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河蚌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蚌科动物,能在养殖过程中培育出珍珠的淡水蚌主要有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等,它们的外套膜受到刺激后即可形成珍珠,也即为淡水珍珠。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1)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一、河蚌的经济价值

珍珠同时具备经济、观赏及药用价值于一身,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嚣重,被视为稀世珍宝,同时珍珠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之一。中医认为珍珠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和收生肌等功效,对一些顽症有一定的治愈效果,我国著名的中成药六神丸、珍珠丸的主要原料就是珍珠。另外,蚌肉可食用,同时蚌肉和壳粉是珍禽等特种经济动物的优质饲料。在我国野生蚌的资源丰富,并且采用人工养殖河蚌育珠的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池塘混养蚌、鱼技术

河蚌以浮游生物为食物,根据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特点,将育珠蚌挂养在离水面40厘米左右的上层水体中,在蚌塘中搭配一些吃食性鱼类,让鱼蚌共生,从而将水体生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生产实践中得知,采用鱼蚌同一水域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水体的利用率,共利互生,促进双增产,从而更好地提高综合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2)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一)、混养池塘的选择与设施

选用蚌鱼混养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微流、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水位应保持在1.85~2.5米之间,pH值为4.5~9.5,呈中性、弱酸或弱碱性,池塘底的淤泥不宜过厚,一般在6~10厘米为宜。若水质肥度,水不流动,水质比较浑的塘池宜养殖褶纹冠蚌。塘鱼、蚌混养首先要做好鱼池建设:鱼、蚌混养池的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各地的条件而定,通常设置成呈南北走向、长方形结构,并且要独立建造排灌设备,使池水经常处于微流状态,以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二)、选择混养品种

蚌、鱼混养不同于一般鱼类混养模式,所以对蚌和鱼种的选择要求也不一样。

1、蚌种的选择

要求个体大,色线正常,无缺刻、无伤痕的可用蚌为“选用蚌”。蚌体有伤的和怀卵蚌不要,选择两壳宽大、蚌体完整无伤、闭合迅速、喷水有力的蚌。淡水育珠的蚌品种主要有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等。锋哥所在地区的农民大哥以养殖三角帆蚌育珠的比较多,因为三角帆蚌壳大而扁平,质地厚,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帆蚌状翼,而且翼部无褶纹,分泌的珍珠质好。而三角帆蚌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底质硬、水质清的湖泊、池塘、河流的水域中。

另外,褶纹冠蚌的蚌壳大、两壳膨突、壳质较薄、背部向上扩展成鸡冠状,故称之为“冠蚌”。褶纹冠蚌的下缘、蚌体背部有一系列褶纹,这是区别三角帆蚌的主要特征之一,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除南方少数地区的水域外都有分布。

2、鱼种的选择

由于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所以在放养鱼类品种时,应适当放养花鲢(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及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鳊鱼尤其是三角鲂,在放养规格上比一般鱼类混养要大ー些,如花鲢应在17厘米左右、草鱼200~400克、鳊鱼50克左右、鲫鱼20克为宜。也可酌情少放些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但有时在蚌鱼混养过程中,特别是鲤鱼会咬食蚌伸出的斧足而导致蚌体受伤。放养不当容易导致河蚌烂斧足病,最好不放或少放滤食性鱼类,如白鲢。青鱼尽可能按小规格的品种放养,可以吃去部分与珠蚌争食的螺蚬,但必须当年就要清塘。

(三)、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应在鱼蚌放养的前7天选择在晴天进行,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干池清塘消毒。鱼种、蚌种放养前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对草食场也应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3)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四)、育珠手术操作

1、手术蚌选择与手术季节

制片蚌应选择2~3龄、健壮无病、体长10~13厘米的为宜。插片蚌应选择4~6龄、健康、无病,外套膜内外表皮呈白色的蚌为佳。凡有异常的蚌和蚌排卵期间都不宜选用插片。通常会在幼蚌1岁左右时便开始插片,及时趁幼蚌插片的目的是可以达到快速成珠,因为幼体分泌珍珠质的能力强质量好色泽度高,加上在蚌体在较小时插片也小,使成形后的珍珠更加滚圆。

