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起,将每年4月的第三周定为“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今年首届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以“法在我身边,尊法我带头”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22年4月18日至22日。

今天,我们邀请省教育厅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员进行一次专业的普法活动。一起来学习吧!

守护明天 与法同行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1)

曹明睿 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治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坚定其法治信仰,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后继有人,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围绕顶层设计,创新推动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少年法律素质显著提高。

提高普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往日贴标语、办讲座、背条文的重灌输轻引导的方法,难以让法治走进学生心里。如今学校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动漫等多元个性的普法产品,在真实的法治图景中激发青少年的学法兴趣,增强其参与感、获得感,使普法更为青少年喜闻乐见。

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发力。家长要积极学法用法守法,成为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人和领路人。要充分利用好司法系统资源,最好的普法教材莫过于现实中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每位公民都可以体会到司法的正义和公平,从而给青少年以正向的积极激励。

真正管用而有效的法是写在人们心里的法。以生动、科学的方式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在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汇聚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为铸就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2)

岳红强 河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述中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与核心要义之一,而且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恪守的最大逻辑。人民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而且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大受益者、最广泛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

民之所欲,法之所系。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实践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法治思想引领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3)

刘夏 河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磅礴的实践伟力。践行法治思想,关键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高校应当以法治思想为引领,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使广大学子在亲身体会中深化对法治的理性认识,坚定对法治的信仰。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支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选配专业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会等理论研讨与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社会实践,宣传推介学习成果,进一步推进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提升青年学子的法治素养。

二是为大学生依法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与学校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将师生的合理利益诉求有机融入高校改革发展目标规划,健全权益保护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大家在每一件管理、服务事项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设立师生法律服务机构。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等指导下,为广大师生与周边居民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处理与代理案件等法律服务,从而在校内形成“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法律文化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切实加强高校法学学科建设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4)

于庆生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教授

强调:“要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

在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始终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第一,夯实基础。加强法治思想的学理阐释与体系研究,提炼法治思想中的原创性概念、命题、理论、方法,把法治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依托学校师范优势,突出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强化课堂教学、实训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

第二,创新形式。始终坚持课程、专业、师资、学院整体同向并行的格局,着力讲解法治思想的政理法理哲理,用心讲出法治思想的理与情,组织法治思想原著、原文、原典的专题阅读辅导等教学活动。

第三,建强队伍。引导教师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既注意专业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又注意在思想道德上育人化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5)

郭国坚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高校要将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学校本身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国家教育方针在本学校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强化普法教育,促进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通过深入扎实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本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要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方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治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学校要通过法治课和普法宣传教育,让师生了解法的概念和基本法律常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参加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拓宽法治教育途径,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学生。

切实加强高校法治宣传教育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6)

杨艺红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的设立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完善法治校园建设的核心载体,是提升教育法治宣传,强化舆论氛围的创新活动,对我省高校法治教育宣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新时代河南高等教育更为注重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引领,制度化、规范化治理模式的推进将贯穿高校工作全过程,并充分展现法治示范作用。

促进高校制度体系完善、创新的“催化剂”。在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法律保留原则,扎实推动国家普法规划与教育系统普法规划中助力高校管理机制的规范统一、分类有序、层次清晰,彰显法治教育的“力度”“温度”。

加强高校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助推器”。活动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打造一支领悟法治思维、拥有专业知识,具备工作能力的法治队伍,为全面加强高校法治工作,做好组织准备和人才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意义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7)

石达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博士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新通过的法律定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该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动员令,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传统美德,历史上也产生了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著名的家训,这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推动家庭教育,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历史文化具体方式很多,立法是最有力最稳定的一种方式。制定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以法治的方式促进家庭教育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8)

赵溢鑫 南阳师范学院法治工作办公室主任、博士

南阳师范学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修订完善了教学、科研、学术、人事、学生、资产、财务、产业、后勤、安全、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备、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推动了高校管理工作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实体合法、程序正当基本原则,在制定和修订重要规章制度时,自觉遵循民主、公开程序,健全师生参与渠道;重大问题通过多渠道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坚持以学校章程为根本,对制度中涉及法律关系的,逐项核实,并征求与咨询学校法治部门意见,做到符合法律规定、关系清晰、权利义务明确。

强化对规章制度的审核审查。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对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重要文件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适时进行了修改或文件清理。同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高校法治建设的思想内容,制定和修订了相关制度,并将按照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地推进制度的废止、修订和新立工作。

怎么劝家长交牛奶费(支招儿关于这件事)(9)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程世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