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不少书,在这积累知识、开启心智的过程中,一些读书的经历也同时留存在脑海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铭心一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就读军校,一时兴起买了本《唐人诗选》,在闲暇时也就是随手翻阅,并没有认真阅读。临近毕业要出海实习,为了打发海上漫长的时光,我就把这本书装进了行囊。

实习条件比较艰苦,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船上看书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当时很喜欢看边塞诗,大漠风尘,金戈铁马,虽然寂寥,却充满了凌云壮志,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战舰上的实习生活真有几分相像。因此,每每读到那些诗句,总会引起共鸣,那刺耳的柴油机轰鸣声,也就诗意地幻化成冲锋的战鼓,让人热血沸腾,自然也就有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快,我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打油诗:“波涛之上是课堂,观天测地斗风浪,晕船呕吐何所惧,胸怀祖国练兵忙。”之所以说观天测地,因为航海实习既要训练我们观测陆地上的山峰、灯塔等路标进行定位,也要训练我们观测天体进行定位。很快,舰上的板报采用了这首诗,广播站也进行了广播,让我好生得意。虽然现在看就是顺口溜水平,当时却也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海上航行,很容易感受到大海的波澜壮阔。无论是“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诵读中很容易进入那种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是航行到长江口,看着那些进出的航船,才能品出些许“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现在回想,“从无字句处读书”当是至理,实践就是最好的课堂。

一本《唐人诗选》不仅伴我度过了远航的闲暇时间,更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至今这本书依然摆在我的书架上。虽然泛黄,却仍有书香。

多年后,我作为教员又一次参加航海实习。看着那些青春的面庞,依稀找到了当年的我。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依然将书籍装入行囊。角色的转变让这次航海实习轻松了许多,毕竟没有课业负担,也就没有太大的压力,闲暇时读书也就更加轻松惬意。只是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人、许多事,有了诸多牵挂。夜晚合上书,在甲板上舒展一下,“海上生明月”的场景总让我想起父母、妻儿,此时他们在做什么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旅人的愁苦也就不时泛上心头。这时候,我总会选择仰望星空,虽然月朗星稀,但茫茫苍穹上依然星星点点,仰望它们总会让人有所思有所想。在这种思想中,心胸会慢慢开阔;在这种思想中,愁苦会慢慢抛开;在这种思想中,体会在现代都市里找不到的感觉。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在航船上仰望夜空》,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感受。

在船上曾阅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其中不少文章都和航船有些关联,特别是《夜航船》一文,洋洋洒洒间让我知道了围绕“夜航船”所发生的诸多故事,以及《夜航船》这本诞生于明代的小百科书。古往今来的船客在这狭小的一隅都会以闲谈消遣漫长的时日,我们也概莫能外。一间舱室4个教员,在晚上处理完教学工作后也是经常夜谈,市井奇闻、读书心得,不一而足。说到兴起,高谈阔论,辩论争执,机锋颇健,像极了古时船舱里的士子,只是我们辩论争执的结果已不再影响铺位的大小。言毕,洗漱休息,一夜好觉,直到清晨舰上的广播响起,大家各自起床,相视一笑,又各忙各的去了。就这样,《夜航船》上发生的故事也经常在我们船舱上演,成了对历史最好的注解。

时至今日,随船远航的机会不再有了,但在人生的远航中,我依然在盼望,盼望着多一些如此这般的书香之旅。

书香文旅读书分享会(书香之旅伴青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