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1)

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2)

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

我们总能在他的诗词中读到豪迈、旷达的句子。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又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朝气,还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明朗。

他就像太阳一样,用达观的诗词照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但他自己的人生则经历了重重磨难,忍受了种种痛苦。

苏轼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4岁遭“乌台诗案”,45岁贬至黄州,48岁丧子,58岁续妻去世,59岁遭贬惠州,62岁再贬海南,这一生不可谓不坎坷。

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3)

正如生活中越是爱笑的人,心里越是深藏悲伤,苏轼这个旷达的人,心里也有着深深的绝望。

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到黄州后的第三年。这一年,苏轼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诗文创作也完全进入了全盛期。他在这一年之中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众多千古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中竖起了豪放派的旗帜。

但是这一年的寒食节,苏轼却写出了他最绝望的句子——

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4)

《寒食雨》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解读:

今年春天的雨水很勤,已经连连下了多日。近日江水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灌到我住的临皋亭中来了。茫茫的雨水接连天地,我这小小的茅屋就像是一叶渔舟,摇曳在这濛濛的云水里。

我的厨房空徒四壁,只能煮点野菜充饥。锅灶残破,没有干柴,只好烧些湿漉漉的苇秸。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早已不知道是哪天哪日了,刚才眼见乌鸦衔着纸钱,我才想起来,今天竟是寒食节。

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5)

这寒食节遇上霏霏淫雨,让我心中甚是伤感。朝廷隔我九重门,让我回归无望。祖坟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也无法回去祭祖。君恩难报,有家难回。我已是身在穷途末路,也想像阮籍一样大哭一场。奈何我的心却像这被雨水溺死的灰烬,纵有风来,也再难吹起。

苏轼在诗歌的最后两句连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阮籍的“穷途之哭”,一是韩国安的“死灰不燃”。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

苏轼寒食诗(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6)

“死灰吹不起”,隐用西汉韩安国入狱的典故,当时狱吏虐待他,韩安国说:“死灰独不复燃乎?”狱吏回答说:“燃即溺(用尿淹死)之。”这里指自己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希望,以免再遭迫害,表现了诗人凄然绝望的情绪。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轼。仕途遇阻,生活困顿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这使我们意识到,苏轼也是凡胎肉身,也有七情六欲,在他乐天知命的达观背后,也有心灰意冷、“死灰不燃”的时候。

就像苏轼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有阴霾的时候,敢于面对,不必伪装。

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真诚地活着,就像苏轼一样。

(网图,侵删)


我是Note,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评论、收藏、点赞、转发!你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坚持原创的不竭动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Note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