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17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提起赵云,没有人会感到陌生,自古以来,他白袍小将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再加上,他武艺高强,三观极正,到了如今,依旧是最受欢迎的三国武将。然而,随着对赵云了解的加深,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一个屡立功勋的名将,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却从未受到重用。根据史料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他没有受到较高的封赏,反而被后黄忠、魏延后来者居上;刘备称帝,他依旧没有担任重要职位;甚至到了刘备托孤,益州降将李严,成为了军方的第一人,作为五虎上将中仅存的一员,他还是没有被委以重任,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208年,刘琮将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在此经营七年之久的刘备,只能率众离开。在这期间,他为了收拢民心,带走了大量的百姓和辎重,行军速度非常慢,结果受到了曹军的追击,几乎陷入了绝境。《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也就是说,刘备在关键时刻,选择抛弃了大部队,只率核心人员逃亡。在刘备看来,只要这班人马还在,他就能东山再起。可是这个时候,赵云做了什么呢?他选择了返回乱军之中,“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虽然赵云之举,为刘备保住了家小,算是立下了大功,可是他此举,是刘备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如果赵云死在了乱军之中,刘备东山再起,便少了一部分资本,毕竟当时刘备麾下的武将,除了关张之外,便是赵云了。二是,在战乱之中,所有人的家小,全被被丢弃,刘备也不例外,大家的悲哀是一样的,可是赵云独独救回了刘备的家小,使刘备变成了那个例外,这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刘备而言,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彼时刘备不能明言自己的不满,但是,其内心恐怕会开始重新估量,对赵云的安排了。
二、截江夺阿斗
一向知人善任的刘备,或许是在不满之余,意识到了赵云的稳重和靠谱,于是在孙夫人手下多有不法行为时,赋予了赵云为自己掌管家事的任务。这个时候,刘备依旧是对赵云抱有厚望的,《三国志》注引《云别传》曰:“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也就是说,刘备坚定的认为,赵云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赵云最终不是截江夺阿斗,避免了刘备陷入被东吴要挟的尴尬局面吗?是,赵云的确补救有功,可是他此次救回刘禅的时机呢?是孙夫人将刘禅带到了船上之后,赵云才有所行动,并得到了张飞的援助,才避免了酿成大错。
也就是说,虽然最终刘备没有什么损失,但赵云还是失职了。这个时候,估计刘备内心的想法会是:不该保护的时候,你倒是能护得周全,到了该好好保护的时候,为什么就失职了呢?恐怕此时,刘备对赵云的态度,应该逐渐由不满,转变成失望了吧。
三、劝阻封赏
众所周知,在截江夺阿斗事件过去不久,因为庞统的阵亡,赵云和张飞便随诸葛亮一道入川了,这一战他倒是打下了不少城池,立下了不少战功,估计刘备对他的印象,会稍稍好转。可是就在刘备拿下成都之后,他再一次引起了刘备的不满。据记载,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想要将房屋田地,全部分赏给诸将。要知道,入川之战,持续了三年之久,将士们早就疲敝了,这个时候,只有巨大的封赏,才能保证士气,毕竟在此之后,刘备还想图谋汉中,图谋天下。然而众人还没来得及欢呼,赵云便出列了,他对刘备道,我们刚刚拿下益州,民心未稳,不如将这些财产还给百姓,这样不管以后征兵还是征税,百姓都乐意,我们也能更好的在此地站稳脚跟。
从长远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赵云之语意义极为重大,也非常的可取,最终刘备也听取了他的建议。可是赵云能想到的,刘备想不到吗?那么刘备为什么提出了封赏的观点呢?那是因为,刘备不仅要看得长远,还要看到眼前,他需要顾及手下将领和士兵的感受,需要这些人继续充满干劲的为自己征战沙场。可是赵云仅用一句话,便使他的打算破灭了,偏偏刘备还无法反驳。这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下,刘备还会重用赵云吗?
四、反对刘备伐吴
除此之外,赵云还做了一件事情,加深了刘备对他的不满,那就是直言劝谏,阻止刘备伐吴。公元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打算发动夷陵之战,赵云直言,国贼是曹魏,并非东吴,应该与东吴保持友好关系,先灭曹魏。这一战,不管是刘备想要拿回荆州失地,重新为隆中对的实行打好基础,还是真的是为给关羽报仇,过于冲动,既然此事他已经决定,作为一员将领,赵云的任务,便是考虑如何打好这一战。可是他却对刘备的决策,提出了质疑。此举,不但会让刘备心生不满,还会影响刘备的威望,这也是刘备不能容忍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刘备最初的时候,非常欣赏赵云,曾在赵云要离开时,“捉手作别”;在赵云回归后,与其“同床眠卧”,可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重用赵云,让赵云身居高位,这并非是因为赵云出身低微,也不是因为赵云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赵云无法理解他的枭雄本色,虽然屡立功勋,却数次引起了他的不满。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