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1)

1、垫层

(1) 垫层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并满足强度及工艺的相关要求。

(2) 应确保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夯实、平整。

(3) 若有地下水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垫层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4) 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应平整。

(5) 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小编提醒:新规程不低于C15)。

(1)垫层下为杂填土或软弱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稳定密实且平整。

(2)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证无水作业。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小编提醒:新规程不低于C15)。

(1) 垫层下的地基应稳定且应夯实、平整。

(2)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平整。

(1)检查垫层下地基的情况。

(2)检查垫层的混凝土宽的、厚度。

(3)检查垫层表面的平整度。

(4)检查混凝土的密实度。

(5)检查混凝土编号。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2)

垫层土

2、 高强度管的铺设(混凝土不包封)

(1) 应根据管材的具体长度,每间隔4~6m沿管材方向浇筑500mm混凝土或采取其他方式对管材进行固定。

(2) 管材接头应错开布置。

(3) 垫块应根据施工图进行预制,垫块上衬管搁置圆弧的半径误差范围为-5~0mm;铺设的垫块应完好,并达到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垫块与管材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4) 每根管材下的垫块间距应根据管材的实际长度合理布置,一般不大于1.2m。

(5) 管材必须分层铺设,管材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混凝土振捣等相关要求。根据管材直径的不同,一般水平间距为230~280mm,竖向间距为240~280mm。

(6) 管道孔位之间的允许偏差为:同排孔间距≤5mm;排距≤20mm。

(7) 管材铺设完毕后,应采用管道疏通器对管道进行检查。

(1)电缆管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沟底不宜小于0.3m。

(2)埋管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

(3)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75mm。

(4)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

(5)井间埋管应为直线。

(1)保证连接的管材之间笔直连接,接口不得出现错台、弯折现象,接口处采用相应的防锈、防腐措施。

(2)管材接头错开布置。

(3)垫块应分层放置,管材间上下两层的管材垫块应错开放置,垫块应有一定强度。

(4)若采用排管托架,托架的布置间距应满足管材铺设及混凝土振捣的相关要求。

(5)管枕宜采用管材配套管枕,管枕间距不宜大于2.0m。

(6)管材之间的橡皮垫任何情况下不得取消。

(7)管道疏通器应具有长度和硬度的要求,长度根据管材内径多种规格,不宜小于600mm,硬度≥35HBa(巴氏硬度)。

(8)管道施工中管道内应贯穿8号镀锌铁丝,为电缆铺设准备。

(9)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拉棒试通,不合格接口处及时调整。

(1)检查管的规格、型号、壁厚、合格证明。

(2)检查管的连接应牢固。

(3)管材接头应错开布置。

(4)检查管材铺设的间距。

(5)检查垫块的放置。

(6)检查管内应清理干净。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3)

高强度管铺设图

3、 排管支模及钢筋绑扎

(1) 模板应平整、表面应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在支撑或维护构件作用下不破损、不变形。

(2) 模板尺寸不应过小,应尽量减少模板的拼接。

(3) 支模中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4) 模板的拼接、支撑应严密、可靠,确保振捣中不走模、不漏浆。

(5) 模板安装的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5~4mm;表面平整度 ≤5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 ≤3mm。

(6) 钢筋的绑扎应均匀、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钢筋不会松散、移位。

(7) 绑扎的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本体。

(8) 用于单芯电缆敷设的排管钢筋应避免形成闭合环路。

(9) 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的绑扎等工艺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10) 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11) 钢筋强度等级:纵向受力一般采用HRB335;构造筋一般采用HPB235。

排管宜采用素混凝土包封,当地面荷载较大,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时,按实际情况设置钢筋。

(1)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应涂抹脱模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

(2)在浇注混凝土之前,模板内部应清洁干净无任何杂质。

(3)模板安装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安装,模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保证模板拼缝严密。

(4)绑扎的铁丝头应向内弯。

(5)钢筋的交叉点可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但在周边的交叉点,每处都应绑扎。

(6)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

(7)钢筋的底部和侧部均应安置水泥砂浆垫块。钢筋安好后防止踩踏变形。

( 1)检查模板应打磨、涂脱模剂。

(2)检查模板的平整度。

(3)模板支撑、加固应牢固。

(4)模板尺寸应满足要求。

(5)模板面应有杂质。

(6)钢筋的种类、级别、型号、数量、规格、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7)钢筋不应有油污等。

(8)钢筋绑扎应牢固。

(9)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与图纸一致。

(10)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11)钢筋拱架成型后的尺寸。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4)

排管本体钢筋绑扎固定图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5)

支模

4、 混凝土浇筑、养护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商品混凝土。

(2) 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3) 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

(4)排管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

(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

(4)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1)浇筑前,应检查埋管端口是否用软木封堵严实,防止混凝土进入管道。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

(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且下灰口不得集中于一点,尽量分散布置。为防止漂管,严禁混凝土直接倾倒于管内,而应在下灰口处铺薄铁板,混凝土倾倒于铁板上,通过混凝土自身流动性流入管间空隙,或人工导入管间空隙。

(3)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注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振捣时必须仔细,不能碰撞管道接头及定位钢筋、垫块,防止管道移位。

(4)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6)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拆模时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受损。

(1)检查混凝土强度、坍落度。

(2)检查浇注的方法。

(3)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方法、振捣时间。

(4)混凝土应有离析。

(5) 如遇冬季施工应有抗冻措施。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6)

混凝土浇筑、养护图

施工脚手架上电缆如何安装(电缆线路排管垫层)(7)

混凝土浇筑、养护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