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号线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建成运营52年之后,这条“地下长安街”再次向东延伸。

从去年10月开工至今,1号线八通线贯通工程共完成了两阶段施工和多达26次动态调试,施工期间,1号线和八通线之间的换乘从未因工程而中断,背后是各部门每一次的“挑灯夜战”与“争分夺秒”

8月29日清晨,1号线八通线贯通后的首趟列车从古城站始发,经过54分钟的行驶之后,开进了八通线四惠东站站台。此刻,1号线与八通线正式“合二为一”。对于乘客而言,从西边的石景山到东边的副中心,可以一趟地铁“坐到底”了。1号线与八通线跨线运营实现了城市中心区与副中心的双向无换乘直达。

北京地铁一号线与八通线何时连接(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1)

运营·变

换乘 “翻山越岭”还要买票检票

其实,早在八通线设计之初,这条通往通州的轨道交通线就是作为1号线的东延长线而存在的。2003年,八通线正式开通运营。不过,这条在线路图上看似与1号线连在一起的线路,从开通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与1号线采用双站换乘的模式运行。

最早时,乘客从1号线换乘八通线,不光要“翻山越岭”还要买票检票。开通时,八通线采取人工售检票,实行单一票制,单程每人次2元,与地铁1号线、2号线换乘票价为每人次4元,月票无效。乘客换乘时要先出站,再拿着纸质的换乘车票,到楼梯旁的检票口由检票员撕下副券后,才能再次进站乘车。直至2007年,北京地铁全路网开始实施单一票制,八通线才告别了单独计费。

贯通 “一趟车坐到底”提前一年

多年来,1号线和八通线的贯通运营备受期待,对于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来说,这是一项大工程。为了让八通线和1号线正式融为一体,牵涉到两条线路轨道、信号、供电系统,还涉及车辆改造、增购新车、站台设计等各项调整。

2020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关于轨道交通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意味着酝酿多时的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一事,开始迈入项目建设期。

从去年10月开始,贯通工程正式开工。“国庆”假期期间完成1号线四组道岔加装,11月又完成了八通线四组道岔加装。今年5月,北京地铁利用周末夜间提前停运时间完成了两次压力测试。贯通的脚步加快,计划表上原本预计2022年年底贯通的目标,提前一年多实现。

客流 “一站一方案”缓解压力

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之后,四惠站和四惠东站将从换乘站变为普通车站,乘客在这两站将不需要换乘,比之前方便了很多。现有四惠站八通线站台和四惠东站1号线上车站台将封闭,未来只在应急及故障处理时使用。同时,1号线行车组织将更加灵活,未来大小交路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北京地铁预计,在贯通之后,除了线路两端苹果园站和环球度假区站之外,线路中间的果园站、四惠站和公主坟站也将有空车。

贯通之后对于现有1号线中段和西段的客流影响不大。预计随着环球度假区投入运营,1号线八通线客流将继续增长。1号线八通线早高峰进城方向列车满载率会在到达第一个换乘站之前逐步增高。对于四惠站至永安里站满载率较高的情况,地铁将在早7点半至8点半之间增加四惠站始发列车,降低车辆满载率。目前,北京地铁已重新修订客运组织“一站一方案”,如遇站台滞留,部分车站将采取临时限流措施。

北京地铁一号线与八通线何时连接(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2)

北京地铁第一个车辆段——古城车辆段。地铁公司供图

列车·变

▍加装暖气 改造空调 乘坐更加舒适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之后,1号线与八通线列车将实现“混跑”。两条线路的列车将彻底打乱,在同一条线路上运营。为了能让不同型号的列车跑得顺,列车也要迎来一次大升级。

DKZ4G,这是1号线,同时也是北京地铁目前“服役期”最长的一款列车。23年里,列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隧道里奔跑。“这次贯通之后,老车也要面临雨雪和低温的挑战,所以要加装更多设施。”北京地铁运营二分公司技术部部长邬春晖介绍,原本设计之初只在地下线运行的列车中,没有配置电加热系统。改造后,原有1号线列车座椅下方和司机室内都增加了电暖器,还为司机配备了防雾电加热风挡玻璃。

此外,北京地铁还尝试运用新技术改善乘车舒适性。例如,电加热座椅处增加了一个小型高速风扇,可以将陶瓷电热管内的热量吹往车厢内,加快车厢内升温的速度。还在一部分列车上试点智能电加热丝座椅,具有自动感知加热和自动控制加热、停止时间等功能。

“2011年的时候,1号线的老车加装了空调,而这次贯通,我们为列车网络空调自动控制程序进行了优化。”邬春晖介绍,改造之后,列车驾驶员可以对每一节车厢的空调温度进行设置,方便今后实行“强冷弱冷”车厢。另外,改造中增加了轴流风机,空调风力更足;同时对空调进风口开启角度进行调节,冷风不再“吹脖子”,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北京地铁一号线与八通线何时连接(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3)

