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绳——测定物体平直,规矩——天圆地方

图 《西方为什么总是抄袭盗窃中国科技?》中的:“准绳——测定物体平直”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1)

古代的测量工具了,“准、绳、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准绳”;基本为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

《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毕沅 校注:“李 本作准,别本作准。”

《史记·夏本纪》:“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准”是古代用的水准器。这在《汉书》上就有记载。“绳”是一种测量距离、引画直线和定平用的工具,是最早的长度度量和定平工具之一。

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就是用“准”和“绳”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比较地势之间高低的差别。

“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

“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古人总结了“矩”的多种测绘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测高、测深、测远,还可以画圆画方。一个结构简单的“矩”,由于使用时安放的位置不同,便能测定物体的高低远近及大小,它的广泛用途,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

《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准绳。”

因此,古人也逐渐将“准绳”引申为标准、约束、正直、法则法规等之意了。

更早则是观察太阳、星星来辨别方向的。“立竿见影”便是我国古老的测量工作。古人们用“立竿见影”来确立方向,测定时刻,或者测定节气乃至回归年的长度等等。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测量工具是“表”,也就是普通的竹竿、木竿或者石柱等物。人们从远古研究“竿影”不知有多少千万年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通过“竿影”的丈量和推导,创造出一套“测量高远术”来,“立竿见影”成了汉语中的一句成语。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有一种简便的测量技术,主要工具为表与绳,立表于地,从表端引绳瞄准天上星辰,测量星辰的方位与角度,其法可名为“牵星术”。也用于航海天文学,作为天文定位导航术。

作“几何”图形:圆与方

中国古代的测量工具,可以完成画“圆形”和作“方形”的功能,这岂不是现在说的“几何”图形吗?

平面几何:“圆形”用圆规,“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

“方形”用矩尺,“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

中国古代用“规矩”作几何图形,“古希腊”用什么测量工具作几何图形呢?还是准备继续无耻抢夺中国“规矩”来证明“古希腊”几何呢?

立体几何:“天”做圆周运动,故“天圆”,以观天象,测天文,画星图。

“地”有四个方向,故“地方”,以察地理,测方向,画地图。

这就是古人经常所说的“天圆地方”!更何况,中国有了圆规与矩尺,又怎么可能不懂“几何”呢?无规矩不成方圆啊!

规矩——天圆地方

图 伏羲女娲像,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出土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2)

《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可以解释伏羲女娲手里的规矩是干什么用的。

《淮南子卷八·本经训》:“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天地之大,可以用矩尺和圭表来测量;星星月亮的运行,可以用历法来推算。

规矩在中国远古是天文测量工具,地理测量工具,也是木工测量工具。

伏羲女娲手里的规矩是用来测量天地的,即测量日月星辰和测量大地。

图 规矩的来源:测二至日(测天量地)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3)

这也解释了汉代至唐代伏羲女娲形象为何老是手执规矩的原因。

图 《伏羲女娲图》(唐)绢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4)

《淮南子·时则训》里提到,规定度量天地自然阴阳二气的规则制度有六种:天是绳,地是准,春天为规,夏天为衡,秋天为矩,冬天为权。

“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春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绳之为度也,直而不争,修而不穷:久市不弊,远而不忘;与天合德,与神合明;所欲则得,所恶则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厥德孔密,广大以容,是故上帝以为物宗。

  准之为度也,平而不险,均而不阿;广大以容,宽裕以和;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流而不滞,易而不秽;发通而有纪,周密而不泄,准平而不失;万物皆平,民无险谋谋,怨恶不生,是故上帝以为物平。

  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优而不纵,广大以宽;感动有理,发通有纪;优优简简,百怨不起;规度不失,生气乃理。

  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吊而不责;当平民禄,以继不足;勃勃阳阳,唯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谷,以实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

  矩之力度也,肃而不悖,刚而不愦,取而无怨,内而无害;威厉而不慑,令行而不废;杀伐既得,仇敌乃克;矩正不失,百诛乃服。

  权之为度也,急而不赢,杀而不割;充满以实,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绳”是用来度量万物曲直的;“准”是用来衡量万物平正的;“规”是用来衡量万物圆曲的;“衡”是用来度量万物均衡的;“矩”是用来度量万物方正的;“权”是用来衡量万物权变的。

《庄子》说:“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规象征圆、矩代表方,故而规矩表示的便是天圆地方。

即“天圆地方”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义是时空一体观。正是由于有了地球的天圆运动,即自转公转和进动,地球上的生命才发生了方向的观念分出了东、西、南、北、如没有天体的相对运动,天体之间都是相对静止的,便不会有方向产生。有了天圆才产生地方。

