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阿里巴巴与Rovio合作独代的《愤怒的小鸟思黛拉》中,关卡主界面的右下角出现了3个推广入口,除了游戏的官方微博外,另外两个入口是天猫与淘宝。作为阿里最年轻的业务之一,阿里手游本该由自家那些稳固而庞大的业务来导流,但阿里显然还希望手游能为他们的既有业务来逆向导流。

这只是阿里手游这一年扭曲历程的某个侧面。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1)

■从游戏中心入口关闭说起

尽管从在不久前淘宝“游戏中心”悄然关闭,业内人士就已经基本判断到了阿里巴巴数字娱乐手游业务的今天,但我们还是在昨天迎来了来自阿里巴巴的正式声明。无论这声明怎么说,都意味着游戏部门在数字娱乐内部已经式微。

作为堂堂阿里集团的一个事业群的公开声明中,对于另一互联网企业采用这样的辞令,显得并不妥当

另据触乐网的消息,阿里数娱除了年底上线《pokopang》,不再承接新的手游项目,原来的手游项目还会由该部门人员继续维系。刘春宁还在内部建议,如果团队中还有想在手游业务方向发展,建议转岗到UC移动事业群。

■式微早已是台面上的事

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的手游业务式微,早已经是台面上的事情。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手游渠道都不甚理想——手机淘宝的我的淘宝页面,4月上线的“游戏中心”,已经从今年10月起就不复存在;而在支付宝的“二级页面”阿里游戏中,仅有阿里巴巴近期代理的三款手游《愤怒的小鸟思黛拉》、《花样爷爷》和一款敬请期待的《聚好玩斗地主》;来往的“来玩吧”中,仅有《啪啪啪》一款游戏,像以前的《疯狂来往》都已经被撤下。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2)

支付宝和来往推广的“阿里游戏”

阿里巴巴的手游业务掌门人刘春宁,最近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是在7月“数字娱乐生态”大会上,并没有像年初那样大谈如何打破手游分成的既定规则,让利给开发者,而是避开手游业务,要用“云游戏”主攻国产电视盒子游戏市场,计划发行包括《实况足球胜利十一人2014》、《轩辕剑外传汉之云》、《NBA2k14》在内的50多款游戏产品。实际上,在年初以后,媒体有关刘春宁的报道,更多地集中在诸如推出“娱乐宝”、随马云拜访好莱坞影视公司、阿里影视相关的内容上。然而,手游呢?

2014年初至今,阿里巴巴代理的手游产品,多数来自欧美和韩国市场的海外代理产品,以及一些比较轻量级的特色休闲游戏。但其中,许多在海外市场已经验证不错的游戏,在国内并没有取得于海外相对应的热度——《Dots》、《愤怒的小鸟思黛拉》、《索尼克冲刺》。国内代理的《暖暖环游世界》,因为电商打通的特色换装玩法,以及针对女性的特殊市场定位,曾有过不俗变现——但这也只是个案,最近一次阿里代理的游戏被国内玩家记住,却是今年10月《疯狂来往》泄露用户照片隐私的事件。

■不靠谱的阿里产品

阿里巴巴所代理的几款手游产品似乎看起来都不是为了营收来做的,主要来自一些另类的休闲游戏和海外游戏的“扫榜”。在“来往”上推出两款手游作品《啪啪啪》和《啵啵啵》 ,似乎是为了响应马云的号召:

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这两款游戏中加入了颇多对于“企鹅”的怨念。消除游戏《啪啪啪》是我们熟悉的泡泡龙玩法,一些泡泡中的企鹅被打中时,企鹅会有一副涕泪横流的表情,而《啵啵啵》是一款记忆音符的游戏游戏,输的一方的企鹅会被打得鼻青脸肿。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3)

《啪啪啪》和《啵啵啵》的游戏场景

这些阿里手游的排头兵,像是一场充满私心的公关闹剧,而并不是一款想要合格地赚钱的产品,游戏玩法单一,关卡设置简单,而且在原本就没有成型社交关系链的来往手游中,强调和好友PK、排名的社交玩法。

如果说,这只是阿里前期经验不足,后续的国内游戏代理《疯狂来往》,模仿国外《Heads!up》的看图猜词的游戏,游戏却主要强调的线下玩法,付费部分,是卖词包。在《你画我猜》都在被玩家厌弃的时候,阿里却想让一款几乎能离线玩的猜图游戏,把线下玩家给聚合起来。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4)

与东方卫视合作,借助电视节目IP《花样爷爷》,改编手游看起来也十分急切。花样爷爷是有着超过50年演艺生涯的老艺人们所出演的旅行类综艺节目,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反向借鉴,电视节目本身并没有大热,手游却匆忙推出。其中,游戏的玩法非常怪异,类似《萌江湖》象征性地过场几只小怪,然后最后一个BOSS去推图。前者是类似机械地切水果,后者又是传统的《神仙道》九宫格,玩法十分另类。

