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矿泉水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矿泉水是地下水流经了含有某些特征组分的岩层,在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水动力条件下,通过在地下深处岩层运移,长期与围岩接触,经溶滤作用、阴阳离子交换吸附、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岩石中的微量和常量组分进入地下水,等富集到一定的浓度时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矿泉水。

矿泉水国家标准中规定: 有九项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

合格的矿泉水,必须有一项或多项达到界限指标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别为(单位:mg/L):锂、锌、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硅酸≥25,游离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总固体≥1000。

饮用矿泉水时,应以不烧开、冷饮或稍加温为宜,不建议煮沸饮用。为啥呢?

原因是矿泉水一般含钙、镁较多,有一定硬度,常温下钙、镁呈离子状态,极易被人体所吸收,起到很好的补钙作用。如若煮沸时钙、镁易与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还造成了感官上的不适,所以矿泉水最佳饮用方法,是在温度40℃~50℃饮用。

众所周知,水是有硬度的。而水的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离子形成的,并且按其所含可溶性盐类组成可以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两类,水在加沸时有白色沉淀析出,沉于水底的是水的钙、镁离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镁、碳酸钙,这就是“水垢”。

水垢主要成分为钙、镁离子是人体必需元素,不影响健康。《GB8537-2018饮用天然泉水国家标准》“感官要求”中,特别规定肉眼可见物允许有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就是指的上述现象。碳酸钙是人体的重要钙源之一,其人体内的留存率达34%,高于其它钙剂,是价廉物美的补钙剂。

原水硬度在150mg/L以上的地区,矿泉水经加热煮沸后会有此现象发生,且硬度越高越明显。水质专家认为:饮用硬度在100—450毫克/升的水,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矿泉水不宜烧开喝吗(矿泉水需要烧开喝吗)(1)

所以矿泉水最佳饮用方法,是在温度40℃~50℃饮用。

如果确实需要热水,那煮沸后的矿泉水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只是会流失一部分营养罢了。并且不同种类的矿泉水加热后的情况也不一样,营养流失视水质而定,有的矿泉水同样适宜煮沸饮用。

不过矿泉水虽然不适宜煮沸,但冰冻后的矿泉水除了外观差一些外,与平常并无两样。

桶装矿泉水最好也不要烧开饮用,因为烧开后生成水垢,不仅影响口感,也容易造成饮水机中的二次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