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因病住院,“老吾老及人之老”,我照顾,每天往来于医院——单位——病房,送两餐饭和老人的洗汰等医院住院部的病房,所见所闻所体会,都是疾病与死亡,病床上躺着的大多数是垂暮之年的老人,那衰弱那萎靡,或挂吊针或吸氧气,都是在与死神抗争走入病房,每次都是人生的感叹这半个月中,看着与老母亲同一个病房的几个病友,写下来,也算是病房众生相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病房里面的气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病房里面的气氛(病房众生相)

病房里面的气氛

老母亲因病住院,“老吾老及人之老”,我照顾,每天往来于医院——单位——病房,送两餐饭和老人的洗汰等。医院住院部的病房,所见所闻所体会,都是疾病与死亡,病床上躺着的大多数是垂暮之年的老人,那衰弱那萎靡,或挂吊针或吸氧气,都是在与死神抗争。走入病房,每次都是人生的感叹。这半个月中,看着与老母亲同一个病房的几个病友,写下来,也算是病房众生相罢。

老母亲是靠窗的24床,22床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脸色极憔悴极萎黄,患的是鼻血管瘤破裂,经常要出血,止不住。老太太是本地人,家里可能是开厂的,儿子没有时间照顾,请了护工侍候。黄昏时分,老太太经常唠唠叨叨,说什么:老板老板,困困地板啦。哪里来功夫啊,夜里八点钟都没有吃上夜饭。那说话的口气还是同情自己的儿女辛苦,生存不易。住院的日子里,老太太的媳妇和晚辈们有来看望的,晚辈们来看望老人,老人总是话不少,总的讲还是算孝顺的,医生查房时再三对老太太说:这里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转院为好。等有一天,我送中餐到病房的时候,老太太已经出院了,老母亲告诉我,是家中的儿子联系了广州的医院,用车子直接开到广州去治疗,老人飞机不能坐,最后只能用汽车送。我听了有些感动,儿子把耄耋之年老娘用汽车送到广州去治病,说明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与重要,不送杭州,不送上海,偏要送广州,说明广州在治疗这个病上有好的方法,儿子也愿意冒这个险,这个儿子是个孝子。

母亲侧旁是23床,那天进来了一位60岁的病人,病症是晕眩和天旋地转,人面浮肿,不能起坐,恶心不能进水进食。她是我原来同事的老婆,一直为女儿带着孩子。同事的老婆病情极复杂,同事性子极暴躁,与躺在床上的老婆没有好声好气,送饭搁下就走,那老妇人吃饭都无法坐立,有时她妹妹来能帮着拉她一把,我也觉得这妇人挺可怜,同事在电话中大声地责骂女儿不来管老娘,女儿解释是在上班,同事火气更大,骂的更厉害。女婿来过半天,话极少,更不用说照顾丈母娘了,只是坐在床边玩手机。医生经过做CT和各项检查,判断同事的老婆可能是心肺出血,转到另一个单间病房里去了,老妈对我说,她的病不轻,可能会有麻烦的。

22床又进来了一个老太太,这是一个82岁高龄的重症瘫痪老太太,是我过去的又一位退休同事的岳母。老太太家住宁波慈溪浒山,家中子女不少,春节女儿女婿孝顺,把老人接来家中过年。可能是年老骨折疏松,有一天稍闪一下就剧痛,经送医院检查,是椎尾骨骨折,便住院躺下不能动了。在外科病房住着,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医生建议先到内科住院把血糖降下来。老人的境状是很惨的,插着导尿管,大便要灌肠,痛的整天蜷曲在床上呻吟,晚上也整夜不眠地痛叫。退休同事告诉我,一家不知一家事,女儿一家在宁波市区,外孙女读小学了,本来老俩口帮忙为女儿带孩子,上学接送,现在家里有了住院老太太,只好请了护工侍候。老婆还要去宁波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来来去去很辛苦。我的同事只能每天烧饭送菜,也是经常医院里来回跑。

再说说这个老太太的护工,老太太病床前的护工是皖籍口音,侍候这样的病人价钱不会低的,估计起码是200元一天,因为侍候全护理病人,包括喂饭和大小便,我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想想,干这一行也难为她。护工约40多岁,估计家中也有不开心的事,在病房里打手机,说话像打机枪,炒豆般地响亮,还不住地骂着。主家人在的时候,她的护理稍好些,如果主家人走了,她便坐在老人床前,不理不睬,任着老太太呻吟叫唤,最多叫声:老太太哎——,你还是痛啊?护士的营生不容易,每天上午都有为老太太灌肠的过程,那场面,如果不是亲人,会恶心翻胃逃开。可是护工只能戴着薄膜手套,为老人做这件事。这钱不好挣。每次看到护工在为老太太导尿和收拾大小便,我的老母亲脸上就会一片戚戚然,悲哀。

那天,我去送饭,见老妈邻床进来一个小姑娘,个子很小,年纪约摸20出头,一看穿着衣饰就是外来打工妹,躺在床上,一手挂着吊瓶,一手玩着手机,还不时地从旁边的塑料小口袋里抓颗瓜子嗑着。看见床上放着摄片,估计可能是肺片。也许是高烧引起的肺炎罢。小姑娘不说话,闷声不响,来过一个戴摩托车安全帽的年轻人,拎一盒饺子,是快餐店买的,直到第二天晚上,一对老人抱着一个4、5岁的女娃娃来看那小姑娘,听女娃娃和那小姑娘的对话,才知道这竟然是一对母女,才20出头的年纪,孩子就那么大了,结婚的年龄可想而知是很早了。这对老人是她的公公婆婆,果然是江西外地人。隔壁护工与那小姑娘的公公婆婆谈的很投机,江西人在本地租了房子谋生,开了几张麻将桌,那安徽女护工很有兴趣地问着麻将桌的抽头钱数,外地人来本地谋生都是极不容易的,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肯吃苦耐劳,估计那个早婚的女病人住院花钱不会少,会给这户家庭带来不少负担,甚至会影响生活。

我目睹了同病房病人和亲属以及护工的众生相,确实有很多的感慨,那一间间病房里的萎靡病人,那些垂垂老人,与轻盈而充满青春活力的护士形成了显明的对照,仿佛走过人生的四季,品尝着春夏秋冬世态炎凉。看着眼前这一切,想起健美的过去,回味中年的时光,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老境,珍惜生命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要自寻烦恼,不要无事生非,活着一天活好一天,享受阳光下的自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