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1)

通江县素有 “中国银耳之乡”美誉。近年来,通江银耳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外界曾评估其品牌价值达32.32亿元。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通江银耳产业离做大做强还有较大差距。

是什么原因造成通江银耳“大品牌小规模”的现状?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如何借助这一地理商标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川农妹的小伙伴深入通江银耳原产地为你揭开“通江银耳”面纱。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2)

特级银耳一斤能卖上千元

在通江县城,街道上零零散散有一些土特产专卖店,柜台上放着各种包装的银耳,便宜的卖50多元一斤,最贵的卖400元一斤。

为何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平空土特产”老板娘唐女士揭秘说:“通江银耳在全国是最贵的,一般价格都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斤。便宜的银耳多数都是外地的代料银耳,一斤只卖40元。”

在银耳经销商们看来,通江段木银耳之所以贵,主要是由于成本不同、营养成分差异造成的。

通江银耳与外地的银耳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它究竟贵在哪里?川农妹的小伙伴又到通江银耳的原产地——陈河乡一探究竟。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3)

“气候温和,湿度大,云雾多,温差大,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银耳生长,银耳也成为当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江县银耳研究所所长赵树海介绍道。

顺着石头路,走进陈河乡西浴溪村,见到了拥有四个耳堂的耳农朱俊平。“通江银耳是以遍布大小通江河流域的青杠树作为其宿主。与35天就可以采摘的代料银耳不同,段木银耳在遵循自然气候和温度下,生长期长达半年以上,天然绿色无污染,耳质非常高,所以才会有通江银耳的品质保证。”砍山、架晒、钻孔、接种、发汗、排堂、翻棒……谈起通江银耳生产加工的十余道流程,朱俊平如数家珍。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4)

银耳种植销售公司负责人陈彬介绍,通江银耳等级一般按标准分五类,其中朵形完整,空松肉厚,颜色米黄,直径7公分以上无杂质的特级银耳,一斤能卖到上千元,一般的也能卖到300元左右。

正是由于其独一无二的品质,2015年,通江银耳被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预估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32.32亿元。

通江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5)

然而与32.32亿元的品牌价值相比,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规模就略显尴尬。

据资料显示,我国是银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内银耳以四川通江、福建古田等地区为道地产区,分别以段木银耳和代料银耳为代表。

目前,国内以古田为代表的福建银耳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银耳已经成为其特色支柱产业。

而通江银耳虽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近年来也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但其总量仅占全国银耳总产量的0.3%。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6)

“要实现精准脱贫,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兴旺。”通江县政协主席、通江银耳产业推进工作组组长闫丕川如是说。

从去年起,通江提出了银耳产业倍增计划,确立了通江银耳产业“一年止滑回升、三年实现倍增、五年稳步提升”的发展目标。

今年开始,通江对规模发展银耳种植的耳农进行1元/段的补助;对龙头合作社进行10万—20万元的补贴。同时,该县投入300多万元,将银耳生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按实际保费75%进行补贴,降低种植风险。

初见成效但仍需克服短板

有了政策支持和保险托底,银耳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产业发展规模初见成效。

2018年,通江县接种银耳量提高到108万袋,比去年增加3.6倍,创历史新高;银耳生产乡镇扩大到23个,占全县近一半左右的乡镇,适度规模生产大户有100户以上。

通江银耳的精深加工产业也持续发力。四川裕德源公司在通江县新建的银耳面膜生产线已全面竣工,即将试运行投产。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7)

近年来,通江县在发展银耳产业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努力提升产品的品牌效益和附加值。在生产方式和种植技术方面,逐步向林下种植发展,还原银耳的自然生长状态,打造有机生态银耳产业;从零散农户种植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转变,由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由销售原产品为主向发展深加工转变,推动银耳产业链高端发展。

同时,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一批食用菌专家就菌种攻关、生产开发新工艺、通江银耳精深加工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突破瓶颈,促进通江银耳产业提质增效。

通江的银耳今年上市没有(品牌价值高达32.32亿元)(8)

“虽然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未来仍需要克服不少短板。比如,在‘通江银耳’的宣传推介上,还没有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宣传手段一般化,使通江银耳的知名度还不高;在‘通江银耳’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上,缺乏公共品牌使用管理细则,导致有假冒伪劣产品冠以通江银耳上市销售,对通江银耳区域公共品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通江银耳产业现场推进会上,闫丕川表示。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甘炳成则认为,通江银耳是全国食用菌行业的一张名片。通江银耳要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科学技术、人才支撑、区域品牌发展等方面进行突破,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