第二层意义是讲卦图与天地的关系。天体的圆周运动规律在六十四卦圆图上,地球上的地应力作用、大气环流,即地质和气相的活动规律在六十四卦方图中,也是图数易研究的课题,这里说的是文字易。

例如:

“天圆”:以天文历法上的“二十四节气”来说,需要在地上“圭表测日影”,记一天、一年、多年的日影来定二至二分、二十四节气,配以“赤道坐标系”,才能在天文上确定黄道的“二十四节气”。

“地方”:以地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来说,需要以白天的太阳,先定“东西”,再定南北;晚上的北极星,先定“南北”,再定“东西”,以此来确定方向,才能在地理上确定所在位置的“东南西北”。

实际上,这样就会得到所谓“三维笛卡儿坐标系”了,事实是中国古代观天地得到的“三维坐标系”。

图 圭表测夏至、春秋分、冬至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5)

图 天球赤道“二分二至”运动动态图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6)

地球有三动,自转、公转和进动。三动同步进行构成了地球上的时空变换。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使地球上诞生了生命,诞生了绿色,也诞生了人类。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视运动。昼夜交替,这一点不但人知道,公鸡也知道,《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故有“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做人。”(《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谈薮》注云)

地球自转的空间平面,与赤道圈所包围的平面相重合,称为赤道面,赤道面与天球投影网的交线,称天赤道,天文仪器-天球仪。

地球公转造成了太阳的另一种视运动,即太阳沿着天球赤道系统上的黄道由西向东的周年视运动。长时间的观测这一运动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就会明白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路线,是地球沿着这一路线由西向东运动的结果。

还有学者认为:第一个用文字说明这一日地关系的人是周文王,《易经·明夷卦·六二爻辞》:“六二,明夷,夷于左股”这是指绕日明移,移于左股。(①明夷,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坤上)。上卦为坤,坤为地;下卦为离,离为日。上坤下离,是日没入地中之象。夷,《广雅·释诂》:“夷,灭也。”明夷,意即阳光隐退。)

相对太阳而言地球是个行星,易经称她为明移,行走之星之谓。

在平面静态直角三角形中,长直角边称为股,短直角边称勾、斜边称弦。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仅有一个股。这里显示出来两个股,一个左股还有一个右股。宇宙中有这种三角形吗?有的,但不是在静态平面几何学中。

这是一个动态积分三角形,在黄道上裁取一段弧,由弧的两端向中心天体太阳作两条连线,这个地球向径扫过的动态积分三角形就出来了。两条向径与弧的交角都是90°所以一左一右两个股。

“明移于左股”的观测点在太阳中,由太阳向地球看地球是由右向左移动的。日地关系的如此清晰准确的数理表达不是周文王完成的认识,完成这一认识的是史前的伏羲。在六十四卦中的卦序列就是左旋的。周文王第一个用文字和数理进行表达的。】

--------------------------------------

什么是“天左旋,地右动”?

《尸子》所载:“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牵牛与毕昂都是星宿名,其中牵牛星属北方玄武七宿,毕昴二星属西方白虎七宿。

《春秋纬·天命府》中说:“天左旋,地右动。”

我们要认识左右必须有一个对照物的中心,就像北斗七星的斗勺是围绕北极星转动,当勺指东为春、指南为夏、指西为秋、指北为冬,这个中心就是最亮的北极星,这个帝王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言左右指的就是拿我们的帝心来对照。

如地球自转是右转,乃从右向左,但此时天体的太阳从地球观察是左升右落,即天球的视运动是由左旋。

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也是自西向东

天道:左旋—自东向西,右旋—自西向东。

地道:左旋—自西向东,右旋—自东向西

天上以东为起点(左),地上以西为起点(左),两者恰好相反,两者恰好相对应,这样就形成了太极图。

从地道即人道看,不是从天体的运行规律看,左转画圆,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自西向东,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就是东升西落,这是地道的左旋,天道则是右旋,虽然在地上向左画圆,却依然是左旋(自西向东)。

从天道看,我们在北半球看头上的北极星观察节令,左转画圆,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自西向东,天体则自东向西旋转,太阳就东升西落了,地道的右旋,天道则是左旋,所以在天上向左画圆,地上看是右旋,却依然是左旋(自东向西)。

图 午夜星空斗转星移动态图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7)

正如《春秋纬²运斗枢》所说:“地动则见于天象。”天空中天体的移动体现了地体的运动。

因此从天道(时令)说,如南风,是从南向北吹。因此天体是由左向右,左东右西,先春后秋,为左旋。

又面南而立观察,“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武训》皆指天道是北半球向南半面观察,可以发现天道是自左向右移动,为左旋,而不是向左转为左旋,反而是右旋,这个右旋就是地道。

《周髀》家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这是将星球自身右转,天体相对星球则为左转,这个左右就是相对于“谁”是参照物来说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能够得出“天左旋,地右动”的结论!

