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杜岩卿 王岩 辛集台 李秋华)道路通百业兴。农村道路是服务“三农”的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农村路网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年来,辛集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持续深耕,建设好“美丽乡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为目标,让农民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畅,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平坦的道路便成了重中之重。辛集市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主体责任。为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群众参与、实事求是、全面实施”的原则。
出台了《“四好农村路”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工作重点》等文件,逐步消除制约农村交通发展的瓶颈。截至目前,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399.534公里,发展“产业路”26条,优化“旅游路”2条。
2018年,辛集市被评为河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截至目前,辛集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9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165公里。
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覆盖15个乡镇176个特色村,带动沿线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400亩,实现了农村公路由“优质工程”向“品质工程”的转变。
2019年,南智邱镇通村路贾大线建成后,彻底改变了乡村的历史风貌,不仅加强了辛集市与南部县界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满足了沿线群众的出行需求,方便衡井线与回新线往来车辆。
附近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也吸引了外来人才的流入,是促进区域内经济联通、加快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让沉寂的乡村大地开始充满活力和希望。当地村民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当初路不修的话,我们的生活也得不到改善,现在也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啊!
同年10月,辛集市和睦井乡双柳树村的“柳园路”被评为“河北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柳园路全长14公里,由乡道六前线至国道307为终点,有效衔接了国、省、县、乡、村道路,进一步改善了前营乡、和睦井乡的通行状况,对我市东部片区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
为集中力量推动路网提档升级,近年来,辛集市共投资4.7亿元,一举完成4条县道、11条乡道、96个村的村道集中建设,彻底打通故前线、贾大线、武辛线三条县道“断头路”,实现道路互联互通,形成全市“四纵八横”的环城交通大动脉新格局。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如何管理、养护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辛集市较早建立了乡村道路管理所,探索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运行“辛集模式”。
由市公路服务中心负责159公里县道及重要乡道的专业化养护,各乡镇负责一般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其余乡村公路全部推向市场运行。
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养护公示牌设置率100%。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实现“双赢”。
道路通,百业兴。目前,辛集市为方便群众出行,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调整优化10多条公交线路,同时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实现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城乡客运公交化,保障了100%乡村通客车。
同时充分利用商务、邮政、农资、电商、通村客车、货物运输企业等现有物流网络渠道,建成市、乡、村三级物流全覆盖网络,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30余个,完善功能叠加、多站合一,彻底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加速构建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全市多项交通运输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和从有到好的跨越。
十年的时间,辛集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旅游、互联网、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串联产业区,构筑产业带,优化农村产业布局,达到以路带产、以路兴业、以路富民的目的,真正做到了“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几千里的通村路,铺就成了一条致富大道。
2019年,辛集市改建和睦井乡、前营乡乡村公路12.7公里,打造特色旅游路,带动东部片区旅游业、农业、百年梨园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50000余个,带动沿线农民增收超过6000万元。
2019年6月,围绕“四好公路”的开通和发展,辛集市位伯镇成功举办首届全国手套订货节,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近千名客商签单额达到8000万元以上。
同年7月,辛集市东张口村的河北博能盛诺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京东集团达成合作,建设我省首个“京东农场”基地,“辛集皇冠梨”作为京品源旗舰店上线的第一个产品,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来辛集市交通运输事业多元化发展,带动了道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辛集市公路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岳深说,“我们公路服务中心始终将办好民生实事,打造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建设为主要目标,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标准,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不断完善辛集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