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胞弟,同治帝的六叔,光绪帝的六伯,统称“六王爷”,保守派和清流派称其为“鬼子六”。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和六子奕䜣之间犹豫不决,但终于在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写下遗诏,由皇四子继位。
奕䜣,1860年11月2日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䜣被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清政府与英、法、俄的谈判,签订了《北京条约》。
北京英国公使馆的首任医师,英国人芮尼在《北京及北京人》中这样描述这个时候的奕䜣:
恭亲王表情很和善,是个典型的鞑靼人。他的右颊上长了两个伤疤,显得有点脏,可能是两个小疡肿疤痕。他的脸和手很小,手指纤细,有点女气。右手拇指上戴着一顶硕大的白底红面的玉石戒指。他中等身材,体形瘦削。他身着海獭皮皮袍,外罩紫色马褂,他的帽子是普通的那种鞑靼帽,上翻的部分衬有黑丝绒。帽子上端是一个深红色的丝球,而不是顶子和显贵们所戴的孔雀翎。亲王脖子上戴着两串项链,其中一串是琥珀色的珍珠,另外一串是红珊瑚色的大珍珠。每串项链都缀有精美的玉石,随辫子垂向身后。他脚蹬一双黑缎靴。——《北京及北京人》第一卷
1861年夏,咸丰帝过世,奕䜣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因此获两宫太后重用,授予议政王大臣之衔。
《慈禧秘密生活.1995》,梁家辉饰演奕䜣
因功高震主,遭到慈禧太后猜忌。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慈禧指使编修蔡寿祺弹劾奕䜣,革除所有职务,但由于众大臣求情,仅被革除“议政王”一职,此后虽依旧身处权力中心,自此有所收剑退避。
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奉慈禧之命赴江南办理织造。按例太监不得离京,奕䜣于是命山东巡抚丁宝祯捕拿,未经审讯将其就地正法,为慈禧太后所恨。
同治十二年(1873年),奕䜣不同意修治圆明园,为同治帝所怨。
光绪六年(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重新计划扳倒奕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慈禧太后指出奕䜣所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和战不定,“委靡因循”,导致军队败退,乘机罢去奕䜣一切职务,令居家养疾。往后数十年的继任人选多对慈禧唯命是从,庸碌无能,慈禧从此得以独掌乾坤,再无制肘。奕䜣常在西郊戒台寺静修。
奕䜣晚年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再度被起用,但奕䜣老迈,更无斗志,毫无作为。四年后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