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猪肉粽子怎么做才好吃(我们的节日端午)(1)

市民参加包粽,既娱乐又长知识(市三医院供图)

《忘不了的节日·记得住的乡愁》——“我们的节日·端午”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记者 雷兹)提到端午节,很多人一定会联想到赛龙舟、戴香囊、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但是在“吃货”的世界里,粽子可能才是“真爱”。那么,粽子该怎么做才健康营养又好吃?制作秘诀又在哪里?来自成都三医院食堂的厨师肖兵从后厨走向前台,向网友“倾囊相授”制作粽子的“独家秘方”。

在成都的医院中,市三医院食堂近年自制提供给患者和市民的粽子,可是“美味”出了新高度。为此,医院还在端午来临之际邀请患者家属及市民参与包粽活动。昨天下午,市三医院食堂刚开门,粽子就被“抢购”一空。

为什么医院的粽子如此受捧?食堂师傅肖兵早就有了答案。

肖兵说,从三年前开始,成都三医院食堂每年在端午节前后都会为市民做粽子,种类包括紫苏玉米粽、豌豆胡萝卜鸡肉粽、腊肉香菇粽、红豆粽、绿豆山药粽以及甜味的八宝粽等,品种多样,与市场上的商品粽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做粽子有什么秘籍呢?肖师傅透露,粽子在正式制作前,得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拿做工最复杂的八宝粽来说,里面有薏仁、莲米、糯米、大米等,“前一天,把糯米泡一晚上,其他原料浸泡两小时,再分别蒸软了,加上橘饼、冬瓜糖,混在一起制成馅心,最后再包在一起,下锅煮30分钟到50分钟就可以了。”

在肖兵的作品中,最令他的满意可能要数“腊肉香菇粽”了。为此,肖师傅向市民独家传授了他做四川风味特色粽的秘籍。肖兵说,制作这个口味的粽子,腊肉要选非烟熏的,用时需沸水至少煮20分钟,去掉多余盐分,再切成豌豆大小,然后再加一点花椒、胡椒,与切好的香菇混合。“为了达到健康的理念,腊肉最好放少一点。”

要做出美味的粽子,用心是必须的。肖兵提醒,莲米要拔去苦芯,切成豌豆大小;糯米要泡发,才能让其充分吸收水分,不会挣破粽叶,也比较容易受热;粽叶要新鲜,煮出来才新鲜可口。此外,煮粽时要大火烧开,最后转用小火。小小粽子包涵的制作精髓体现了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肖师傅说,每一个细节,都是关乎粽子是否可口的关键。

端午猪肉粽子怎么做才好吃(我们的节日端午)(2)

医院工作人员体验包粽(市三医院供图)

多知一点

端午养生还有这些小常识

戴香囊、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中国人在过端午节时的传统习俗,时至今日仍旧受到市民的热捧。端午养生民俗还有哪些知识?来听听中医科专家的讲解。

一、戴香囊

端午节佩戴香囊是一个传统民俗,古时主要是以不同的香囊形状讨一个吉祥的寓意。习俗流传至今,现代人在佩戴香囊时常于囊中添加中药材,越发注重它防病保健的功效。

讲解: 针对夏季暑湿当令的时节特点,香囊内常放入藿香、佩兰等芳香辟秽的中草药,功效为解暑祛湿,可以预防中暑及暑湿感冒,也可预防蚊虫叮咬。不同体质人群适宜的香囊不一样,可以找正规的药店或中医专家进行量身配置。

建议:禁忌人群主要包括有孕妇、哮喘及热性体质儿童等。此外,香囊可能引发过敏症状,不宜与皮肤直接接触。

二、挂艾草

端午时节,多数市民会特地购买艾草及菖蒲悬挂于家中,达到辟邪、避虫效果。

讲解:端午前后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蛇虫易咬伤人。艾草散发的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发出的气味则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功效。

建议:过去人们以佩兰煎水洗浴,这一习俗称为沐浴兰汤,现在多以艾叶、菖蒲取代佩兰。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菖蒲芳香化湿,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热解毒,对皮肤瘙痒的效果较好。图片由医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