插片季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育珠蚌的种类进行合理调整。淡水珠蚌中褶纹冠珠贝插片手术宜在春末(3~5月)或初秋(9~10月)时的水温最适宜。5~6月是褶纹冠珠蚌的繁殖季节,同时盛夏气温高蚌离水后容易造成脱水,伤口易发炎溃烂,故插片手术不宜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高温季节进行。但是三角帆蚌的插片手术则选宜在高温季节进行。高温季节蚌体新陈代谢旺盛,还能防止伤口发炎,愈合快,珍珠囊形成早,分泌珠质早,形成珍珠快。不过,冬季蚌体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活动微弱,不易以手术伤口愈合,而且易吐片、烂片,故不宜插片手术。

2、插片制作方法

插片制作应在遮阳无风的环境中进行,搞好环境卫生,手术工具要求消毒,制片操作应轻快,不能损伤外表皮。

(1)、剖蚌。将小片洗刷干净,用剖蚌刀伸入贝壳后端分別切断前后闭壳肌,使蚌壳自然张开,再切断外套膜与内脏连接处,轻轻将蚌左右分开,用清水漂洗外套膜等处的污物。

(2)、剥分外套膜将小片蚌固定在手术架上,掀开贝壳,用镊子将边缘膜沿痕向内轻轻翻转,在其前端或后端边缘撕个小口,用一把镊子夹住内表皮,另一把镊子从小口处伸入内外表皮之间,向前后分开内外表皮。

(3)、剪取外套膜。外表皮用切片刀或手术剪沿外套痕将边缘膜外表皮剪下来,贴壳一面(正面)朝上,贴结缔组织面向下(一定不能弄反以免影响珍珠的形成),摊放在玻璃板上。

(4)、修整和切片。取下的带状外表皮须用切片刀切除有色边缘,两边修齐,然后一般按1只小片蚌切成40小片左右边长为0.5厘米的正方形小块。在小片上滴几滴浓度为0.1%的金霉素溶液(1升0.4%盐水中加金霉素1克),保持湿润,要求尽快植片,以免影响细胞活力。

3、插植小片操作方法

小片切好后应尽快植片,从小刀切取到植片宜在20分钟内完成。锋哥留心观察到有经验的蚌农在进行植片手术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开壳。用开壳器轻轻插入育珠蚌的两壳之间,慢慢将壳撑开到一定宽度,插入木塞固定,利于插片操作。开口大小要适中,一般三角帆蚌开口1~1.2厘米,褶纹冠蚌开口1.5厘米左右为宜。开口过小不易操作,开口过大易损伤闭壳肌。然后将育珠蚌腹缘朝上,倾斜置于手术架上,用鳃舌板将鳃和内脏团拨向一侧,用海绵蘸清水洗净内脏团和外套膜上的污物和黏液。

(2)、插植小片从鳃线(距鳃基部1厘米处)到外套膜痕之间为植插片部位。一般植3~4行,行距0.8厘米左右,间距三角帆蚌为1厘米、褶纹冠蚌为1.5厘米左右。插片应排列均匀,插片数量视育珠蚌大小而定,一般在40片左右为好。

(3)、上片上片时送片针倾斜,针头放在小片正面的中心点,用钩针将小片均匀裹在送片针头上,要使小片的外表皮卷在里面,结缔组织的一面在外面。

(4)、植插片用钩针刺开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从开口处1次送入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植片深度为:三角帆蚌一般为0.5厘米左右,褶纹冠蚌为0.7厘米左右。将小片送达伤口底部,然后用钩针在外套膜外面压住已经送入的小片将小片留在里面后,再拔出送片针。

(5)、整圆植片后用钩针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使其以后形成圆袋形珠囊,有利于形成圆形珠。

手术完成后将育珠蚌从手术架上取下,立即拔除塞子并在蚌壳上刻上手术日期,做好标记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木盆(桶)内或水泥池中,使其及时得到水分和氧气,再将育珠蚌及时送入育珠的水域中养育。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4)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五)、鱼、蚌放养

1、插片蚌放养

手术后的蚌体质比较弱需要特别照料,水深要求约为2米,水流畅顺,水质肥爽,酸碱度适中,透明度约为30厘米,一般以淡黄的水色为好,没有被污染或有毒的水流入,附近无遮阴的生活环境。放养方法主要有吊养法和笼养法两种。

(1)、吊养法在壳项的翼(冠)部用锥子钻一孔,用尼龙绳或塑料绳视养殖水域按一定的穿吊数量穿上吊在水中养殖。一般以水深在1米以上一串吊1~2只,水深大于1.66米的吊3~4只。

