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打开手机,常见鸡汤上桌,网络媒体发布的,朋友圈转来的,有的还加上吸人眼球的字眼,如“震撼阅读”“终生受益”“说得太绝了”“不看亏大了”,诸如此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当代人需要心灵鸡汤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代人需要心灵鸡汤吗
每每打开手机,常见鸡汤上桌,网络媒体发布的,朋友圈转来的,有的还加上吸人眼球的字眼,如“震撼阅读”“终生受益”“说得太绝了”“不看亏大了”,诸如此类。
偶尔点开,一个个俨然心灵大师,要求别人怎样怎样,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像老师教学生,一本正经地教别人。我常想,熬鸡汤的都是些什么人?亲手熬制的鸡汤,他自己也喝吗?如果自己不喝,凭什么尽给别人喝?
问题还在于,世事艰难,生活不易,心灵鸡汤还会有用吗?且不说人心浮躁,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浮躁,非心灵鸡汤可以解决,面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压力,还有失业或收入减少等等问题,再精美的鸡汤,估计也喝不出什么滋味来。
“钱财身外物,身体是本钱”,看起来没有错,谁不知道身体要比钱财重要?但在当今社会,钱财是生存必需,没有钱财身外物,何来身体本钱?俗话说“何时有官做,眼下都难过”。尤其底层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要养老,孩子要上学,如果一个月没收入,家庭生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还会为了身体本钱,少上班不加班吗?马云或许没有打过工,他说“996”是福报,因为他知道打工人喜欢。天天有班加,月月“996”,的确是许多打工人所爱。
《常回家看看》有一句歌词,“老人不图儿女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碗精心熬制的鸡汤,相信很多人喝过。喝过后,味道如何?觉得味道不错的,恐怕只是少数。体制内的,经济宽裕的,距离不远的,可以做得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陪着爱人,见见父母,陪陪老人;节假日还可带上父母,祖国山河多跑跑,美丽风景多瞧瞧。如果父母是体制内退休人员,陪父母旅游的费用,说不定还不用做子女的掏腰包,何乐而不为?
对于没有退休金的体制外老人,养老不靠子女还能靠谁。当年的计生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变成了“养老不能全靠政府”,那靠谁?靠自己,靠子女。老人不图儿女做多大贡献,谁来给你养老送终?体制外老人,农村打工人的父母,如果你问他们,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还是希望儿女少回家、多挣钱?二选一,你说选前者的多,还是选后者的多?
对于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打工人来说,“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不是不想父母,不是不想回家,给人打工,不是你想走就走?除非不要全勤奖,除非不怕扣工资。父母养老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家庭成员生病住院需要钱,如果还要还房贷,都巴不得一个月能挣俩月钱。
“百善孝为先”,虽为传统文化,也要理性分析。何为“孝”,人在不同层次,有不同含义。对于普通打工人而言,让家人没有物质匮乏的恐惧,为父母养老提供物质基础,这就是孝,是最大的孝。本村有位婶婶跟我说,儿子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我与他通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挣钱难,没挣到钱”。也不能全怪子女,每月收入几千,除去房租水电以及生活开销,还剩几个钱?
有时候,自己熬点鸡汤自己喝,自我安慰一下未尝不可,硬要送给别人喝,就未必合人口味。多年来,我就常喝“知足常乐”汤,聊作自我安慰。其实我说“知足常乐”,多少还有点底气,因为我有退休金,是农村老人的几十倍。我曾私下想,调换一下角色,如果我是农村打工人的父母,如果养老又不能依靠儿女,我能“知足常乐”?我“足”在哪里,“乐”在何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话我信,但还要看不如意之事来自何方,能否减少或消除。比方说,没有“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是否可以减轻很多人的生活压力?比方说,没有养老金的多轨制,是否可以解决大多数老人的养老困境?又比方说,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否可让年轻人活得有奔头、奋斗有希望……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的鸡汤,有人爱喝,有人不爱喝。像我一样不爱喝鸡汤的不知多否,爱喝的不妨多个心眼,否则,喝了毒鸡汤不自知,还傻呼呼的给人当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