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谷小雄

幽黑的房间里,手电筒的光柱忽明忽暗,悉悉索索的翻找声后,一个身影来到桌前。嘴上叼着的手电筒照亮了文件,戴手套的双手举起一个长条状金属盒子,哧拉——嚓——哧拉——嚓的声音响起。

这是我国 1960~1980 年代“反特”电影中时常出现的场景。有人会问:这是什么相机?这么暗能照清楚吗?内行人会自豪地指点你:“这是米诺克斯间谍相机,特务专门用来拍图纸的,能照清楚。”

于是“米诺克斯”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中国也有不少人知道。

“米诺克斯”是 MINOX 的音译,也有人翻译成“美乐时”“明诺克斯”“密诺斯”。把它拆开来就是 MINI OX——迷你·牛——最牛的迷你相机!虽然上述文字演绎是本人杜撰,但我坚信米诺克斯的确是最牛的相机品牌之一。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

01.米诺克斯间谍相机

米诺克斯的诞生

米诺克斯相机诞生之初就因小巧、结实、可靠、画质优异引起各国谍报机关的关注并且大量购买,成为世界公认的“间谍专用相机”。然而它的设计初衷并非是“间谍机”,其设计者和品牌创始人是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人瓦尔特•查普(Walter Zapp)。

瓦尔特•查普(Walter Zapp),1905 年 9 月 4 日(又说 8 月 22 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里加市。当里加被沙皇俄国占领后,他随家庭迁居爱沙尼亚的塔林。查普从小身体不好,还患有“阅读障碍”,14 岁就被学校劝说退学。

为了生存,他很小就外出打工挣钱,直到1922年进入一家照相馆工作才真正接触摄影。查普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很强且极富想象力。他抓住一切机会研究、修理、改装各种照相器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时的相机巨大笨重、操作繁琐,查普逐渐萌发了设计生产一种小巧、结实、画质好的相机的想法。

1932 年,查普在塔林创建了摄影器材研究室。他幸运地结识了尼古拉•尼西•尼兰德(Nikolai Nixi Nylander)和理查德•尤尔金(Richard Jürgens)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2)

02.米诺克斯 3 代商标图案。

他们一起交换意见、讨论细节、不断激发灵感,最终由查普完成了抽拉式微型相机 Ur米诺克斯(UrMINOX)的蓝图。

尼兰德设计了第一代“MINOX”商标的文字部分,而查普建议修改了 MINOX 商标的形态——“米粉”称之为“米诺克斯老鼠”(图02)。

这台原型相机的镜头由光学专家卡尔•恩杜斯设计,机械部分由机械设计师汉斯•艾普内尔完成,尤尔金资助了启动资金。他们先用木材精心打造出1:1的相机模型,1935 年8 月才开始动手制作原型机。

1936 年夏天,划时代的 Ur 米诺克斯原型机终于面世。虽然当时已经有了比4×5英寸大画幅相机更轻便的 120、135 胶卷相机,但是Ur米诺克斯原型机更小巧结实、简单易用。人们把这种超小型胶卷相机称为“超小型相机”。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3)

03. 1930 年代新闻记者们常用的 4×5 英寸大画幅新闻相机(后)、1935 年推出的康泰时 35 毫米旁轴相机(前左)、1936 年推出的禄来 120 双反相机(前右)与 1938 年推出的米诺克斯超小型相机 Ur MINOX 原型机对比。

Ur 米诺克斯原型机采用不锈钢机壳、铜制骨架,体积 75×28×12.5 毫米,重量只有 90 克,胶卷画幅只有 6.5×9 毫米,可谓超级小巧,但是画质并不比 135 相机差。它的第一代镜头是 3 片结构,边角画质并不完美,但是近摄性能突出,可以在 0.2 米距离下把长边 14 厘米的纸张或物体拍满画面。

