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如果路上遇到有人相互打招呼:“吔,老偏,那儿切喃?”,你心头肯定在想居然还有姓“偏”的。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哈。那个被喊成老偏的人实际上姓郑。这又是咋个回事呢?

中国人历来讲究讨口彩,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日子,很多听起来不好的话是不能说的,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行业还有专门的忌讳。比如说行船的行业,船老大问你贵姓,你要是姓陈,就要说自己是“老蔫”。因为“陈”和“沉”同音,船家肯定见不得沉。陈有陈旧,放久了的意思,叶子菜放久了就蔫儿了,所以船家喊姓陈的叫“老蔫”,至于为啥子不用别的词代替,大概就是约定俗成吧。当然船家也忌讳说“蕹菜”“苋菜”因为“蕹”和“滃”(大概的意思是双脚被稀泥陷住的意思,四川人都懂)同音,“苋”和“陷”同音。于是蕹菜只能叫空心菜或者藤藤菜,苋菜只能叫红心菜或者红汤菜。

以前老成都把姓梅的人喊成什么(以前老成都把姓梅的人喊成)(1)

难道姓闪的坐轿子要称自己姓稳?

讨口彩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大家都约定遵守,生怕犯讳。于是姓“梅”的被叫成“老喜”,因为“梅”和“霉”同音。姓“龚”的被叫成“老弯”,因为“龚”和“弓”同音,而弓又是弯的。当然,现在哪个男的被叫成“老龚”不仅可以接受,还占了人家的魌头,巴幸不得。但是,那二年生,“老公”是不能乱叫的,因为它是个贬义词。

成都人生性豁达,说话风趣、诙谐、幽默。本来是人们为了讨口彩才“改了人家的姓”,结果就被逐渐玩坏了。就比如刚才说的“老偏”,人家本来姓郑(和“正”同音),偏偏要反起说。同理,姓冷的被喊成“老热”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就是一种玩笑,也是一种打趣。被叫的人也不会生气,随便喊,只要大家高兴,这也充分说明四川人成都人性格的随和大方。

以前老成都把姓梅的人喊成什么(以前老成都把姓梅的人喊成)(2)

于是姓邓的被喊成“老威”,“邓”和“炖”四川话同音,而“炖”和“煨”意思又差不多;姓白的被叫成“老粉”,因为粉是白的;姓刘的被叫成“老顺”,江河顺流而下的意思;姓朱的被叫成“老拱”,因为“朱”“猪”同音,而猪又喜欢拱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记得多年前我新进一家公司不久就称呼我们前台妹子叫“小宽”,后来又因为看了《黄飞鸿》系列后直接称呼她为“阿宽”,妹子性格也好,完全接受。有一回上级单位来公司视察,私下问“为什么叫人家阿宽啊?”同事答“其实人家姓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