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1)

最近《大明风华》开播了,有人吐槽汤唯声音不行,有人吐槽朱元璋扮相吓人。

虽然槽点不少,不过剧中讲述的一个“特殊群体”却很有意思,那就是:女官。

《大明风华》里的女二号,也就是孙皇后的情敌兼对手兼亲姐妹(你看这个矛盾有多激烈),胡善祥,就是一名女官。剧里她被女官收养,然后从女官开始一路开挂做到皇后。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2)

我们一般看宫廷剧,后宫不是太监,就是宫女,似乎没怎么看到过女官。然而女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很悠久的制度。

西方人一直说古代中国没有女权,束缚女性啊,有些地方确实如此,但有一点,在古代女性职场方面,中国是远超西方的,这就是中国的女官制度。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女官”这回事。

一、女官制度是怎么来的?


虽然女官这个职位大家不熟悉,但其实很多电视剧里面已经有女官了,比如韩剧《大长今》。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3)

大长今就是宫廷女官,还有里面的韩尚宫、崔尚宫这些都是女官,而朝鲜的女官制度,就是从中国学去的。

通过大长今你大概能猜到,女官说白了就是给皇上打工的女性,主要负责就是照顾皇上的起居饮食,相当于后勤保障工作吧。

我们的女官制度最早可以从西周说起,周礼规定,周天子有内治和外治,所谓内就是后宫,外就是朝臣。

大臣的官职分为,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的,后宫也有这样的制度。

《礼记》记载:

“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天子管大臣,皇后管后宫,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阴阳调和。

这就是女官制度的雏形,这制度从秦汉,一直到魏晋都沿用,不过这时候女官是由后宫嫔妃兼任。

这会有什么问题呢?

打个比方,你找女朋友,要么看长相,要么看身材,要么看家庭出身,一般不会问人家,你有什么特长吧?人家女孩肯定甩你一句,你来面试还是相亲啊?

这样结婚以后,遇上厨艺好的,那是有口福,遇上文采好的,孩子作文不用愁了,但也可能遇上什么都不会,要你伺候她的。

当然这在现在那也是广大男同胞应该做的,毕竟也就这么一个老婆是吧。

可是皇上不一样啊,那么多老婆,遇上不懂厨艺的,天天给你煲汤,鸡鸭鱼蟹炖在一起,来个南北乱炖,心是好心,你说皇上吃还是不吃啊?

于是到北朝孝文帝,估计是再这么吃下去不行,所以他第一个将女官和后宫嫔妃区分开来。

这以后,皇帝的老婆们都可以当全职太太,专心宫斗,而内宫的诸多服务性事务,则都让女官来负责。

这就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古如此。

到隋炀帝时期,随着宫里规制要求越来越高,女官制度也进一步细分,确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机构规制。

什么是“六局二十四司”呢?

就拿《大长今》说吧,大长今负责的就是皇上的御膳,而她所属的单位就叫“尚食局”。

像这样的单位还有六个,就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

尚宫局,主要负责传递皇帝与后宫、以及后宫之间的消息,同时管理宫内书籍。

尚仪局,主要掌管宫廷礼仪,比如怎么参加宴会,怎么安排表演,怎么说话,都是规矩。

尚服局,主要负责穿着打扮,包括穿什么,还有外出的仪仗。

尚食局,主要负责吃相关的,皇帝吃的东西,都要她们先尝过没问题才可以。

尚寝局,负责皇帝就寝相关事情,比如所有床上用品,还包括灯火蜡烛之类。

尚宫局,负责监督女红工作,包括衣服缝纫,还要掌管饮食开支等。

其中每局下辖四个司,这就有了二十四司。每个局有正副两位负责人,官位可以到正五品,每个司下又分“司”、“典”、“掌”三个职位,典和掌也有二十四个,官位从正六品到正八品。

到明朝,除六局之外,还设立了“官正司”,有点像后宫里的监察人员,管六宫里的各种纠纷。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4)

《大明风华》里设定胡善祥的养母就是“官正司”女官,胡尚仪。

这些女官不仅仅只是普通打工者,用现在话来说,她们都是“匠人”啊。你想象一下,像大长今这样的,在朝鲜都还不是尚宫级别,在中国女官里,像大长今这样的至少还有144个。

那么,怎么样才能进宫当女官呢?

