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略读过张骞出使西域,如今再次寻找千年丝绸之路,《史记》记载的大夏国,蓝市城,究竟位于哪里,为什么阿富汗出现不同的文化宝藏,还有为什么伊斯兰的阿富汗,会出现希腊式的佛像,巴米扬大佛建造不久,玄奘见证阿富汗的佛教文化公元前129年不寻常的一年,西域各国生死存亡时间点,不久,张骞到达西域大夏国蓝市城,如今被塔利班占领的第四大城市。

曾经,中国的邻国,两个希腊文化帝国

周末非常详细梳理张骞出使西域的前后,那个时代西域各国历史,建议收藏转发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奠定丝绸之路的开端

张骞出使西域的大夏国位于哪里

《后汉书》中记载过高附地区,就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那《史记》记载的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究竟位于哪里,蓝市城又在哪里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大夏”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汉语中,指的是位于中国西部某一王国。中国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第一次接触使用的名词,但也有其他说法,指出大夏不是巴克特里亚王国。

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文化主要是通过欧亚草原往来的。张骞去西域后,“丝绸之路”才得以开通。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长期以来没有具体弄清。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名词,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定于公元前114年,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开始,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大夏国,就是在中国西汉時期,阿富汗地区建立的国家。希腊语成为巴克特里亚国的第一官方语言

巴克特里亚国也就是阿富汗曾经的大夏国,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记载的大夏国,应该全称叫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因为是希腊人建立的国家。

为什么欧洲希腊人会跑到这里?因为曾经在波斯统治下,许多希腊人被驱逐到大夏地区。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0年征服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最后一个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三世的统治下,迅速征服了波斯帝国,他于公元前323年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没有成年继承人的部分希腊化文化的广阔帝国,为塞琉古帝国崛起创造了条件,也征服了阿富汗地区,在巴克特里亚建立了两个希腊城市,包括最东端的亚历山大埃沙特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2)

亚历山大建立的希腊城镇

公元前129年,张骞去西域之前,大夏国的历史

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东征之战。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地区。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手下开始对亚历山大帝国瓜分,塞琉古,曾担任“同伴骑兵总司令”,随后亚历山大帝国的东部地区被塞琉古一世征服,塞琉古帝国建立,以其创始人塞琉古一世的名字命名,在大夏地区(巴克特里亚地区)建立了很多希腊城镇

后来,塞琉古帝国君主安条克二世逝世,且塞琉古帝国军力衰落无暇东顾,于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塞琉古帝国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一世自立为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诞生,建立所谓的大夏国。语言希腊语、吐火罗语。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3)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国疆域

巴克特里亚也称作一个地区,因为这里辽阔的土地,经常随着统治者不同,而有些改变。这是一个多山的地区,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也是伊朗许多部落的家园。大夏位于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奥克苏斯河(现代阿姆河)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和天山以南的地区。覆盖了如今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从中心向西流过。

公元前238年,被称之为大益游牧部落联盟的一员——帕尼游牧民族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邻近的帕提亚建立了安息帝国。

当时是帕提亚地区总督,名为安德拉戈拉斯,首先宣布独立。然而不久之后,一位名叫阿尔萨斯的帕提亚部落首领,在公元前238年左右入侵了帕提亚领土,安息帝国由此而生

张骞出使西域图对安息位置有记载。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4)

狄奥多特一世金币,大夏国,希腊巴克特里亚国

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一世的儿子继位,与安息帝国一起对付塞琉古帝国。

公元前230年,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总督,欧西德莫斯一世夺取了狄奥多特家族的政权,自立为王。

公元前208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向东进军,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结果,巴克与安息国都要给塞琉古国纳贡。

大夏国(希腊巴克特里亚国),欧西德莫斯一世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继位,趁印度孔雀王朝衰败,将今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纳入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版图。

公元前180年前后,由于内战,国家可能形成军阀或者民族分裂的局势,被多方势力把持。

此时就是大夏国和大月氏故事最有意思的时候,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 年,中国北方匈奴游牧联盟,将游牧月氏赶出中国西北甘肃地区,随后,大月氏第一次西迁到伊犁河流域。

大月氏将塔里木盆地的萨卡(斯基泰)部落赶走后,萨卡部落观察当时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分裂,随后,萨卡部落占领该国某些地区,这里还有安息帝国的东部领土。

公元前168年,希腊贵族欧克拉提德一世占据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本土,建立了欧克拉提德王朝,大夏国衰落。

