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玉观

“三步一桥,五步一拱”是江南水乡的地方典型特征。历史上平湖钟埭地处江南水乡,这里地形平坦,河流纵横,自然成了河多桥多。

桥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紧密相连,是体现地方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程度的一个窗口。这在石桥的结构造型,图案雕饰以及一些桥联的内容上可见一斑。

从我们钟埭境内在明清,民国时期至 20 世纪 50 年代的古桥,就有木桥、竹桥、砖桥,石梁桥、石拱桥之分,还有单孔、三孔之分,桥梁的设计,造型朴素无华,桥栏、桥耳朵,桥顶上雕刻的龙狮花纹栩栩如生,桥柱上记有的桥联富有诗意,可见古桥的建筑艺术之高,具有深厚的桥文化底蕴。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 1987 年,我们钟埭镇全镇总有各种桥梁 138 座,其中双曲拱桥 15 座,石板桥 22 座,水泥梁板桥 11 座,其他水泥桥有 88 座。

80年代苏州宝带桥旁边的桥(桥的历史平湖钟埭古镇上)(1)

历史上钟埭镇境内古桥的桥名由来,是从多方面而得名的。如以古代的寺、庙、庵院等而得名的,钟埭古镇就有“寺桥、国寺桥、庙桥、真圣堂桥、杨庵桥”,以古代文化名人、古匠等,以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段墅桥”,以明代名人姚缓,钟埭定云村的“姚家环桥”,还以古代木匠祖师鲁班命名的钟埭街道新群村“鲁行桥”,以古代农村集市贸易为命名,原钟埭永兴村,现为钟埭街道沈家弄村“菜塘桥”,以自然景象而得名的原联丰村,现为钟埭村的“七星桥”,原白马乡孔桥大队的“吼桥”等等。

说起古代钟溪的桥多,确是事实,就钟埭古镇上,从东到西就有 12 座,东起以寺桥、国寺桥、青龙桥、东板桥、金家桥、庙桥、土地堂桥、段墅桥,和盎桥、聚福桥、太平桥、丰乐桥。这些钟埭的古桥,还流传着多彩的桥文化故事,先说寺、庙的桥文化故事。

80年代苏州宝带桥旁边的桥(桥的历史平湖钟埭古镇上)(2)

寺的故事。寺桥,又名“通济桥”,位于原钟埭古镇东首,现钟埭街道钟埭社区的北侧。据《嘉兴县志》卷三载,在县东 40 里,俗称“通济桥”;明天启年间汤乔辑《汤志》记载,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里人陆炿等建造;清光绪《平湖县志》“重建古通济桥碑记”记载,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 重建,桥为单孔石拱桥。

清代沈步青《钟溪棹歌》曰:“明珰宝玉杂金钿,旧事翻新巧样传。扇底懊侬舟远泊,鳌山半隐寺桥边。”并注:寺桥即通济桥。寺桥南北走向,横跨在钟埭河上,旧时,是古镇钟埭到平湖的主要桥梁,南面经过寺弄和叶家廊下相连,北面与原圆通寺相接。

寺桥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古桥梁建筑之一,桥身都是用整块大石头,以及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石头建起来的。每块石头都是用枕木人工一块一块地运到河边,然后在河边雕刻成形,再用人工搬运到搭建的桥架上进行拼搭,工程浩大,造就这样一座石桥花了数年时间。

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石狮子成为石拱桥的一种标志性特征,每个石狮子形状各不相同,有张牙舞爪的,有昂首挺立的,姿态各异。桥两边有 4 根刻有楹联的柱石直插进河底,支撑着整座桥的重量,迎着河水的冲击,静静地感受着时代的变化。桥身的东西扶栏杆共用 12 块石块组成,每块石栏上面都刻有建桥时间和捐助人员名单,记载着建桥人的功德。

1963 年,对寺桥重修过一次。后来由于社会形势发展,农民上街售粮运物的船只增多,碰到寺桥洞水流湍急时,逆行的船只靠人力摇船往往无法通过石桥,经常有船只撞上桥墩,很是危险。在过往船只的主人和当地居民的纷纷要求下,1983 年将这座老寺桥拆除。

为满足南来北往人行交通便利,在原桥址东移 200 米处建造一座水泥双曲拱桥,仍名通济桥,面宽 3.5 米, 全长 40 米, 跨径 30 米, 标高3.83 米, 始建时间 1984年。(1992年《平湖市交通志》记载建造时间为 1976 年,系误记)。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钟埭河上的寺桥,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座历史建筑的怀念,它静静地躺在钟埭河两岸的桥墩还在。

讲了寺桥,再讲庙桥,庙桥以东岳庙的庙名为桥名。历史上钟埭古镇上东岳庙名气很大,上海市的金山、枫泾,嘉善、嘉兴等地四邻八方的香客都来焚香点烛赶庙会,这有利于钟埭古镇繁荣商贸集市。

80年代苏州宝带桥旁边的桥(桥的历史平湖钟埭古镇上)(3)

据《嘉兴县志》记载,当时钟埭镇上有各种门类商店、店铺共 200 多爿,其中有杂货店 26 爿,豆腐店 10多爿,茶馆店、袜厂、碾米、布厂、石灰砖瓦厂等。由于镇上商贸集市旺盛,四方商人倍增。为了便利交通,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东岳庙前市河上建造一座南北向单孔环洞石拱桥。

桥以“庙”命名,曾也称呼过“泰安桥”,后名为“庙桥”。南北桥堍两边各有石狮子分坐左右,桥东西两边各装有桥耳朵伸外。庙桥高大雄伟,桥对着东岳庙牌楼正门桥顶石、与牌楼二楼戏台持平。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实行联产计酬,农民售粮运输船增多,因桥洞水急,造成过往船只撞船而危险,于 1990 年拆除,改建成混凝土钢筋水泥桥,桥名为“兴钟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