二、女官的选拔


前面说了,中国古代给女性提供了比西方更开阔的职场上升通道。

我们以前认为,古代男性可以考科举,中进士,当官发财,女性又不能参加科举,所以读书没什么用,就呆在家里等着嫁人,相夫教子就行。

其实并非如此。

古代女性要出人头地,就可以参加女官的选拔。

女官的选拔大致有几种途径:

1、从宫女中选拔有特殊技能或有文化修养者;

2、从民间选拔有才能和文化修养者;

3、从功臣、外戚、宗室女性中选拔,以示恩宠;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战败政权或犯罪官员的女性后人。比如《大明风华》里,胡善祥父亲在靖难之役中被杀,她就被带给宫中女官抚养。虽然胡善祥的经历是历史改编,但官员犯罪,后代被充没入宫做宫女,然后成为女官,确实是可行之路。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5)

再举个例子,上官婉儿大家都知道,一代才女。其实上官婉儿他爷爷上官仪,官至宰相,结果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处死。

上官婉儿一开始是以籍没奴婢身份入宫的,武则天听说上官婉儿很有才气,有一次召见才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上官婉儿就像曹植当年做七步诗一样,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武则天当即免了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也就成了女官。

所以你看,只要才能够强,哪怕出身有污点,也不影响。

我们回到女官选拔,在当时,女官除了是一份相当优越的工作外,还有许多好处。

比如,假如家里有被选中当女官的,这一家可以被免除徭役。

还有,我们看宫廷剧里宫女做了一辈子,最后七老八十,只能凄凄惨惨在冷宫里渡过。

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但对待女官就很人性化。

一般来说,13岁就可以参加女官选拔,朝廷到民间集中选拔,从外地来参加选拔的还给你报销路费。

一名女官,除非是犯错被辞退。假如你愿意干,那可以一直干到老,假如想回家,那到25、6岁就可以申请退休回家,国家还根据你在宫里的级别,发养老金。

《广东通志》记载:

“女官黄唯德,洪武二十年选入宫,命为司宝。永乐初,信任益隆。宣德七年,乞骸骨归,太后命图及诗赐之,其侄女即大学士梁储母,也亦累赠至一品夫人。”

说有一位叫黄唯德的女官退休,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可谓“五朝元老”,她官职是“司宝”,也就是管皇帝印鉴的,证明皇帝对她也很信任。退休的时候是皇太后赠诗,这绝对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虽然这是特例,但大部分女官退休以后,因为在宫廷里的经历,对于职场履历来说是极其浓重的一笔,所以到哪里都是抢手的香饽饽,绝不愁没饭吃。

讲到这里可能有才思敏捷的朋友要问了,当女官是不是一条接近皇帝的捷径呢?

三、女官的职场观


《大明风华》这部剧里,胡善祥从一名小小的女官,一路开挂成为皇后,这是剧情安排,历史上真实的胡善祥确实是皇后,但并非女官出身。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6)

不过从历史角度来说,从女官做到皇后,有没有可能呢?

我们来开个脑洞吧。

首先从制度上说,虽说女官和嫔妃是分开的,女官也被要求不能对皇帝有非分之想。但理论上后宫都是皇帝的女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并非不可能发生。

比如,洪武二十二年,广东番禺有一位屈氏,当初是以女官身份入宫,最后被升为美人。

其次,女官怎么让皇帝喜欢上呢?

毕竟,那个时代,总不能主动上去说,皇上我要给生猴子,那估计皇上还没怎么样,你已经被后宫嫔妃干掉了。

那怎么办呢?

有一种方法,就是曲线救国,搞定男神之前,先搞定男神他妈。作为女官,和太后接触的机会其实更多,假如有一技之长,尤其在“吃”和“穿”上有一手的话,很容易得到太后的赏识。

宫女后宫最高职位(不是嫔妃也不是宫女)(7)

比如,TVB拍的那部《宫心计》,里面的姚金铃本来只是一个奴婢,最后通过感动了皇太后,间接促成了和皇上的婚事。

当然,女官成为嫔妃是有可能的,但女官要像《大明风华》里胡善祥一样做到皇后,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做女官比的是技能水平,而做嫔妃甚至皇后,真正比的是家族背景。

说起这点,其实也要同情一下皇帝,虽然看起来是九五至尊,想干嘛干嘛,其实也并没有那么自由。

大部分皇帝要封皇后,还要考虑政治因素,比如外戚的实力,对王朝统治有什么帮助,说到底也是政治利益的交换。

有句话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却是两家人的事。

这话放到皇帝身上,你想想这里面多少利益纠葛?

要寻找“真爱”的皇帝,反而会遇到很多阻碍,比如最有名的“罢工皇帝”万历,他罢工的理由就是大臣反对他封最爱的郑贵妃为皇后。

想象一下,公司董事长要结婚,各部门经理都来威胁说,如果娶这个女人,我们就全体辞职,这什么情况。

对女官来说,一则出身普遍不会太高,二则在女官领域她们也许是专家,但在“宫斗”领域,她们可就是标准的菜鸟了。

所以女官当嫔妃是有可能,但是当皇后的概率实在不高。

实际上,女官多数都读过书,受过良好教育,对历史上后宫纷争也都看得很清楚,女官的成功之路,其实不在于麻雀变凤凰,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

好了,关于女官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来总结一下:

1、中国古代男性可以通过科举途径获得职业晋升,而女性同样可以通过女官途径升迁。

2、女官的选拔更多看中的是“一技之长”,而不是长相和家世。

3、女官的职场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而不是走捷径,投机取巧。


参考资料:

1、《广东地方社会建构的明初女官形象》

2、《北魏女官制度考略》

3、《唐代的女官》

4、《洪武年间女官制度论述》

5、《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