公元前163年到公元前155年,安息帝国米特里达梯一世占领了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大夏国)的很多领土,包括阿里亚、马尔吉安那和西巴克特里亚。

公元前147年,安息帝国占领塞琉古帝国很多领土,包括米底和阿特罗帕特尼。

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145年左右,萨卡(斯基泰人)入侵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过大月氏曾经的故土,也许此时张骞并不知道此地已经被匈奴占领,不久,张骞被匈奴抓住。

公元前129年,普拉提二世,是公元前132年至公元前127年的安息帝国国王(也称帕提亚帝国)。

安息帝国战胜希腊–塞琉古帝国,生死一战。

塞琉古国的安条克七世赛德斯,统治期间在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29年。塞琉古帝国也是希腊文化的主要中心。故事发生在埃克巴塔那之战,公元前129年,由安条克七世领导的塞琉古人与弗拉特二世领导的帕提亚安息人之间展开,标志着塞琉古人重新夺回东部领土最后一次尝试,抗帕提亚人交锋,国王遭到伏击并被杀,败后,塞琉古的领土仅限于叙利亚地区,所以安条克七世也被成为塞琉古国最后一位国王。

公元前129年的前几年,中文名:猎骄靡,汉西域乌孙国昆弥(国王),替父报仇,乌孙国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第二次被迫南迁,过大宛,越过帕米尔高原,定居于阿姆河北岸,这就有了大月氏入侵大夏国的直接原因。(但秦朝时,月氏养兵蓄锐多年,灭乌孙,夺回失去的土地)

由于西部国家战乱,也许正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与西域其他国家合击匈奴,还有发展经济,在公元前129年,张骞逃出匈奴部落,独自出使西域,但此时在伊犁的月氏已经第二次西迁,随后张骞再次向西寻找月氏战略合作,此时,记载了大夏国衰亡时间,公元前129年正是安息帝国与月氏贵霜帝国蚕食大夏国的时间点,此时,也有萨卡部落入侵大夏国都城,(大夏国:巴克特里亚国),大月氏得知大夏国都被萨卡攻破,更加信心十足入侵大夏。

公元前129年,被月氏驱逐的萨卡也在大夏地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国)最终于公元前130年左右,遭游牧民族萨卡人攻陷都城,但没有完全灭亡。

公元前129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是西域各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间点,也是张骞逃出匈奴部落,再次去西域的时间点。

对大夏国的争论与何时灭国

从以上梳理的历史,大夏地区有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青铜时代),塞琉古帝国,安息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以后,出现萨卡人和大月氏,就是《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那段话: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司马迁记载了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

北方游牧民族萨卡斯人和大月氏先后入侵大夏国大月氏于公元前125年左右灭大夏国,建立贵霜帝国

大夏也成为大月氏贵霜帝国的发祥地。

Asioi、Pasianoi、Tokharoi(中国叫吐火罗)和Sakaraulai。他们是斯基泰人(萨卡人)的四个北方游牧部落,学术上争论的关键:吐火罗是大夏国。

但个人观点认为,记载这么繁荣的地区,就连阿富汗也常常记载的古国,怎会是某游牧部落入侵大夏时建立的短暂王朝,萨卡四大部落之一的吐火罗部落,即使语音有点相似,就算吐火罗与大月氏并不是一个级别,总之,大家可以把大夏称作一个地区,我已经从时间点梳理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完全适合大夏国,因为这里留下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什么吐火罗。张骞提到这里兵弱一个国家只有衰落的时候才能兵弱,此时吐火罗(萨卡部落之一)还在攻击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应该不是兵弱。况且大月氏于公元前125年左右灭大夏国,建立贵霜帝国。大夏国最后一位国王,赫利奥克勒斯一世。

所以如果某些学者非要说吐火罗是大夏,那只能说,正在巴里特里亚王国即将倒塌时,吐火罗短暂占领过大夏某地,张骞手下也许见到了被月氏击败逃亡的吐火罗部落,与“daxia”发音相似的Tocharians(吐火罗)罢了

但正解应该是张骞记载的大夏国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国。公元前129年,此时大月氏和萨卡(吐火罗)都在蚕食衰败的巴克特里亚帝国,史记与西方记录并不矛盾。

张骞记载的大夏人应该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剩余的子民,他们挺住萨卡人的攻势,但最后,在游牧民族大月氏入侵下,灭亡而臣服。

萨卡斯人(也称塞种人):一群伊朗游牧民族,历史上居住在欧亚大草原北部和东部以及塔里木盆地。在中国古文记录为“塞”,也称塞人。他们最初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谷和楚河河谷。在《汉书》中,该地区被称为“萨克之地”,即萨卡。公元前二世纪后期,萨卡斯人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建立了国家。