它的对焦方式为目测距离、手动设定距离标尺,标尺上有 0.2、0.24、0.3、0.4、0.6、1、2 米和 ∞ 共 8 挡。它的镜头光圈固定在 f/3.5,不能收缩,但是镜片组经过特殊设计,景深极大,锐度、分辨率也很好。

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收小光圈增大景深并改善画质的概念截然不同。该机快门为单片式,快门速度有 T、B、1/5、1/10、1/20、1/50、1/100、1/200、1/500、1/1000 秒共10 挡。

计数器自动计数,手动归零。胶卷采用连体式暗盒专用胶卷,每个胶卷可拍 50 张。这些在当时绝对是不可思议的性能被后人当做了“微型相机”的标杆。

查普生活的年代正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最混乱的时期,一战、二战贯穿其间。它们被沙皇俄国、德国、苏联和周边各国“东拉西扯”地反复占领、分割、出卖,根本没有独立主权,还时常闹政变。

恶劣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查普的研发和生产计划。后来,尤尔金联系了里加市VEF公司(VEF是Valstselektrotehniskāfabrika的缩写,意思是国家电子工厂,电气和电子产品制造商,1919~1999)的英国代表。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4)

04. 1938 年生产的里加版米诺克斯相机

这位代表和厂长安排了一次现场演示,由查普用这台Ur米诺克斯原型机当场拍摄工厂人物和厂区环境,并马上冲洗、放大出照片看效果。由于演示效果非常好,VEF同意生产米诺克斯相机。

在里加生产的米诺克斯相机今天被称为“里加版米诺克斯”(见图04),商标也改为第二代的“RIGA”商标(见图02中间商标)。

该机背面上端是里加版商标,下端标有“拉脱维亚制造”(Made in Latvig)。里加版米诺克斯的尺寸调整为 80×27×16 毫米,长度和高度稍微加大,制造和使用更容易。材质仍采用钢壳铜骨,重量增加到 130克 。

镜头为 3 片 3 组 Minostigmat 15mm F3.5,镜头前附有内藏式中黄镜片,还有增加 2倍曝光量的提示。取景器设计了距离/视差自动调节功能;光圈 f/3.5 固定;快门增加了一挡 1/2 秒,共11挡;胶片尺寸也增大到 8×11 毫米,画质更好、更利于放大。

一个专用连体胶卷可拍 50 张(后来也推出了 30、15 张装版本)。由于不锈钢外壳、铜制骨架以及镜头加工难度大和战争等原因,从 1938 年投产直到 1943 年,有编号的相机只生产了 17460 台,平均一天还不到一台。不过,VEF 在英国等至少 18 个国家获得了查普发明的专利保护。

由于二战,瓦尔特·查普 1941 年携带原型机和里加版米诺克斯相机冒死穿越边境,逃出了苏军占领下的拉脱维亚移居柏林,之后在 AEG 公司从事电子显微镜的研制工作。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5)

05.从胶卷仓盖內的机身编号可以得知该机的生产年代

目前,多数人认为里加版米诺克斯相机直到 1943 年才停产,也有人说 1941 年就停产了。实际上德军占领拉脱维亚后,将 VEF 公司合并到 AEG 公司名下继续生产里加版米诺克斯相机,而查普也以突出的专业技能被安排到柏林 AEG 公司从事研究。

二战爆发前后,拉脱维亚的VEF公司在苏军、德军交替占领下继续生产。这一时期机身背面的商标和产地被多次改动:1941~1942 年苏军占领时,原相机上的“拉脱维亚制造”被铣掉,改刻“苏联制造”,“里加”地名被划花难以辨认;

1942~1943 年,拉脱维亚被德军占领时,“苏联制造”被磨掉,代之以“拉脱维亚制造”并增加了“里加”地名,部分机壳还刻上了德国纳粹的卐字和鹰标作为奖品或礼物;

1944~1945 年苏军再次占领拉脱维亚后,又组装了一些背面只刻有“苏联制造”的米诺克斯相机。其中一些在胶卷仓盖內没有序列号(机身编号),应该是用1940~1941年间的备件组装的,比较少见。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查验胶卷仓盖內的机身编号(图05)得知该机的生产年代,上网搜“MINOX Serial Numbers - Variations in 8×11”即可查到。

