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当中,有些岗位注明了“编制备案制”,很多网友对此有疑问,事业单位除了事业编制,怎么还有编制备案制呢?那事业单位的编制备案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与真正的事业编制又有什么不同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事业单位备案制是什么编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事业单位备案制是什么编制(备案制与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事业单位备案制是什么编制

事业单位招考当中,有些岗位注明了“编制备案制”,很多网友对此有疑问,事业单位除了事业编制,怎么还有编制备案制呢?那事业单位的编制备案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与真正的事业编制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所谓编制备案制,就是实行编制备案制的单位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使用,由单位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立岗位聘用人员,自行核定使用编制,录用后只需报同级人社、财政和编制部门备案即可。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取消编制,不再受编制部门约束,目前实行编制备案制的单位只有两类:一种是医院;另一种是高校。

近些年,国家从上到下一直在推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一直在探索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为此在医院和高校采取先行试点,尝试剥离取消事业编制。医院和高校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专技人员占相当大比例、科研任务比较繁重、短时间不定时需要专业人才最多。为此,首先在高校和医院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便于医院和高校结合单位情况随时招录自己需要的人才,不用等待事业单位统一组织的招考。

从编制备案制的特点不难发现,编制备案制和事业编制有共同的特点:

1.都是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2.都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管理;

3.都可以参加职称评聘,享受一样的竞聘上岗权力;

4.都纳入财政统筹,享受相同的工资待遇和社保福利;

当然,编制备案制和事业单位真正的事业编制也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

1.稳定性不同。事业编人员属于真正的体制内人,在编制部门机构编制册上可是登记在册的,而编制备案制仅仅是在编制部门备案,不具有体制内的属性。从这个角度而言,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自然最稳定,因为与事业单位签订的是聘用合同,除个人原因和极其特殊情况,轻易不会被辞退。而编制备案制,更多的是依靠年度考核情况来定,它比合同制好,但比聘用制要差,稳定性上相比事业编在编人员要稍差些。

2.提拔空间不同。作为正规的事业编在编人员,理论上提拔晋升不受任何限制,只要符合条件无论是管理岗还是专技岗人员,想要提拔单位领导都是可以的。而编制备案制人员则稍有区别,因为个人编制仅仅是属于单位的在编干部,不是编制部门登记在册的正规在编人员,在上级组织的干部提拔时往往会因为编制限制而暂停提拔使用。不过,一般不影响单位内部中层以下职务提拔。

3.人员流动性不同。事业编制理论上具有全国流动的先天属性,当然通常在本地区内部流动的情况比较多,只要拟调入单位有空编也愿意接收,就可以走正常调动程序换个单位继续享受相应的职称和工资待遇。但是编制备案制不同,因为备案制是定岗不定人,编制属于单位不属于个人。备案制人员一旦脱离了单位主体,那么备案的编制就会被单位收回,同时其原有的职称等级也无法继续享受,个人即便有下家也无法正常落编到下一个单位,因此,备案制不具有流动属性,无法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相互流动流通,更加无法像在编人员那样,符合条件可以调任行政机关。

目前来看,编制备案制有利也有弊,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对于很多体制外的人员来说,考上编制备案制,最起码半只脚踏入了体制内大门,也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总体来看区别不是很大,毕竟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也提拔不了单位领导干部,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好好干工作、多出学术成绩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