萨卡斯人被月氏驱逐后迁徙,占领了粟特,然后是大夏国,但是萨卡斯人并没有完全占领大夏,随后大月氏占领大夏国,这就是公元前129年以后,张骞抵达巴克特里亚时,见证残余的臣民向大月支臣服的情形,而萨卡斯人与残余的希腊–巴克特里亚人被大月氏驱逐到如今的克什米尔地区建立王国。大夏国希腊文化继承的国家:公元前200年-公元400年,建立了一个印度–希腊王国、印度-斯基泰王国。

而张骞出使西域第二次路线与第一次不同,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9年),就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期,走的是丝绸之路天山廊道(属于北道)。他只到达了乌孙国,并没有去大夏国,但他派出许多副使,到达了大宛国、康居、大月氏、大夏(此时的大夏地区已经是大月氏的贵霜帝国,但南部仍然有印度–希腊王国)、安息、条支、奄蔡、身毒、于阗、扜弥等国。

大月氏统治希腊人的大夏国以后,扩充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灿烂的大月氏时代, 大乘佛教的孕育与发展正处在大月氏兄弟时代,佛教艺术中心,佛陀罗一派,有着希腊色彩, 此派最早的释迦牟尼佛像和希腊人庙里的阿波罗有相似之处。巴克特里亚语(大夏国语言)采用希腊字母的语言,虽然属于印度–伊朗的印欧语系。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5)

巴米扬大佛,两尊佛像在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毁。

巴米扬大佛与喀布尔佛教沙阿王朝

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扬谷内山崖上的两尊立佛像,建于公元六世纪,碳十四测定,东建造时间段是公元544~595年,西段建造时间是公元591~644年,此时是喀布尔沙阿王朝,喀布尔-沙阿王朝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佛教沙阿及印度沙阿,转折点是在公元870年巴米扬大佛就是希腊式佛教艺术的经典作品。我在头条也发布了视频《时尚的塔利班,能否也让巴米扬大佛换上新装》,记录了炸毁的那一刻,这两尊佛像在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毁。

来自中国的朝圣者玄奘,曾经来到喀布尔,他形容喀布尔的统治者是虔诚的佛教徒和刹帝利(印度四种姓的第二等),而不是突厥人。

巴米扬市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众多佛教寺院,是宗教、哲学、希腊式佛教艺术中心,希腊式佛教自2世纪起,至9世纪伊斯兰教徒入侵时结束。其实随着7世纪穆斯林征服伊朗,大夏就已经开始伊斯兰化。沙普尔一世,伊朗第二位萨珊王朝国王,于公元3世纪征服了贵霜帝国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6)

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蓝市城大概位置

蓝市城

大夏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Balkh,也叫巴尔赫城镇),在阿姆河上游南部,蓝市城范围包括如今的阿富汗北部城镇巴尔赫,还包括马扎里沙里夫范围,巴尔赫是阿富汗巴尔赫省的一个城镇,距省会马扎里沙里夫西北约二十公里,距阿姆河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以南约七十四公里。其人口最近估计为十四万人。马扎里沙里夫是巴尔赫省的首府,是阿富汗第四大城市,中文翻译成:伐济纳巴德、拔底延城,瓦齐拉巴德市。2021年8月14日,该市被塔利班占领

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在阿富汗建立的两个希腊帝国)(7)

马扎里沙里夫,蓝色清真寺

公元前三到二世纪为大夏国,巴尔赫和马扎里沙里夫省会城市就是大夏国的都城,也叫巴克特拉城。

巴尔赫(包括马扎里沙里夫省会城市),汉代时,就是《史记》记载的蓝市城。后来也是大月氏国都城,《汉书·西域传》描述:“大月氏国,治蓝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蓝市城也是贵霜帝国時期的佛教中心。

张骞记载的大月氏贵霜帝国

丝绸之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的阿富汗地区,也由强大的贵霜帝国控制着,不仅统治了现代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还统治了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贵霜人很可能是月氏联盟的五个分支之一,可能是吐火罗血统的印欧游牧民族,王朝的创始人库朱拉·卡德菲斯,遵循希腊-巴克特里亚传统的希腊宗教思想,同时也遵循印度教的传统,是印度教湿婆神的信徒。贵霜帝国成为罗马帝国与中国贸易的中心

张骞的丝绸之路,如今的新丝路。

千年的大夏国,如今的阿富汗。

欧亚大陆,千丝万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