查普的初衷是生产一种小巧、简单易用的相机,没想到里加米诺克斯的超小体积和优秀的近摄性能立刻引起英、美、德以及前苏联等各国情报机关的关注并大量订购,不久就身不由己地荣升为世界顶级间谍相机。

同时由于成本高、品质高、产能却不高,也在欧洲和美国的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虽然普及程度不如 135 相机,但也确立了自己在特殊领域的市场地位。比如镀金米诺克斯相机就是有钱也难买到的礼物。

查普与米诺克斯公司

1945 年,查普在原联邦德国(西德)的韦茨拉尔(Wetzlar)镇成立了米诺克斯有限公司(MINOX GmbH),这里也是徕卡等多家摄影器材公司的所在地。

1948 年,采用铝合金机壳、塑料骨架、双片快门、加装保险链和景深表的米诺克斯Ⅱ型开始生产,同时改用新的第三版带有 WETZLAR 的商标。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6)

06. 从米诺克斯Ⅱ机上开始出现的测距保险链。照片上为英制单位出口型

新米诺克斯相机的镜头由原徕卡镜头设计师阿瑟·塞伯特(Arthur Seibert, 1906~1980)设计,他自 1920 年至 1947 年在徕卡公司从事镜头设计,1948 年投身新生的米诺克斯有限公司负责镜头开发,先后设计了米诺克斯Ⅱ型的 PENTAR 镜头、米诺克斯Ⅲ型上的 COMPLAN 镜头和米诺克斯B型、米诺克斯 C 型的第一代镜头。

米诺克斯Ⅱ型采用了 5 片结构的 PENTAR 镜头,但是市场反响不好,只生产了一年即停产。该镜头距离标尺的 ∞ 标志处加了一条景深范围线,还为专门出口英美的机型采用了英制距离标尺,标有8"、10"、1'、1'6"、2’、3’、6’、·和 ∞。

由于采用了塑料骨架,整体重量降到 70 克,但是铝合金的外壳依然坚固。这款相机产量很少,基本被各国谍报机关买走,如今十分罕见。一年后推出的米诺克斯Ⅲ型改为著名的 4 片 3 组天塞结构的康普兰(COMPLAN)镜头。

这只 15mm F3.5 镜头整组调焦,像场特意设计成略微弯曲,底片压片板也改成向前弯曲的弧形,明显提高了边缘解像力,新型双片快门准确性和耐用性也更好。

随后,查普又重新设计了米诺克斯I型、Ⅱ型放大机和新的米诺克斯明室底片冲洗罐等暗房设备。

米诺克斯在Ⅱ型上开始安装了“测距保险链”,就是一条金属细链。上面在 0.2、0.24、0.3、0.4 米等与机身距离标尺相同的距离上有圆豆型标记,链条全长 0.6 米(图06),超出范围只能目测距离了。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7)

07.米诺克斯8×11毫米画幅相机的各种附件

用专用四脚架翻拍时,四条腿的不同长度就是标尺(见图07);手持相机近摄时要先取景、构图、拉直链条到相应的“豆”标记处,再设定机身上的距离标尺才能放心按快门。

这条“测距保险链”是可以连同皮套一起摘掉的——将链头的半圆环按进一字槽里逆时针旋转90°就能取下链条和皮套,再装回机身时要顺时针旋转90°锁定,所以收藏这种相机时一定要有链条和皮套才算完整。

1948~1974 年间,米诺克斯只生产 8×11 毫米画幅相机和附属设备,各型号相机之间技术细节变化很大。不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出奇地精巧。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8)

08. 米诺克斯 8×11 毫米画幅胶卷(右上)面积与 120、135、110 胶卷和 APS-C 画幅胶卷的对比

它使用的胶卷宽度只有 9.2 毫米,底片面积跟指甲盖差不多大小(图08)。但是直接精放 8×10 英寸(203×254 毫米)的照片却非常清晰、锐利,甚至直接放大 50 倍,也就是 400×550 毫米的照片仍能看清细节,这也是它被谍报部门看中的根本原因。

