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也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符号,它伴随着人活动于社会,也是人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最直接标识,无论古今,人人都有。
现代人把名、字连用,合称名字,但古人却将名和字区分得非常清楚,《礼记·檀弓上》讲:“幼名,冠字”。说人幼年时即取名,成年后再取字,按理说,和现在人一样,一名足矣,古人为何还要“冠字”呢?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这样解释:“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就是说人出生后是父母长辈为其取名,当一个人成年后,意味着要担负起成人的责任,这个时候要取一个供平辈和晚辈称呼的新名,也就是“字”,《白虎通义·姓名》里讲:“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可以这么说,名是长辈所起,供长辈称呼,字可以本人起,供晚辈、平辈称呼,举个简单例子,刘备叫关羽“云长”,叫张飞“翼德”,叫曹操经常直接呼其名,甚至叫他小名曹阿瞒,表示轻蔑。
理学家朱熹作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表达对孔子的尊敬,不敢直呼孔子名,称其字“仲尼”,而李白作诗:“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直呼孔子其名“丘”,因为李白自比楚国狂人陆通,才敢这么说。
并且名和字有联系,或意义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明和亮同义,周瑜字公瑾,瑜和瑾同义,杜甫字子美,甫是男子之美称,与美同义。或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愈和退反义,晏殊字同叔,殊和同反义,司马迁字字长,迁和长反义。
或名和字存在关联的,白居易字乐天,乐天知命,不怨天尤人,能随遇而安,才能恒居平安之中。李煜字重光,煜有照耀之意,与重光,有关联。还有名和字是同类的,孟郊字东野,《里部》里讲:“野,郊外也”。
还有的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样,以偶像的名字做自己的名字,比如西汉文章大家司马相如,《史记》记载,其本名叫犬子,上学后觉得自己名字不好听,又非常仰慕蔺相如为人,更名为相如,因为蔺相如是赵国上卿、百官之长,故以长卿为字。而唐代诗人刘长卿又特别崇拜司马相如,干脆就以司马相如的字“长卿”直接作为自己的名。
所以古人对取名、取字非常用心,名、字相应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后,随着“一名主义”的推行,名与字合二为一,乃至逐渐消失,成为历史。
既然名字这么有讲究,古人对取名字也特别重视,从周朝起,命名被纳入礼法,形成制度,起名也大有学问,堪称一项艺术,第一,得讲规范,《左传》记载,周朝出现我国最早的起名规则,简称“五则六避”,“五则”指有信、有义、有相、有假、有类;“六避”是避免用国名、山川名、官名、疾患名、祭品名、祭器名。
第二,还要讲音律,直白点说,名字叫出来得琅琅上口,听起来有美感,比如名字最后一个字用“华”的很多,因为华字以“a”结尾,口型张到最大,叫出来有穿透力,和赵本山小品里的“齐德龙东强”一个意思,叫个李美眉,一点也不响亮。
再不,还要避免同声,二字名前面的字是三声、四声,后边尽量用一声、二声,这样有节奏感。还要避免谐音。读《红楼梦》会发现,曹雪芹喜欢用给人取名字借以讽刺,里面有个单聘人,谐音“善骗人”,一看就是说谎的人;卜世仁谐音“不是人”,一看就人品不好,那个邢德全同志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德行一点都不全。
第三,还得讲造型,名字不仅是用来称呼的,还经常被用来书写,名字起得好,写出来也有美感,比如名字不能落差太大,假如叫“濮一”,写出来估计差点美感。另外太生僻的字少用,越生僻不见得越高深,能像武则天一样造出个“曌”字,还让人记住的是个例。
易中天讲过一个故事:《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原名马芮,一次,他因患重感冒住院,不料医护人员将他的名字连连念错,有的叫他“马内”,有的叫他“马苗”,有的叫他“马丙”,甚至有叫“马肉”的,把马芮弄得哭笑不得,后来马芮参加《西游记》拍摄,一想这么多人不认识“芮”,我干脆叫马德华吧。
第四,名字得有意蕴,这个不用多说,叫瑾瑜还是小宝都是对人的一种美好期盼和祝福。
第五,名字得与时俱进、符合潮流,汉朝时取名流行用“单字”,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到东汉末帝刘协,名字基本都是两字,上层引领,平民百姓也跟着喜欢两字名。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名特别喜欢“之”字,宋代开始出现“五行”“八字”配合起名。
现在很少见人名字里有“龟”字的,古代杜甫有个好朋友叫李龟年,唐代有个诗人叫陆龟蒙,因为龟在古代属“四灵”,寓意吉祥,时代不同,龟的地位一落千丈。
既然起名有这么多讲究,所以从古至今估计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精心琢磨出来的,并且因为名字还是出了不少趣事,咱们说这么几件。
先说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因为元朝有规定: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是由父母年龄得来的名字,母亲叫陈二娘,属于用排行来命名的,所以朱元璋应该是父母年龄相加六十四岁时所生,名字取得随意是因为政府管制。
朱元璋有个对手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发达之后,找儒生帮自己取了“士诚”的名字,这个儒生欺负张九四没文化,“士诚”出自《孟子》中“士诚小人也”,讽刺其是小人,张士诚不知此意,名字用了一辈子,被人讽刺了一辈子。
最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在南京营造宫城,军师刘伯温勘测后说宫城位置宜在钟山“龙头”之前,但此地是燕雀湖,朱元璋征调几十万民工填湖,由于湖广势低,填湖工程十分浩大,民间有"移三山,填燕雀"的说法。
可开始填湖时总填不平,朱元璋听说江宁县有一位老汉叫“田得满”,心想这名字不赖,于是“借其音,讨其吉”,把老汉抓来填入湖中,湖还真填平了,可怜的田得满老汉被朱元璋封了个“湖神”。
还有因为名字左右一生前途的,嘉靖年间,一考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中状元。但在宣布一甲名单的时候,嘉靖帝直接把降为了探花,因为此考生叫吴情,嘉靖帝说“天下怎能有无情状元”?
慈禧太后更离谱,有一年全国大旱,民不聊生,这一年科举考试中,有一位叫刘春霖的考生,因为名字合时宜,被慈禧太后直接点为状元。慈禧太后小名叫“翠妞”,馆阁中人应试,均避“翠”字,但一些外省考生大多不知,一年新进士朝考,一进士试卷诗文俱佳,可偏偏用了“翠浪”一词,“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再加上“翠”和慈禧小名忌讳,于是该考生直接被驱逐出京。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夺得皇位,杀了不少人,登基后为收买人心,开口闭口不离“仁政”,一次科举大考后,主考官呈上录取名单,状元是“孙日恭”,朱棣看了说:“‘日恭’乃‘暴’也,这怎么行呢?”提笔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看,有个叫“邢宽”的人,朱棣大喜道:“邢宽,不就是‘刑宽’吗? 与‘暴’字正好相反”。钦点邢宽为状元。
还有因为名字惹来杀身之祸的,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也因为他人名字枉杀过人,在其执政后期,天现异象,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
李世民手下有一员武将,叫李君羡,十分勇猛,深得李世民赏识,可这哥们起错了名字,有一次宴会行酒令,文臣武将各报乳名,李君羡说自己小名叫“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掩饰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李君羡官职、封号、属县,皆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心想可能就是你要夺朕的天下,后来以谶而杀李君羡。
说这么多,其实名字无非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做人行事还得看品德,否则名字起得再高雅,但德行败坏,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名,还是莎士比亚说得好:“名字有什么关系,把玫瑰花叫做别的名称,它还是照样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