阿里在做游戏,一心二用,除了强行推广来往,另一方面,身在手游心在电商的做法在后来的代理游戏有了更多体现。《暖暖环游世界》,换装玩法成功后,阿里游戏又在偏女性的《愤怒的小鸟:斯黛拉》手游中,引导用户跳转到斯黛拉的官方旗舰店,购买游戏周边。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5)

《愤怒的小鸟:斯黛拉》给其天猫官方旗舰店导流

■“空降”高管及人事调配

2014年下半年,阿里巴巴的手游推广并不是顺畅,10月韩国游戏厂商PatiGames决定于阿里巴巴终止合作。4月初阿里巴巴要代开发商4:33的游戏《弓箭》,代理Gameloft的《近地联盟先遣队3》、《冰川时代:村庄》,至今也没有下文。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6)

在人事方面,阿里巴巴2013年10月以年薪200万的高价挖来的前九城副总裁Tony Park,作为海外游戏引入负责人,触乐网已确认从阿里巴巴离职。手游业务运营平庸,导致手游人才的流失,使原本就处在集团业务边缘的阿里游戏更为被动。

阿里巴巴数娱方面的知情人士告诉触乐网,手游的渠道分发,以后会主要会移交给UC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来做,并承认部分人员已经申请离职,原因数娱的核心业务将转到电视游戏。触乐网联系阿里巴巴公关,问是否数娱手头的手游项目和工作人员,也会一同归并到UC移动事业群,对方公关只回复“以声明为准”。在阿里巴巴公开的招聘页面,只有游戏渠道BD几个为数不多的手游相关职位。

■同侪分食有限资源

与阿里手游有合作关系的CP们其实早在半年前已经预测到阿里手游的今天。根据阿里手游的合作CP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阿里游戏在整个阿里体系中出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其他业务线并不太愿意给阿里代理的游戏带流量——因为阿里内部各个部门业绩有竞争关系,而有限的用户资源使其他部门根本不愿无偿为阿里游戏提供帮助。有人甚至说出“我们很乐意看到他们游戏部门没量,然后完蛋。”这样的话来。

这人有一个很容易让人想明白的比喻:假设你和你的同学每个人在日常的考试时手里都有一张满分是100分的卷子,我想你的同学还是愿意帮助你共同成长的。但如果全班考试的总分数是额定的,你每多做对一道题你的其他同学可能就要减少一分的话,很难想象同学之间是否还会彼此帮助。这种情况也出现在阿里游戏的身上。

阿里数娱的手游业务诞生在年初,微信游戏还没有全面霸榜时候——那时包括陌陌、易信、微博都已经着手用自己的应用的用户基数,给平台代理游戏导量,更好地变现。凭借手机淘宝和支付宝的数亿用户红利,阿里游戏也不妨一试。

阿里游戏开场很是高调,刘春宁给出优惠的移动端的游戏联运策略,2:8的分成模式,阿里巴巴仅拿20%,游戏开发者获得70%的收益,剩余10%,将用于支持农村孩子教育发展,而开发者实际拿到手的也就是7成。另外,这些游戏将打通阿里巴巴的账号体系,通过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分发。

然而,电商红利,并不能给CP带去太多的真实玩家,使用淘宝、支付宝的用户目的性比较强,多事处于购物和理财的目的,和玩家的用户匹配度并没有那么高。而淘宝的账号体系,多数是卖家和买家之间,很难形成游戏间的社交传播。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7)

淘宝阿里妈妈推广平台

更重要的是,虽然淘宝流量大,它本身就是一个缺流量的平台。阿里巴巴每年都要在线上投放大量的广告资源,并通过阿里巴巴广告联盟,给淘宝买流量。这些流量通常优先导给投入付费推广大商户,甚至有钱都很难排上队。对营收影响微乎其微的手游业务,自然很难排上导流的优先级,业务被整体弱化也就不是偶然了。

■大不了再买买买?

根据目前的估算,手游行业在2014年的整体规模不到500亿元人民币,而阿里巴巴2013年的营收规模达到80亿美元,净利润就有36亿美元,而其当下的市值更是达到2314亿美元的规模。这让人不禁会想,移动游戏对阿里巴巴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其掌舵人马云对游戏的态度摇摆不定的情况下)?

上市前后,阿里巴巴前后投资收购了数十家公司,业务涉及医疗、影视、金融、游戏、地图导航、社交、本地生活等等,进军手游也是那时候的事情。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或许它并不需要一个给它赚钱的手游业务,而是一个上市前“家大业大”集团,有着未来看起来无往不利的幌子。

当然,阿里巴巴不做手游了又怎么样呢?大不了再买一个公司。

阿里q1游戏业务增速(论阿里王朝的北洋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