灵活方式建设保税研发平台,降低企业研发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第二,联动打造国际一流健康事业。按照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重点面向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探索引入由新加坡团队运营的医疗健康机构,支持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及地区的医疗团体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生态城执业,支持进口临床急需、已在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三,联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和天津空港口岸,为出入境游客制定联动旅游路线,吸引京津冀—东盟的往来游客,增强过境游客的旅游粘性。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重点开拓京津冀游客赴东盟的旅游业务。

第四,联动建设京津冀东盟贸易服务平台。利用中新两国合作机制,设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企联动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京津冀及东盟的进出口商提供贸易规则解读、通关、合作伙伴对接等专业服务。架设跨境直播带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红主播团队提供场地设施、财务代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

第五,联动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开展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通过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方式拓展FT账户适用范围。支持区内投资管理公司申请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

第六,联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提升土地空间化利用水平。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度。对标通行的评价标准,在开办企业、获得贷款、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