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李白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李白的子夜吴歌(1)

春日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日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日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冬日里,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李白也有一组五言古诗,叫作《子夜吴歌》,又叫《子夜四时歌》,写的也是春夏秋冬四季。

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独特的风景,不一样的风景又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在李白的眼中,春夏秋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子夜吴歌.春歌

唐. 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一位叫秦罗敷的红颜少女,在绿水之滨,采摘着桑叶,她正把洁白的纤纤素手,搭在青绿色的桑枝上。美丽的红妆,印着白日,是那么的新鲜,我家的蚕宝宝要饿了,我要回家,你这五马驾车的太守,别再跟我纠缠了。

整首诗取源于汉乐府的《陌上桑》,李白对他进行了一个加工再创造,前面写秦罗敷的美貌,用颜色来衬托她的青春和明艳动人,素手是白的,青条是青的,绿水是绿的,红妆是红的,还有青天、白日,画面生动活泼,极富青春气息。

太守觉得自己是个大官,上前调戏秦罗敷,想要把她带回家,金屋藏娇,可是秦罗敷却答道,在我的心里,你虽显赫,却还不如我的蚕宝宝重要呢。

这首诗刻画了秦罗敷青春美貌的少妇形象,不仅美貌,还不慕权贵,品行高洁,一身傲骨。

李白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李白的子夜吴歌(2)

子夜吴歌.夏歌

唐.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夏歌写的是夏季的荷花,菡萏特指荷花的花苞,镜湖三百里广阔的湖面上,荷花一下子全部盛放了。

五月的一天,西施来采莲,围观的人们,把若耶溪都挤满了,人们打着赏荷的名号,都来一睹西施的风采。

可是早上还是采莲女的西施,还没等到月上梢头,她就回家了,回到了越王宫里。

我们都知道,西施不是一般的美女,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誓打败吴王夫差,而西施用美人计迷惑吴王,最终帮助勾践复仇成功。

夏歌,描写了西施,不但拥有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更重要的是,她能为了国家舍生取义,大义凛然。

李白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李白的子夜吴歌(3)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女红场景,秋月明,秋月白,一片月色下,万户捣衣,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明净的月光下,整座长安城也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棒槌敲打声中。

飒飒秋风吹过长安城,它吹起落叶,却怎么也吹不散,思妇们对玉门关外征夫的绵绵相思之情。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定胡虏,让我的良人不再远征呢?

这首诗刻画了整个长安城内,思夫归来的场景,他们没有秦罗敷和西施那样的美貌,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妻子,胡虏是一定要平定的,良人也要回来,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心中的家国情怀。

李白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李白的子夜吴歌(4)

子夜吴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兆?

丈夫在边关打仗,妻子在家中守候,忽然,驿使来了,说要到丈夫戍边的地方去。

但是时间紧急,明天早晨驿使就要出发,那给丈夫带点什么东西好呢?想来想去,正值寒冬,还是挑灯夜战,连夜给丈夫赶制御寒的棉衣吧。

夜里真是冷啊,不光冻手,针拿在手里就跟冰一样,更别说那把大剪刀。

一想到家里都这么冷,那边关肯定更冷啊,一颗素心,一双素手,对丈夫的千般思念,万般情意都寄托到这件棉衣里了。

熬了一夜,衣服可算做好了,不由得问驿使,你要几天才能到临洮?我的衣服才能送到丈夫手里呢?

《子夜吴歌》这四首诗,春歌写罗敷采桑,夏歌写西施采莲,秋歌写思妇月下捣衣,冬天写思妇寒夜制衣。

春歌,夏歌,写的是一位具体的女子,而秋歌则写的是整个长安的普遍女子,没有罗敷和西施那样的美貌,好比千千万万,平平凡凡的你我,过着琐碎平淡的生活,有着最朴素真挚的情感。

四首诗中,你认为哪首更具有代表意义,更值得称颂呢?

李白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李白的子夜吴歌(5)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