因而以“天左旋,地右动”来看,在地球上也能得出“明移于左股”,即观测点在太阳中,由太阳向地球看,地球是从东向西,由右向左移动的结论。

以《周髀算经》中对“天圆地方”及勾股定理解释,非常合适: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

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笠也,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耳。”

周公曰:“善哉!”』

--------------------------------------

“勾股”与几何

“勾股测量法”与天文有关,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乘并开方除之得斜至日。”,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

还与“割补原理”、“割圆术”有关,才能出现如下情况,简单举几例:

1、三国吴人赵爽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

2、三国魏人刘徽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的办法),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

3、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

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

(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 <π< 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valentinus 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

(2)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体积原理,即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均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的定理。欧洲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 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

(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西方怎么来的可想而知啊,盗窃犯还要吹成自己的。所以,西方“发现”密率、微积分的时间不一致。)

同时代的天文历学家何承天创调日法,以有理分数逼近实数,发展了古代的不定分析与数值逼近算法。

4、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5、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

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

....................

太多了,就不一一叙述了。

--------------------------------------

这就是为什么据说在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里有中国的“勾股测望术”的原因。

只是改成如下说法:

『徐光启本人撰写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便应用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

明徐光启,《测量法义》是根据利玛窦十年前 翻译的关于测量法的一部草稿,用《几何原本》的定义,参照《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而进行整理和说明编成的。该书约于1607年开始整理,1608年完稿。』

事实恰恰相反,是用中国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以及勾股测量法,来伪造编造了《几何原本》。

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后的西方传教士里很多数学书籍都有“测量”、“割圆”的之词的缘故,诸如:

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1631﹞、《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1631﹞。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137卷,1629-1633﹞中,介绍了有关圆椎曲线的数学知识。

真实情况就是,徐光启它们把“勾股测量法”改名成“几何”,看起来就与勾股测量法无关,但是其中应用的原理却与勾股测量法息息相关,所以,中国的数学提到“几何”就要提到“勾股测量法”。

但是,如不知“勾股”,不知“天圆地方”在中国古代所代表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明白徐光启是如何偷换了中国“勾股测量法”改成“几何”的!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几何”有地理、测量之意的缘故。

geometric -- 几何

  geo -- 地理

  metric -- 测量

实际上,geometric -- 几何应称之为“勾股测量法”,这是中国古代测量地日距离,天文测量所用。

当然了,西方的表音字母语言所说的“几何”之发音与概念定义,属于名实不符,发音另有出处,并非源自勾股测量,却还是与汉字有关,当初徐光启搞得出口转内销的“几何”则与勾股测量法脱不开干系。

作者:吴公2020Lv 7 时间:2020-08-23 20:43:47

  @征虏总兵官 2020-08-23 17:57:05

  geometry几何学。

  如果我们把这组符号解析了,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

  geom etry,去尾缀,geom是什么呢?再去尾缀m,ge o即是这三个字母对汉字“几何”的记音(拼音)。

  有意思吧,geom几何,原来完全是偷自汉字“几何”的概念(意),连汉字之音也毫不含糊的偷过去了。

  什么叫几何?只有在中华家的语境下才有其真实的内涵和真意,几:询问数量多少的疑问词,何:疑问代词,多少?几 何,即是疑问多少之意。字母符号文呢,是绝对没有意的,不信?谁找出个意来给我看看。

  在我们古时,几与何是常用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年几何矣”,“相去能几何”,“价值几何”,等等。

  现在老广的疑问句里用的最多的也是几与何,如,几时,几多,几好,购物时必问“价钱几何”。

  最没意思的是,当这个“几何”出口西洋返内销,穿了一件字母马甲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竟不认得本属于自己之物了,噗通,跪下来。

元代史伯璿的《管窥外篇》卷下《论天地》中有一段话提到了“勾股法”:“《書许氏叢(cong)说》引《晋天文志》,以夏至之日景而以勾股法计之,自地上去天得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此天径之半倍得十六万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四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以周率乘之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此周天之数也。”(《中华大典·天文典一》,元代史伯璿的《管窥外篇》卷下《论天地》二十五页。)

这段话表明中国天文历法历算里明确用到了“勾股法”,即是“勾股测量法”。

--------------------------------------

在今天,“勾股测量法”这种方法依然在沿用。

“勾股测量法”就是今天所说的“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测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基本参考坐标系和确定地面点的坐标。

“天体测量学”确定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首先要研究天体投影在天球上的坐标的表示方式、坐标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坐标修正,这是球面天文学的内容。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测定属于方位天文学的内容,是天体测量学的基础。

天体测量依观测所用的技术方法和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基本的、照相的、射电的和空间的四种。

“勾股测量法”就是天体测量学的起源。

现在的说法如下:

