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栾雨,看过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第五季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全能浪子!

栾雨曾在“最强大脑”比赛中晋级全国12强,并参加国际赛。他的综合能力有目共睹:曾用2分钟解出“最强大脑”中最难题——三维泰森多边形,嘉宾姜振宇在节目中说“自己的智商的三倍乘三次方”都解不了这个题目。

由于个性十足,栾雨被周围人戏称为“浪子”。他曾说过自己不喜欢学习,三大爱好是健身、游戏加烫头,“最强大脑”节目组还给他一个昵称:栾怼怼。

但就是这样一个“浪子”,也是一个对身边人很好的“暖男”。

最强大脑栾雨十二强(南开最强大脑栾雨)(1)

栾雨在“最强大脑”节目中的评分

同学身边的“暖男”

栾雨是南开大学数学院2014级伯苓班本科生,并已获得清华大学保研资格。大学一入学,他的“好”就已经有目共睹,当时室友丁举鹏曾在宿舍群里随意说了一句“来接我吧”,最早到学校的栾雨,在还没整理好宿舍的情况下,就坐车去机场接丁举鹏回学校。而每当室友过生日,栾雨都会送上一些很奇特的礼物,丁举鹏的床上放着一个狗头靠背,每天他都会抱着它睡觉。

栾雨在“最强大脑”节目上

团队里的“全能浪子”

“最强大脑”会给每个晋级30强的选手都配一个绰号,节目组问栾雨想要什么名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浪子!”最后因为他什么题都可以做,节目组为他定下了“全能浪子”这一绰号。

栾雨曾表示,“刚开始录节目时,我以为到南京是去旅游的”。可随着赛事日渐激烈,栾雨的心路历程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当他的学弟、数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想止步30强,对栾雨说:“我走了,南开的这面大旗就交给你了”;当他所在的“水之队”队长王昱珩从西南联大的历史讲到如今;当凌晨两三点,队友还在喝着咖啡努力训练时,栾雨发现,自己已经放不下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赢!

团队赛时,栾雨需要用一周准备四项比赛,其中还有一天用于拍摄视频,一天用于彩排。为此,他也每天练习到凌晨两三点,直到实在挺不住,才会去休息。他自述“大学四年我都没这样努力过。”

可想赢的念头让他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他在自己最擅长的“十四巧板”题目上都出现了犯规失误——摁完抢答钮之后,他移动了木板,直接送给对手一分。

移动后,他的大脑“嗡”地一声,一片空白,后续的两道题目也乱了阵脚。节目中,他挠了四次头发,多次撑着桌子叹气。他身上的压力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迷失了,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着这场比赛无论如何都要赢,我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栾雨表示。

最强大脑栾雨十二强(南开最强大脑栾雨)(2)

接受采访时的栾雨有些疲惫

回归初心方得成长

遭遇迷失,可栾雨不允许自己沦陷其中。后来,他在准备折纸比赛时,获得了新的领悟。

折纸对栾雨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甚至在国内没有人可以教他,没有实际的案例可供他演练。眼前只有一本摊开的折纸书和几个教学软件,于是他把自己闷在屋子里一遍遍地练,一遍遍尝试着用一张一平方米的纸,不剪不裁地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

“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折纸也挺好玩的”在屋子里练了两天后,他终于想清楚了,自己只是想在直博之前去“玩”一下。他还想到了队长王昱珩曾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不在乎到在乎,再到回归初心才是成熟,才会成功”。

最终,他被选为国际赛替补队员,在中日脑力对决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脑力竞技。对决中,有一个项目叫“纸点的奥秘”,时间限制45分钟,栾雨的对手小松诗织用了21分钟完成比赛,而栾雨在比赛前就决定无论对手何时交卷,他都会站到最后一刻,尽全力保证自己的正确率。最后,在42分钟时,栾雨才在答题卡写下答案。

交卷前,他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他觉得自己让观众等了那么久,有些歉意。

这就是栾雨,他不会效仿任何人,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只想做一个有点“暖”的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