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马头琴”,不少人会觉得,这是草原、蒙古族的一个象征。但其实现在常见的马头琴,还经历了一段比较曲折的历史,其中包括它的名字,都是一位日本女性取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马头琴的前世今生。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1)

现在的马头琴

马头琴的琴头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马头雕刻。在马头琴最初阶段,琴头除了马头外,还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

在蒙古族的信仰世界里,马头琴的琴头代表天,琴箱代表地,琴杆则是连接天与地的媒介。

蒙古族人虔诚地相信,演奏马头琴本身,就是一种连接天与地的行为。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2)

清朝的马头琴

到清朝时,正统的马头琴形制已经和现在的马头琴很像,琴头统一为马头,也是正梯形的木质琴箱,但它的名字还不是马头琴。

一直到1949年之前,科尔沁草原上的老艺人都还叫它“抄儿”。除了马尾制作的二弦、琴弓分离等几个特征外,每一把琴的尺寸、琴箱形状、用料都不相同。而且很多琴的音孔并没有开在琴箱正面,还会在琴箱上蒙上一层皮。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3)

蟒皮,常用于二胡蒙皮

1907年,一位名叫鸟居君子的日本女士来到喀喇沁,在王府的学堂里教授日语。

她一有闲暇,就饶有兴致地考察蒙古族人的种种风俗,并写出一本叫《民俗角度看蒙古人》的书。

后世的研究者穷根溯源,却有点沮丧的发现:原来现在我们称呼的“马头琴”的源头,竟是一位异邦女士随手写下的名字。

许多制琴的将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马头琴的形制也渐渐的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4)

马头琴结构

上世纪50年代初,制琴师张纯华从南方的二胡、三弦等乐器上得到启发,选用蟒皮来给马头琴覆面,以抵御潮湿天气的影响。如今,仍有演奏者喜欢用蟒皮覆面。

现代马头琴的很多东西都标准化了:比如音孔都是统一开在琴箱正面,琴弦也换成了尼龙丝,还增加了一些现代乐器的零件,比如琴弓上增加调节弓毛松紧的螺丝,琴箱内装有音柱和音梁,来增强共鸣。

草原琴王——齐·宝力高把马头琴带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马头琴专场音乐会。他举办的首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也创下了吉尼斯纪录,《万马奔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5)

齐·宝力高 维也纳金色大厅

如今,马头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头琴也作为我国民乐的一员屹立在世界乐器之列,向人们诉说着草原人民的喜怒哀乐……

··········温馨提示·········

█ 琴艺学乐器陪练课

省时高效,立即领取免费课吧!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6)

马头琴的来历是一个怎样的传说(现在常见的马头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