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视频剪辑 周萍英

“我有12年冒到通城来登台哪,但是我时时刻刻地把通城的父老乡亲们挂在胸怀。这些年,通城的发展又好又快,涌现出不少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人才.......”

11月1日,湖北咸宁通城黄袍山上,翠绿油茶林间响起了湖北人最爱的乡音。久未登台演出、80高龄的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为通城县首届黄袍山2022年茶油起榨仪式捧场。

湖北鼓王张明智作品(八旬鼓王张明智再登台)(1)

八旬艺术家张明智表演湖北大鼓(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摄)

免费线上教学,176名爱好者微信群打卡

当天上午,张明智穿着红色高领毛衣、黑呢子外套、头戴棒球帽,上台时行动有些迟缓,但一开腔,精神气儿十足。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已经80岁,近两年身体原因很少登台演出,但平日里仍离不开他挚爱的湖北大鼓。只不过,更多的是指导徒弟和湖北大鼓爱好者。

头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回到酒店,张明智点上一支烟,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湖北大鼓艺术沙龙”微信群里消息一条条蹦出来。他一条条地点开语音,放在耳边仔细地听,听完了用语音回复指点几句。

张明智介绍,这个群是他的徒弟范志强于三四年前帮他建起来的。当时找他学大鼓的太多了,徒弟便建了个这样的群。他每天上午10时起,对群里爱好者们免费指导。

很多爱好者是零基础,通过对口型学、反复纠正,从一句、两句、三句,到现在唱得有模有样。“进步相当大,有的还可以出去挣钱了。”张明智高兴地说,推广湖北大鼓,他责无旁贷。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更是贴合时代的好途径。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个群成员已发展到176人。

爱好者大多来自湖北省内各地市州,有本土演员、网红,也有公交司机、全职妈妈等。“湖北大鼓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不可思议。”他说,让他意外的是,爱好者中女性居多。

收14名徒弟,1000多件作品接地气

2020年,78岁的张明智收下5名关门弟子,至此,他的徒弟达14人。罗爱国就是其中之一。在通城活动过程中,罗爱国一直陪伴在师傅的身边。

张明智指着罗爱国夸赞不已:“这个徒弟还是公司老板,他一有空就往我屋里跑,就想多学点。”他提到,这次在来通城的路上,他无意中听到罗爱国打电话才知道,罗爱国的妻子正在医院手术,“要是晓得,我肯定不会让他来陪我。”他说。

而罗爱国却认为,能有机会陪师傅是发自内心对湖北大鼓的热爱和对师傅的崇敬。他说,他虽然正式拜师才两年,但跟张老师的情谊已扎根几十年。

罗爱国是黄陂人,从小听到师傅的大鼓就痴迷不已,自己跟着磁带学。上世纪80年代初,他来到武汉打工,想着离张明智更近了,还跑到武汉说唱团去找过他,希望有机会得到张老师的指点。

湖北鼓王张明智作品(八旬鼓王张明智再登台)(2)

张明智(右)和徒弟罗爱国(当事人供图)

后来,他自己通过奋斗、事业小有成就,仍痴痴不忘湖北大鼓。终于,他的诚心打动了张明智,被收为关门弟子。他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除了网上搜老师的作品对着学外,把家安在张老师家附近,只要逮着机会就到老师家学艺。

在罗爱国的手机里,存着大量张老师的视频。有张老师在洗脚时无意中的一句教诲,也有正式指导的句句唱腔。有穿着背心的张老师,也有披着大棉袄的张老师。

“该笑的时候没有笑就要找原因”。看到罗爱国翻出其中一条视频,张明智补充道:“表演成不成功有三个标准:领导认可、专家点头、观众鼓掌”。

他分析,湖北大鼓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作品接地气贴近生活。“节目要讲老百姓身边的事,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正能量也要讲娱乐性,通过抖包袱、把故事写好。”

据了解,张明智从11岁正式拜师,舞台生涯60多年,长期潜心研究湖北大鼓的演唱和创作,使湖北大鼓走出了国门。创作了1000多个接地气的作品,代表作有《亲生的儿子闹洞房》《如此媳妇》《农家乐》《找家家》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