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首经:敦薨山、少咸山

大咸山向北走三百二十里,就进入敦薨(hōng)山的范围。敦薨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棕树和楠树,山脚下则随处可见茈草。敦薨水在山中孕育而成,向西汇入泑泽。泑泽在昆仑山东北角发源,实际上可以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敦薨河中的鱼类以赤鲑为主。敦薨山中的走兽多是水牛和旄牛,鸟类则以布谷鸟为主要物种。

少咸山位于敦薨山往北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少咸山没有花草树木,山体主要由青碧矿石组成。少咸山的护山神兽名为窫窳(yà yǔ),窫窳体形和野牛很像,全身赤红,长着人的面孔和马的蹄子,叫声似婴儿啼哭,人类是它的食材之一。敦水从少咸山流出,向东流入雁门水。敦水之中生活着一种名为䰽(pèi)䰽的鱼,人类如果吃了它的肉会被毒死。

山海经牛形异兽(食人异兽名窫窳)(1)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山海小档案:敦薨山和少咸山,分别是北山首经的第十七、十八座山。敦薨山被认为是黄河的起源,虽然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太多有名的品种。生活在河里的赤鲑,是一种只闻其名,但不知其具体情况的鱼。居住在少咸山的异兽,共有两种。比较有排面的那只异兽名为窫窳。窫窳体形似牛,全身赤红,人面马蹄,声如婴儿,最厉害的是还以人类为食。可以说是比较凶猛的异兽了。䰽䰽是生活在少咸山河里的另一种异兽,虽然文字不多,但却有剧毒,人吃了容易性命不保。有一种观点认为,䰽䰽可能对应的是现实中的河豚。

山海经牛形异兽(食人异兽名窫窳)(2)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hōng)之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尸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yà yǔ),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䰽(pèi)䰽之鱼,食之杀人。

山海经牛形异兽(食人异兽名窫窳)(3)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

《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