远古时候,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先后创造出日晷和圭表。对茫茫星空的观测,导致划分星座和编制星表,进而研究太阳、月球和各大行星在天球上的运动。当时的天体测量学既奠定了历法的基础,又确认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从而逐渐形成古代的宇宙观。因此,早期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天体测量学。

根据浩瀚的天体测量资料,经过精心研究得出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天体力学的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学一向是密切配合的,依靠观测太阳、月球、大行星和小行星的大量资料和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太阳系天体(特别是地球和月球)的运动理论。它不但为太阳系演化的研究提供素材,而且是测定天文时间与导航工作的重要依据。

那么,在当时只有中国才能有“勾股测量法”,也就是天体测量学,以及的长期天文观测才能积累浩瀚的天体测量资料,也就是说只有中国才能研究得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可是,这一结果却是让西方开普勒“先”发现的,其“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发表可是在法国天文台1666年建立之前哦!(刚建立并不代表就有天文测量数据。)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西方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1609年他发现椭圆形完全适合这里的要求,能做出同样准确的解释,于是得出了“开普勒第一定律”:

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两焦点之一的位置。接着开普勒又发现火星运行速度是不匀的,当它离太阳较近时运动得较快(近日点),离太阳远时运动得较慢(远日点),但从任何一点开始,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这就是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这两条定律刊布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又名《论火星的运动》)中,该书还指出两定律同样适用于其他行星和月球的运动。

最后创立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谐和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它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一结果表述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谐和论》中。』

也就是说,法国天文台1666年才建立,开普勒从1609年“发现”“开普勒第一定律”,到1619年出版第三定律,期间只经过了10年,就实现了天体测量学需要长期天文观测的才能得出的结果,非常“厉害”!

只是,西方是如何在没有“天文台”的情况,获得大量的长期的天文观测数据,并得出所谓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呢?!

图 中外天文台的历史

几何图形加圆怎么计算(规矩作几何图形)(8)

还有,《几何原本》宣称绝大部份的名词都是“首创”,且沿用至今。据说在输入的西方数学中仅次于几何的是三角学。在此之前,三角学只有零星的知识,而此后获得迅速发展。

实际上,《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里面包含的就是今天所说“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

绝非由徐光启它们“首创”,实为沿用中国古代测量名词的定义!

--------------------------------------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以及“天圆地方”,恰如商高曰: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周髀算经》)

故有万物“数之所生”之说,但数是其一,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太一”、“太极”由此而来,西方抄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太一”与西方“以太”的类似关系》)

中国天文历法是“天圆地方”的时空一体观的体现。

《易经》是“天圆地方”的卦图与天地的关系的体现。象、数、理、占包含的更全面,数是其中之一,象数理是相因互为用为一体,故占才能准。皆是天地万物蕴含之道,化为《易经》的象数理占,才能以此“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

“勾股定理”、“天圆地方”可以包含今天所谓“几何”,几何却无法理解勾股定理、天圆地方之说。

故而,“几何”不应称之为“几何”,真正应称之为“勾股定理”(勾股测量法)、“天圆地方”!

天文地理从来都是一体的,故有“天圆地方”之说!

“古希腊”除了解决平面几何的测量工具以外,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几何怎么解决呢?

“古希腊”怎么在四季不分明的情况下,得到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概念的,并测得二分二至呢?

“古希腊”如果有四个方向,为何西方一直无法确定“经度”;如果不知四个方向,又如何在平面上绘制几何图形?

“古希腊”有《几何原本》,天文历法知“岁差”,却无法得出“天左旋,地右动”,反而发展出“地心说”呢?

........

中国古代有“准、绳、规、矩”测量工具进行几何绘图,不管是“平面几何”,还是“立体几何”在天文地理中都有实际应用。

中国还在天文历法观测,地理土地测量,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实际就是另一种几何计算的应用,如果中国都发展不出所谓“几何”,想不出其他地方还能诞生几何吗?!

就凭穷山恶水,一穷二白的“古希腊”,连其数字都无法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怎么进行天文地理的大数值“立体几何”运算?

徐光启“引进”的《几何原本》为什么不适合“古希腊”,反而适合中国,“古希腊”的作图工具难道是用“准、绳、规、矩”画的几何图形不成?

看来,“古希腊”诞生在中国而不是希腊,徐光启从“古希腊”(中国)引进《几何原本》给中国啊!原来如此。(《颠倒的世界:中国变“西方”,西方变“中国”(古希腊)》)

其他相关内容:《天文定位导航术——“牵星术”》、《牵星术测量北极与子午线》、《测量星辰与“参”照》、《中国人的千里镜——“望远镜”:第一部分》中的光学瞄准镜,都是有关天文测量导航,以及应用在军事上的瞄准“三点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