▍广播升级 地图更新 司机“合二为一”

贯通之后,两条线路的列车广播系统也迎来了升级。升级之后,广播系统实现与信号系统ATS联动,改造后司机无需在列车上进行设置,就可以根据指挥中心发出的信号,自动识别大小圈交路,播放不同的广播内容。这也是北京地铁首次在非无人驾驶线路中实现广播全自动智能控制。

目前,1号线与八通线共有6种不同车型,列车总数量达到112组。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克服了1号线八通线客流密度高、行车密度不能减少的难题,只能趁着收车后的窗口期进行改造,最终一辆辆完成了列车改造。

1号线与八通线乘务员,也就是“地铁司机”们,从贯通之后开始,原本两套队伍也将“合二为一”。每名乘务员都可能遇到不同型号的列车,因此熟练适应6种不同的列车,针对两线司机已开展了培训。据介绍,1号线八通线苹果园至环球度假区单程运营时间达到了85分钟。贯通后,北京地铁将在中途站设置轮乘点,方便司机轮班。

北京地铁一号线与八通线何时连接(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4)

最近坐过1号线八通线列车的乘客可能已经注意到,车门上方的电子地图已经进行更新。新的地图显示了1号线和八通线所有站点,还为将来1号线西延到福寿岭预留了空间。

技术·变

▍信号系统改造 最小间隔跑进1分45秒

两条线路能贯通运营的关键,是两条线路都在此前的改造中用上了同一套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

北京地铁一号线与八通线何时连接(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5)

为了给贯通工程打下基础,北京地铁委托信号领域的卡斯柯公司先后对地铁1号线、八通线进行信号系统改造。2015年,1号线信号系统率先实现不停运完成改造;2019年,八通线既有线路的信号改造随着南延段的开通同步顺利完成。这套信号系统让贯通后的1号线八通线最小间隔跑进1分45秒,达到世界城市轨道最小发车等量级。

今年4月开始,一号线八通线一共进行了26次动态调试。尤其是今年两次93车动态调试,需要在夜间停运期间完成,而第二天一早又恢复正常。

“两次动态调试,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到10小时。不仅要对列车上的软件进行升级,完成道岔调整和信号倒接。跑车结束后,列车还要恢复成旧的软件版本,保障线路继续正常运营。”北京地铁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田坤介绍,每次调试,工作人员都是忙完白天的工作,加班到夜里,时间十分紧张。

▍供电系统合并 3小时倒接175根电缆

据介绍,此次两线贯通之后,新加入的八组道岔转辙机暂时采用物理连接方式,还没有加入到信号系统。未来,这八组道岔转辙机还将通过改造纳入整体信号系统中,实现所有的功能。

地铁列车依靠电力驱动,两套供电系统也要“合二为一”。在8月28日晚,供电专业倒接电缆的点位达到50个,175根电缆,每根都像擀面杖一般粗,要在夜间3个小时的时间内完全倒接完成,实现1号线八通线并网供电。“一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运营,以前没有进行过任何试验,这就要求我们一次成功,不许失败。”据介绍,后续还要对八通线上将近400台套供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两条线的供电系统真正融为一张网。

历史·变

地铁1号线这样向东延伸

开通运营历程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运营区段由北京站至立新站(公主坟站),当时实行内部售票,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单程票价为1角钱。

■1971年11月,试运营线路由立新站延伸至古城路站。

■1973年4月23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运营线路运营区段,从古城路站延长到苹果园站,运营车站17座,运营线路全长23.6公里,列车运行最小间隔为13分钟。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验收正式交付使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从福寿岭站至北京站,全长29.007公里,19座车站。

■1987年12月24日,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通车。4天后,地铁环线正式环起来运行,一线运营区间变更为苹果园站至复兴门站,两条线路在复兴门站进行换乘。

第一次向东延伸

■1989年,位于长安街地下的“复八线”正式动工。1992年10月10日,复兴门站至西单站通车剪彩。同年12月西单站正式对外售票运营,1号线向东延长一站。运营区段由苹果园站至西单站。

第二次向东延伸

■1999年9月28日,地铁“复八线”开通天安门西站至四惠东站,与1号线分段运营。9个月之后,两条线路开始贯通试运营,运营区段由苹果园贯通至四惠东站。

■2003年12月27日,地铁八通线开通试运营。八通线全长18.96公里,共设车站13座,乘客可在四惠站、四惠东站换乘地铁1号线。2019年12月28日,地铁八通线南延工程土桥站至花庄站开通试运营。

第三次向东延伸

■2021年8月,1号线八通线实现贯通运营。贯通后,1号线八通线线路全长约54.47公里,设站38座,车辆段3座。运营区段为古城站至环球度假区站。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博 程功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