采用 8×11 毫米超小画幅的米诺克斯相机是个独立的摄影系统,有专用胶卷和众多专用附件。米诺克斯胶卷是世界上画幅最小的商业化量产胶卷,世界著名胶卷厂家基本都生产过这种微型胶卷,并有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和反转片等多种规格。它的附件中包括专用的三脚架、翻拍架等特殊附件(图07)。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9)

09. 2000 年,95 岁的老查普

1950 年,查普因经营理念不和而离开公司,但他一直心系米诺克斯,九十多岁还在改进米诺克斯的工艺。1960 年代后期,查普被授予米诺克斯有限公司多项专利的发明人。

1990 年,查普获得最后一项发明专利——米诺克斯 T8 袖珍望远镜专利。1994 年,爱沙尼亚邮政发行了欧洲邮票以纪念查普和他的专利发明。

查普还被授予特拉马里亚纳十字勋章,表彰他对爱沙尼亚共和国做出的贡献。2001年,查普最后一次回到拉脱维亚接受拉脱维亚科学院名誉博士学位,他自称是回来庆祝 100 岁生日。2003 年 7 月 17 日,查普在瑞士巴塞尔附近的宾宁根去世,享年 97岁。

米诺克斯生产的非间谍相机

米诺克斯依靠微型间谍机维持了 40 年后,发现仅靠微型相机已经难以继续发展,于是开辟新路,在 1974 年推出了采用 35 毫米胶卷的袖珍相机 EL,大获成功,到 1979 年停产时生产了 37 万台,开启了另一段传奇。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0)

10. 米诺克斯 1974 年推出的首款 35 毫米袖珍 35 相机 EL

它有几个突出的优点:体积只有 100×61×31 毫米,比香烟盒还小,厚度比胶卷暗合大不了多少,表面没有明显突出部位,可以轻松装进衬衣口袋:采用玻璃纤维加强聚碳酸酯制作机身和后盖,关键部位采用金属加固,多年使用后除了表面的漆会磨掉外其他部分基本不会损坏;

它采用彩色米诺塔(Color-Minotar) 35mm F2.8 镜头,4 片 3 组光学结构,最近对焦距离 0.9 米,成像锐利,色彩好,变形极小;装好胶卷后,拍摄者只需过片、调光圈、目测调节距离,然后按快门即可,比当时 许多单反、旁轴相机还简单;声音、震动更小,几乎到了感觉不到的程度;

光圈范围 f/2.8~f/16,快门速度范围是 1/500~30秒,感光度调节范围 ISO 25-800,足以媲美当时的单反,而且光圈优先曝光方式比手动曝光方便许多,测光结果也很准确;使用 2 节 5.6 伏特 PX27 型圆柱状电池,电池只供测光使用,更换一次电池可以拍摄几十卷甚至上百卷胶卷。

以上优点几乎完美继承了米诺克斯间谍机的精髓。当然,这台相机也有 2 个缺点:一是对焦采用目测距离,手动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完成,虽然简单但不太准确,白天室外可以用景深弥补,弱光下则要看拍摄者的目测能力了。

二是换胶卷时需要卸下整个后盖,没有当时单反相机普遍采用的翻盖式后盖方便。不过,这两个缺点对于一台袖珍相机来说并不明显。

受到鼓舞的米诺克斯继续努力,除了 35 系列外陆续推出外形、特点基本相同的 G、P、M 系列 10 多款机型,直到 2003 年 GT-S 停产,总产量已达 200 万台。

其中,性能最好的 35ML 拥有光圈优先和程序自动两种曝光模式,取景器内发光二极管可以指示快门速度、过曝、欠曝等信息,有曝光补偿、曝光锁定功能,感光度调节范围 ISO 25-1600,性能已经接近了当时的单反。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1)

