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皆课程,时时有教育。9月5日早上,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升旗仪式暨校长开学第一课。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以“学习是什么?”为主题,从什么是学习、什么是中学生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三大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中学生学习的八个学习条件和学习要求四大方面带领全校师生和家长领略学习的真谛。

深圳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这么回答)(1)

(宾华)

“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确定为‘学习是什么?’,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宾华校长表示,其一,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秉持“事事皆课程,时时有教育,天天有学习,年年有进步”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化的形式系统打造了“开学第一课”、“三高大讲堂”等平台,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成就人生梦想的学习家园,跃升世界名校的龙门通道”。校长亲授“开学第一课”,既让开学充满仪式感,也是学校在新学期践行办学理念的优良传统。

深圳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这么回答)(2)

其二,在今年的7月31日,宾华校长给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新生布置了两项暑假作业:抄习、背诵《论语》;阅读三本以上有关学习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以《学习是什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暑假过去了,作为校长和出题人,宾华希望通过“开学第一课”与同学们分享关于“学习是什么?”的深层次内涵,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自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三,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终身学习时代,而终身学习时代人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终身之问:什么是学习?

学术研究中,学习是行为或按某种方式表现出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持久变化。全视角下的学习则是发生于生命有机体中的任何导向持久性能力改变的过程。对于“学习是什么?”,宾华校长的理解是,学习是自我学习过程之中自身行为的改变或行为能力的改变。

深圳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宾华这么回答)(3)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宾华认为,一定要有行为上的变化或行为潜能上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没有行为上的变化或行为潜能上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就不叫学习,或者说是无效学习。宾华校长还以填空题的形式,总结了判断知识增长和行为改变的学习公式。

什么是中学生的学习?在宾华看来,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之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性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三大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则分别是,掌握知识,建立自己对各门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发展能力,运用所学各门学科知识,去完成学科作业,去实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发明创造;培养品性,做一个振兴中华的炎黄子孙、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创造离学生并不遥远。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师生的创新作品“口罩卫士——便携式智能口罩消毒盒”和“‘安智捷’——物联网智能消防逃生面罩” 先后荣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唯一“最具人气奖”和“创新潜力奖”。

参与创新创造也给升学带来帮助。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部李佳芸同学参加了2021年“‘安智捷’——物联网智能消防逃生面罩” 比赛项目,因为她在该项目中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创新能力,2022年以577分的高考成绩及丰富的科创经历成功被香港科技大学ISD专业(综合系统与设计)录取,而该校在内地的录取分数一般处于620分以上。

今年8月,三高师生的创新作品《“云斗”——新型智能高压气冲节水环保小便斗》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广东省选拔赛“创新潜力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总决赛。

学习需要什么条件?宾华校长总结为:学习是自我主体意识的注意和选择,是自我认知体系的联结与建构,是自我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同时也是自我认知的输入与输出。“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没有选择,就没有重点;没有联结,就没有建构;没有建构,就没有新知;没有同化,就没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没有顺应,就没有认知的更新和质变;没有输入,就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心智的扩展;没有输出,就没有行为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

最后,宾华校长表示,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够成功,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才能够成功。“你希望我同你一起航行,但我不是你永远的船长。”他祝福深圳三高的同学们仰望星空,心怀天下,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双脚去扬帆远航。

【撰文】叶淑萍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