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9年2月,郑简公去晋国朝见晋平公,郑国卿士子西陪同前往。

晋国刚刚经历栾盈之乱,正卿士匄成功平定叛乱后,他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不过,在地位稳固之后,士匄却要求诸侯前来朝觐时,必须缴纳沉重的贡赋。作为霸主,晋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可是各诸侯国,却大多暗暗叫苦不迭。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1)

为此,郑国大夫子产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士匄,托子西带到了晋国。信中说道:“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好德行,却只听说贡赋重,我对此极为困惑。君子治理国家,不担心没有财货,而担心没有好名声。诸侯进贡的财物聚集到晋国公室,诸侯就会产生二心;您如果享用这些财物,晋国大夫就会产生二心。诸侯产生二心,晋国就将受害;晋国大夫产生二心,您家也就将不保。怎会如此不明智呢?好名声,是载美德的车辆;美德,是国家的基石。基础牢固,国家就不会毁坏,难道不应致力于此吗?应该要让别人说:‘是您养育我们’,而不是让人说:‘你靠压榨我们生活!’”

子产这封信,道理浅显易懂,却情真意切。士匄虽然不如祖父和父亲一般明事理、识大体,但还能分辨出是非黑白。看过这封信后,他顿时明白过来,马上减轻了诸侯的贡品负担。

子产一封信,就能让江湖诸侯普遍受惠,这真是出人意料之外。不过,郑简公此行,可不是怕交贡品,他还有一件特别之事,需要得到霸主的许可。

在见到士匄时,郑简公突然就行起了稽首大礼!

郑国国君,居然对着晋国大臣行臣拜君之礼,这可吓了士匄一大跳!士匄急忙上前阻止,连称“不敢当”!以前,是诸侯对晋国国君行稽首大礼都是逾礼;可如今,居然到了诸侯对晋国正卿都行稽首礼的地步,礼崩乐坏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2)

这时,子西却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说道:“陈国依仗楚国,屡次来凌辱敝国;寡君为此向您请求,怎么敢不行稽首礼?”这些年来,,陈国仗着有楚国撑腰,屡次来侵扰郑国,郑人此次前来,主要是想得到霸主的伐陈许可。

对郑人的这项请求,士匄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不置可否。


8月,晋平公在卫国夷仪(河北邢台西)组织诸侯盟会,前往伐齐。去年栾盈在晋国作乱,齐庄公则趁乱入侵晋国。现在,晋人终于稳定了国内政局,想要报复齐国了。可事有不巧,刚出兵不久就遇上了洪灾,诸侯联军不得不退了回来。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3)

得知晋国伐齐,楚康王便遵守与齐庄公的约定,联合蔡、陈、许三国一起伐郑,以救齐国。楚、蔡、陈、许四国军队一直进攻到新郑东门附近,驻扎在棘泽(河南新郑东南)。

晋平公得知楚军入侵郑国,急忙率诸侯大军快速南下,前往救援。见诸侯联军赶来,楚康王知道齐国已经安全,也就不再为难郑国,干净利落地退了兵。

这次争霸大战,就这么不带一丝火星地落幕了。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遭受重大损失,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可是,整个事件中原本应该是毫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却惹祸上身了。

杀入郑国后,陈国军队把经过道路两边的树木全部砍光,遇到的水井全部推倒填平,让郑国遭遇了重大损失。郑、陈之间,历史上原本也没有什么大仇恨,为什么陈国要做得这么绝?

这可激怒了郑人!

对于楚国,郑人当然不敢报复;但连陈国这种小国居然也敢欺负郑国,这可是反了!

公元前548年6月,郑简公派出子展、子产二人率领七百乘兵车,趁夜色攻破了陈国都城,杀入城内。陈国都城被郑人如此轻易地攻破,陈国之羸弱,可想而知。

见郑人攻破了城池,陈哀公也被吓得惊慌失措,带着太子就逃到家族墓地中躲了起来。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4)

这次,已经是陈国第二次被攻破都城。楚庄王称霸时,就借平定夏征舒之乱的名头而灭了陈国。不过,在申叔时劝说之下,楚庄王不久后就让陈国复国了。可这次,陈国是因为得罪了郑人而惹祸上身,陈国的运气还会那么好吗?

在顺利攻破陈国后,子展与子产二人却极为小心。一进城内,子展与子产二人就下令,严禁任何人进入陈国宫室,并亲自守候在宫室大门之外。

眼见郑人还算有礼,陈哀公就抱着侥幸心理,派出司马前去与郑人谈判,还把宗庙祭器都送给了郑人。然后,陈哀公穿上丧服,抱着土地神神主,将手下百官及姬妾男女分开捆绑,在朝廷之上等候郑人处置。虞舜之后,如今遭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次伐陈,郑人原本就只是想惩戒陈国,并不敢灭陈国。见陈哀公已服罪,子展、子产也就不再为难于陈国。在清点了俘虏和战利品后,两人就放过陈国,自行退兵了。


郑国伐陈虽然获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却还有一件艰难的善后工作没做——该如何向霸主禀报伐陈之事?去年郑简公专门到晋国请示,都对着士匄行了稽首礼,都没能得到晋人许可。私自讨伐诸侯国之罪,郑人担当得起吗?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5)

伐陈回国后,子产身穿戎服,大张旗鼓地到晋国去献捷。周时,献捷仪式也有一些讲究,不能乱献:如果诸侯讨伐蛮夷戎狄得胜,才有献捷之礼;讨伐甥舅兄弟之国,只需报告征伐成功,无需献俘夸耀战功。陈国虽然是妫姓,但也与姬家人有联姻,不能算作蛮夷。子产作为博学多才之士,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他这次戎服前往晋国献捷,显然是有意为之。

到了晋国后,大夫士弱接见了子产。一见子产这么高调,士弱果然不高兴,开口就质问陈国到底有什么罪!