11. 由德国 Balda(巴尔达)代工的米诺克斯唯一一款使用 110 胶卷的 110 S 型相机

1988 年,米诺克斯顺应自动对焦潮流,也推出了第一款自动对焦袖珍机 35 AF。它采用 32mm F3.5 镜头,自动对焦,手动过片、倒片,销售了 13000 台,后来又陆续推出多款自动对焦傻瓜相机。

除了 35 毫米相机,米诺克斯 1976 年还试着推出过一款使用 110 胶卷的 110 S 型相机(图11)。该机采用蔡司天塞(Tessar)25mmF2.8 镜头,带测距仪、视差校正、独特的景深表刻度和闪光灯,画质出色。

不过,这款 110 S 相机不是米诺克斯自己生产的,而是由德国另一家公司 Balda(巴尔达)代工的,后来也再没有推出其他 110 胶卷相机。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2)

12.历史上的两种 110 胶卷

有些不太了解米诺克斯相机的人常把米诺克斯相机与 110 相机、16 毫米相机混为一谈,甚至一些推销二手米诺克斯相机的广告说“该机使用 110 胶卷”。

其实,米诺克斯只有一款相机使用了 110 胶卷,其他不是使用 8×11 毫米微型胶卷,就是使用 35 毫米胶卷。米诺克斯相机与 110 和 16 毫米相机相关之处在于,大部分 110和 16 毫米相机都仿效了米诺克斯相机的连体胶片暗盒和抽拉式过卷上快门方式(图13)。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3)

13. 很多 110 和 16 毫米相机采用了与米诺克斯相机相同的连体式暗盒和抽拉式过卷上快门方式

米诺克斯的故事在延续

米诺克斯自 1936 年面世以来,已经走过了 82 个年头。前 38 年,它以间谍机和奢侈品形象出现,在特殊相机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1974 年以后,它在用户更多的 110 和135 相机民用相机市场发力,再次闯出一片天,35毫米袖珍相机同样广受欢迎。不过,由于产品相对单一和日本自动对焦相机的冲击,米诺克斯前进的脚步越来越艰难。

1996 年 4 月 1 日,它被徕卡收购重组。收购后,徕卡先后推出了以米诺克斯为品牌的多款徕卡、禄来、哈苏、尼康经典胶卷相机的缩小复刻版,仍然使用米诺克斯间谍机上用的 8×11 毫米画幅胶卷。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4)

14 .徕卡 M3 旁轴胶片相机与米诺克斯生产的微缩复刻版 MINOX DCC Leica M3(左,数码相机)和 MINOX Classic Leica M3(右,使用8×11毫米微型胶卷)

进入数码时代,他们又开发了数十款数码相机,其中以缩小复刻经典相机外观的微型复古数码相机“经典数码相机”(DCC——Digital Classic Camera)系列最为有名。这一些列包括了徕卡ⅠC、ⅢF、M3、禄来2.8F、哈苏SW、尼康大 F 等机型的缩小复刻版本,具备使用和收藏双重价值。

以徕卡 M3 为蓝本开发的微型复古徕卡胶卷相机、微型复古徕卡数码相机和徕卡 M3 相机的聚会,这些复古造型的米诺克斯相机性能可靠、包装精美,技术指标相对简单,只能保证基本的实用性。

米努克斯照相机(米诺克斯以间谍机闻名的相机品牌)(15)

15. 米诺克斯生产的各种产品

除了上述相机、附件外,米诺克斯还生产过手表型、打火机型、飞碟型相机、微型偷拍数码相机、工业数码相机等;

还制造望远镜、瞄准镜、显微镜、摄像头、摄像笔、监视器、夜视仪、野生动物动态监测仪、大量光学仪器以及难以统计的纪念品、促销品、广告产品、周年纪念邮票等等(图15)。

2001 年 8 月,米诺克斯公司再次从徕卡独立出来,继续经营光学设备和摄影器材。米诺克斯的故事还在延续!

编辑:陈忠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