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投入生产,首颗卫星已经下线,标志着我国卫星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这套生产线可以年产240颗智能小卫星,满足我国航天工程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有了长远发展,嫦娥探月工程,玉兔探月车,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问火星车都已成功面世,证明我国科技实力正在大踏步前进。

航天卫星最新规划(我国卫星生产线投产)(1)

从1970年我国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整整50年过去了,如今在太空里我国发射的卫星数量早已多达300多颗之多,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且我国不光有卫星,还发射了更多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各类探测器在内的多种航天器,而且随着我国多款大型火箭的批量发射之下,未来属于我们自己的航天器还会更多。

航天卫星最新规划(我国卫星生产线投产)(2)

该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开工建设,现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可满足年产1吨以下小卫星240颗的需求。该厂创新地实现了从传统岛式生产法到流水线式生产的转变,关键工艺环节全部由智能机器代替,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工效率将提高10倍以上。

航天卫星最新规划(我国卫星生产线投产)(3)

卫星一直都是“高大上”的产物,整个生产环节都社会高精尖技术,不过我国航天科研人员却让这种高端货变成了白菜价,等于直接切断了西方的财路,传统卫星都是“私人订制”,按需生产的,一颗卫星的成本通常高达数千万美元,生产周期超过一年。而我国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可以使卫星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大大缩短制造时间,生产成本可降至传统卫星的10%以上。

航天卫星最新规划(我国卫星生产线投产)(4)

卫星都是有寿命的,特别太空环境复杂,充满了各种辐射干扰,卫星的普遍运行寿命也都只有5-8年左右。所以我国研制这种小型卫星生产线,可以量产卫星,随时替换,可以使我国卫星整体寿命都比较年轻有优势。我国这种批量生产人造卫星的技术,对未来战争极为有用。特别是到了战时,卫星肯定会是敌方优先针对的目标,若是不及时补充,会造成我方卫星通信系统的薄弱,现在有了量产型卫星,再加上我国的快舟火箭,随时可以补充消耗,不用担心损失。

世界各大航天大国都掌握有反卫星武器,而我国的量产型卫星将成为反卫星武器的最大克星,打得还没有我补充得多,根本起不到反卫星的效果。而且战时大量散布小型卫星做诱饵,还能干扰敌方,也能当成障碍物挡在敌方卫星武器的进攻路线上,还能顶替损毁卫星,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未来拥有巨量的卫星,在太空领域的优势也将逐渐扩大,西方也会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恨之入骨吧。(文/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