子产理直气壮地答道:“当年虞阏父为周国陶正,服侍我先王。武王赞赏他造出来的陶器方便使用,况且又是虞舜后裔,就将大女儿太姬嫁与胡公,将他封在陈地。所以,陈国是我们周人后裔,至今仍依赖我们。陈桓公死后,蔡人想立蔡女所生公子为君,以致陈国发生内乱,是我先君庄公奉立五父为陈国国君。后来,蔡人杀死五父,我郑国又与蔡国奉立厉公,一直到陈庄公、陈宣公都是由郑国所立。夏征舒之乱,陈成公流离失所,又是从郑国回到了陈国,这是您所熟知的。现陈国忘记周人大德,抛弃郑国大恩,倚仗楚人来侵犯我国,却不知收敛。所以,去年郑国才向晋国请求,却没能得到许可;因此,去年东门之役陈人才敢那么放肆,一路上填井伐树。我们害怕郑国的软弱,会令太姬在天上蒙受耻辱;所幸上天启发了敝国伐陈之心,让陈国知道了自己的罪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因此,我们才敢来敬献俘虏!”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6)

子产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就是始终站在姬家人立场上,讲述陈国受周人恩惠甚多,受郑国恩惠甚多。如今陈国与郑国为敌,这就是忘记了姬家赐予陈国的诸多恩惠——作为姬姓的娘家人,怎么能不主动去出兵伐陈?


同样是姬姓的娘家人,士弱作为晋人的代表,自然也无法反驳。想了想,士弱又质问道:“你们为什么要以大欺小?”所谓霸主,就是要主持公道,不能任由大国随意欺负小国。郑国作为曾经的江湖小霸,实力自然超过一般诸侯国。这次攻打陈国,郑国居然出动了七百乘兵车,明显是以大欺小!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7)

面对咄咄逼人的士弱,子产还是不亢不卑:“先王有命,只要是有罪过,就应该得到惩罚,这怎么叫以大欺小?况且当年是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之地方百里。可如今大诸侯国都有方圆数千里之地,如果不是侵占小国,怎么能扩张得这么快?”子产这是话里有话:晋国当年不就是吞并了周边众多小国而强大起来的吗?难道“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被子产这么一回怼,士弱气势顿时弱了下来。想了半天,又揪出子产的一个小毛病:“你为什么戎装而来?”郑人穿着战袍来到晋国,难道想图谋不轨?

所谓“献捷”,就是庆祝战功的一种仪式。当年晋文公城濮大胜楚国,还派出了兵车一百乘、徒兵一千前往周王室,难道是要攻打周王都?所以,面对这一质疑,子产轻轻松松就应付过去了:“我先君武公、庄公,曾担任平王、桓王卿士。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发布命令:‘各复旧职。’命我先君文公穿军服辅佐天子,来接受献楚俘仪式。所以,戎服而来,正是不敢废弃王命的缘故!”

子产将晋文公之命一抬出来,士弱彻底无话可说了,只得回去请示赵武该怎么处置。赵武听了,答复道:“他的言辞合乎情理,违背情理不吉利。”于是,晋人便接受了郑人的献捷仪式。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8)

得到了霸主的正式认可,子产此行目的终于圆满达成。

10月,郑简公与子展再次来到晋国,以答谢晋人的认可。回国后,子展就率大军再次伐陈,逼迫陈国与郑国签订了城下之盟。


郑国伐陈,之所以一定要得到晋国许可,根源在于陈国是楚国的盟国。郑国攻打陈国,最大的风险就是楚国会来攻打郑国。如果没有强大的晋国作后盾,郑国肆意伐陈,势必大难临头。

郑人伐陈的最大难点,并不在于如何攻破陈国都城,而在于怎样得到霸主的许可。只要得到了晋国许可,郑国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进攻陈国了。

齐国攻打郑国(郑国伐陈的最大难点)(9)

所以,子产让晋人认可了伐陈之功,对郑国而言就是大功一件!

公元前547年3月,郑简公赏赐伐陈之功:主将子展先路、三命之服,八座城邑;子产次路、二命之服,六座城邑。得知了郑简公的赏赐后,子产立刻百般推辞。在郑简公坚持之下,子产最终接受了三座城邑。

为求得霸主许可,郑简公不惜屈尊向晋臣士匄行稽首礼都没能成功;而子产在事后堂堂正正地向晋国献陈捷,却得到了霸主认同:对于郑国这样的小国,有了一位子产,真是天大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