(2)、笼养法用竹片做成0.5米高的圆框或用聚乙烯绳编织成吊笼。将装好幼蚌的笼固定垂吊在竹架或粗塑料绳上,笼底保持在水面以下的0.3米处。笼养的数量应根据蚌体的大小、水质肥瘦等的情况而定,一般以每笼养蚌5~8只,每笼的间距离以1米为宜。

2、鱼种放养种类与比例

主要投放以草食性的鱼种为主,再搭配少量杂食性的鱼种,严禁投放以肉食性的鱼种混养。以锋哥所在地养殖老农的放养经验,每亩可按投放大规模的草鱼100~150尾、鲶鱼30~50尾、鲫鱼100~200尾为宜。而采用混养的方式的话则放草鱼、鲫鱼、鳙鱼和鳊鱼等为好,但每亩不得超过200尾。鳊鱼和草鱼以食草为主,可以清除塘内的野草及净化水面环境,而排泄的粪便又可以肥塘。而适当搭配混养鳙鱼则清除水中浮游动物,有利于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食的蚌的生长。鲫鱼生活在鱼塘底层,能促进水体的生产潜力。需要注意的是白鲢、青鱼和鲤鱼不宜与蚌混养,因为白鲢吃掉蚌喜食的浮游植物,而青鱼和鲤鱼则会直接侵袭珍珠蚌。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5)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六)、鱼蚌混养管理

1、投饵施肥

蚌在生长过程中,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要求水质比较肥沃,要做到适时施肥,并要求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应根据不同季节施用不同的肥料,如春末夏初时蚌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则宜施用有机肥料,特别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蚌性成熟期又是珍珠生长期,这时蚌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则应增加施肥量,一般每月2次,施肥量视水质和透明度而定;在盛夏和初秋,水温高,是蚌、鱼病的流行季节,这时应少施有机肥料,改施或多施无机肥料,以减少有机肥料对池中的氧气消耗,同时便于掌握水质的变化;秋天,水温开始下降,浮游生物生长又达到新的高峰,也是蚌和珍珠分泌生长最快的时期,这时应以施用发酵后的有机肥料为主,间施无机肥料,保持水质肥沃。施肥避免直接施放在蚌的周围。钙还是珍珠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3个月后,河蚌开始抱卵,应多施生石灰,可以抑制河蚌生殖,也有利于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2、调控水质

由于混养密度大,耗氧量增加,水色浑浊,吊养的头1个月应每2天察看1次,1个月以后每10天察看1次,发现水色变深时要及时换水。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每隔10~15天需更换1次新水,水体交换量要求达到50厘米左右。鱼、蚌发病季节,要求每10天换水1次,使水质达到“肥、嫩、爽”。6~10月高温时池水尽量要加深,并将河蚌适当下移到较深处,以降低水的肥度,增加池水流速,防止缺氧泛塘。另外,吊蚌处需每10天施1次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对水体进行消毒。防病方法:每个月按每亩用25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1次,鱼、蚌病高发季节每个月可适当增加到3次。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6)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三、蚌病防治

(一)、病害预防

由于鱼、蚌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在混养池蚌、鱼病的高发季节(为6~9月),每15日泼洒漂白粉溶液1次,同时每隔20天泼洒石灰水1次(每亩施用量为20~30公斤),既预防了鱼病,又可调节水的pH值,同时为蚌、鱼的生长提供了钙质。在夏秋季节,早晚和闷热天气、阵雨之前要防止缺氧导致死鱼、死蚌,在早晚巡塘中发现如死亡的应立即清除。平时在预防蚌、鱼病的过程中均以生石灰作首选消毒药物,并及时清除网袋上的附着物,防止蚌体上的青苔、红丝虫、螺、水老鼠、虾、蟹等天敌侵袭,并在每月使用盐水浸洗蚌体以防止寄生虫的危害。

(二)、常见蚌病的防治方法

1、烂鳃病

烂鰓病主要是因为受外伤感染了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发病。

【症状】鳃丝糜烂,残缺不全,呈苍白色或淡紫色,流出淡黄色黏液,散发异味,鳃片上残留着泥浆污物,闭壳肌的弹性差。

【防治】养殖和育蚌手术操作要搞好卫生,洗涤和植片时动作要轻,不要损伤鳃瓣。预防本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并每月按每亩用15公斤左右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1次全池泼洒消毒。治疗方法可参考:用2%~4%食盐水或0.1%~0.2%多菌灵每亩20~30公斤浸泡10~15分钟。严重的细菌性鳃病蚌按每只可注射0.1%金霉素1毫升。

