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名篇之一,《荷塘月色》自发表之初就倍受文坛关注。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1)

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到此后各种版本的现代散文经典选粹到如今整个中华文化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荷塘月色》始终处于十分显眼的位置。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2)

高中课文《荷塘月色》

一篇散文,篇幅相当精简,情致并不浓烈,竟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呢?

我个人认为,情致和语言的完美搭配,内容和形式的相得益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声情并茂、文质兼美。

虽然解读这类文章的关键往往在于“批文以入情”,不过,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见刘勰《文心雕龙》),如果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话,似乎还是应该从“入情”说起。

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起句,出语于平淡中暗藏峥嵘。

它既暗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起浮波澜,折射出时代动乱给当时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敏感心灵投下的阴影,又被认为是本文“文眼”,成为解读文本、解剖作者心理颤动的一把钥匙。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3)

清华大学朱自清塑像

试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归于失败,国家的出路何在?民族的命运何方?如朱自清那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该如何做出抉择?“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即便是鲁迅那样的大师尚且是经过痛苦的挣扎摸索之后才开始“摇旗呐喊”,黑暗无边的时代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寂寞彷徨”,给他们打上鲜明的时代的烙印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人论世”地解读作者“颇不宁静——欲求宁静——暂得宁静——终不宁静”的心路历程,就似乎成为一种必需。

而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诸如已经听不见的“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热闹的“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热闹”、“风流”的“采莲的事情”等,往往成为作者不宁静心理的最好映射和注脚。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4)

清华荷塘边朱自清塑像

不过,作者内心的这种情感波动虽然可感,但表现得还是相当含蓄朦胧的,我们必须独具一双慧眼才能探骊得珠而不至于宝山空回。

而这也正是《荷塘月色》魅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情致委婉,情感含蓄,情思慰藉,恰如一幅水墨山水,意境总是那么丝丝缕缕,似断还连,吸引人走近想一探究竟,却又忽然“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可以说,对情感的拿捏如此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足见朱自清先生功力的炉火纯青。

除此,《荷塘月色》的外在形式似乎更是受人称道,而这也正是作者真挚情感得以抒发的外在凭借。

一贯主张“修辞(广义,泛指一切能使语言鲜明生动的手段)立其诚”的朱自清先生,正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实践这一主张的。

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里,我们明显可以感知到,她的情感是真挚的典雅的,而她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外在手段则是现代的通俗的。

遣词造句来说,用语讲究而又毫不雕琢,善于营造蕴味深长的意境而又毫不堆砌典故,不遗余力地践行典范的白话文体而又毫不一味西化,正如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一文里所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比如他对动词的使用,可谓传神写照,极具动态之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5)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再比如对“蓊蓊郁郁”、“ 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缕缕”、“脉脉”等叠音形容词的运用,可谓既摹形拟态,分外逼真,又音韵谐和,朗朗上口,把现代汉语的声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手法上来说,比喻、拟人、通感、反衬、引用等修辞手法,交错综合同时又与语境契合,变化多样同时又自然统一。

尤其受人激赏的是文中两处对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修辞的运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者以听觉形容嗅觉,后者以乐曲摹写外形,可以说妙笔生花,妙语通神,浑如天地间一巍巍大匠,运斤成风而又斧凿无痕,以至于使人惊叹他朱自清先生简直就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通感修辞运用第一人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6)

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学稍微有一点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自古而今,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往往是散文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杆,从先秦历史、诸子散文,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赋和论说政论文,到唐、宋、明、清精彩纷呈的各种散文文体,到五四及其以后的白话散文,无一不是如此。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更是以其现代、典范的鲜明特点成为中国散文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朱自清荷塘月色摘抄100句(声情并茂赏荷塘)(7)

我相信,这种既认真汲取传统文学精华又勇于开拓创造从而写作出来的经典美文,必将随着岁月的推演而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醉人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