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1)

随着众多宫廷剧的播出,今天的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中国古时位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们的生活。说到生活那一定离不开围绕着皇帝们的三宫六院,光是听听皇后、贵妃、贵嫔、答应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叫法,就能够想到这皇城里的生活一定是足够精彩。我们在《延禧攻略》《如懿传》中,还看到了整个后宫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什么级别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明文在册,写的一清二楚,可见古时的历代皇帝早就明白若想一统江山,后院绝不能起火的道理,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这后妃制度的制定,一定是花费了不少脑筋。可是制度又是谁发明的呢?它起源于何时?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今天老鞠就给您做个简单的介绍。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2)

中国自三代以降,宫中其实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内职”的制度。”内职“即天子、国君后妃的编制和礼制。而周代就是中国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礼制统治的时代,周礼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按照周代官制类推,后之地位同天子,三夫人同三公,九嫔则同九卿,世妇同大夫,御妻同士。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3)

有了这最初的制度模样,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中国第一个皇帝后,就是他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秦始皇称帝后,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后宫,皆以皇帝为中心,称皇帝之母为皇太后,祖母为太皇太后,嫡妻为皇后,妾皆为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之称,而我所说的顺序也正是后妃们的级别高低,但由于秦朝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并未完全确立。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4)

汉初,因刘邦出身“布衣”,称帝后也不太重视皇家礼制,因此后宫并未形成定制,直到汉武帝时,才开始制定后宫制度,当然首先是“汉承秦制”,后妃仍是爵列八品,到了汉元帝时,后宫嫔妃又扩充至十四个等级:昭仪、婕好、烃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魏明帝时,于王后以下定爵秩十三等;晋武帝参照魏制于皇后下设三夫人(分别是贵嫔、夫人和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好、容华、充华),九嫔之下还有美人、才人等爵秩;南北朝时尊承晋制,只在名称上有所不同。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5)

到了隋炀帝即位,大选美女,扩充后宫,除设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外,还有六尚,六司、六典,侍奉和宫中杂役。通过隋炀帝的后宫建制,可见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尽奢靡的皇帝,这也正是后来李渊等发生兵变的原因,隋朝被唐取代后,但唐代的后妃制度却与隋朝略同,并沿袭至北宋时期。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6)

而当大宋被元取代后,中国也迎来了第一个首次由少数名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尽管是战败了辽、夏、金的蒙古大汗,这样一位游牧民族的王者,但建国后在后宫建制上依然是以汉族后妃体制为模;明初内宫后妃体制肃严,明中期以后,皇后以下设有贤、淑、惠、顺、康、宁六妃,又立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和一个宫正司。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7)

而清朝入关后,又重新规定了宫女的数额和等级,最终是到了康熙帝以后,后妃体制才日臻完备与巩固。皇后居中宫,下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分居东六官与西六宫,至此俗言所说的“二宫院”体系最终形成,而且为了保持清种族的纯正,官中规定不蓄汉女,但在清后期也打破了这种旧制。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8)

好了今天的后妃制就给您介绍到这儿,后妃制的演变和后妃们的故事,其实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后宫并非只是为皇家延续子嗣,这些身居后宫的女子,她们的出现甚至创造了属于她们的历史。

清朝后妃历史解说(后妃制的沿革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历史大剧)(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