2、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水霉病由水霉菌和绵霉菌引起的一种蚌病。病因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擦伤蚌体,霉菌侵入蚌体的伤口所致。

【症状】发病初期,肉眼难以发现,严重时患处组织肿胀、坏死,可见絮状菌丝。患处常附着大量的污物,严重地影响到蚌的呼吸,最后窒息而亡。

【防治】手术开壳固塞后,先用整鳃板将鳃瓣轻轻从外套膜一侧推到内脏团上,以免植片、核作业损伤鳃瓣而受污染;伤口最好用抗菌药涂擦。治疗方法可参考:全池泼洒0.2~0.5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间隔2天后再用1次,每次用药24小时后适量加注新水,若养蚌池已有套养食用鱼的话则禁用该药。

3、原虫寄生

原虫寄生主要由纤毛虫、斜管虫、车轮虫等而引起,特别是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蚌更容易发生。

【症状】目检可见鳃上有白点,使用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组织可见到原生虫虫体。

【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改良水质;河蚌在放养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在发病季节、定期泼洒1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治疗方法可参考:用4%食盐或4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病蚌5分钟;水体用1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消毒。

4、萎瘪病

萎瘪病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或混养鱼类过多,而导致饲料生物量不足所致。或由于水体的pH值、溶氧等长时间对珠蚌生存的不适,导致撮食下降所致。

【症状】病蚌的贝壳体生长停止,生长年轮间隔变小,内脏团萎缩干瘪,闭壳肌张驰无力,导致珍珠质分泌失调。

【治疗】本病为非传染性疾病,不会出现大量死亡,但珠蚌生长迟缓,影响产量和效益。治疗方法可参考:将其迁移到新的水域中养殖;捕出过多的混养鱼类;补充肥料、饲料、调节水质。

5、水肿病

一般被认为是水肿病属的营养性疾病,多是因为水体中所含钙量不足,导致蚌排泄功能失调所致。

【症状】发病初期蚌壳的后端微开喷水无力,病重时喷水孔只能滴水,外膜的中央膜因积水而高鼓呈流动状的水泡无法排出,边缘膜呈波浪状鼓胀,刺破水泡后流出淡黄色且有腥臭味的黏液,更严重时病蚌两壳完全裂开,该病常与烂鳃病并发。

【治疗】一般的预防措施是施用石灰或钙肥来增加水质中的的离子含量。治疗方法可参考:将蚌取下并洗净蚌壳表面的污物,用针轻轻刺破中央膜排出积水,再用1号葡萄糖酸钙配制成0.1%的盐酸金霉素按每只蚌0.1毫升的使用量进行注射,之后将病蚌浸入到1%-2%的盐酸霉素溶液中15分钟,再移至另外无感染的塘中培育,隔天后用相同方法再治疗1次。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鱼池塘混养好模式)(7)

池塘混养蚌、鱼技巧有讲究,用好这几招,你的鱼塘能产出稀世珍品

四、鱼蚌捕捞和采珠

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锋哥所在地区在9月中旬便会开始对鱼、蚌按捕大留小,适时进行捕捞上市。一方面可以利用鱼价的季节反差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为养殖密度的降低,可以进一步促进池中鱼蚌的生长。轮捕轮放也可相应提高鱼类的单位产量,但由于蚌固定在池中给捕捞带来不便。对于鱼类的捕捞要按平时和定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育珠蚌在经过2~3年的培育后即可进行采收。到了11月份当水体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即可采捕2~3年的母蚌进行摘取其体内的珍珠。采珠前的1~2个月应抽査一定数量珠蚌珍珠层的厚度,以确保能否采收及珍珠质量。摘取方法为:用刀插入蚌壳内闭壳肌,用镊子或解剖刀从育珠袋中挑出珍珠放入清水盘中或活蚌取珠。育珠蚌肉可加工成副食品或作特种禽饲料用。人工养殖的珍珠可药用,但多数制作成装饰品,其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珍珠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光泽、有无疵点以及其后期加工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