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大学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以“山水融合,庭院错落”为总体设计理念,将山水引入城市空间,创造属于城市社区的知识庭院空间。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1)

山水融合,即是让山水与城市融合。这里的融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视觉上的融合,让山、水、城互相掩映,以视觉廊道的设计手法,让城市集约发展;一方面是可达性的融合,即让人们可以自如地在城市与山巅、水岸之间穿梭,通过一系列绿道的设计,让步行、慢跑、骑行等活动在城市与山体、水体组成的“超级公园”中得以实现。

引入“渗透领域”概念

渗透领域的概念由丹尼斯·法兰奇曼教授(长清大学城规划设计团队负责人)在2001年主持韩国首尔媒体城城市设计的时候提出,作为一种创新型城市设计概念,有别于传统规划和设计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划分。放到大学城这个案例中,就是通过渗透领域的设计,逐渐溶解现有大学校园的围墙。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2)

长清大学城的城市设计都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城市环境风貌的?

大学城城市设计导则从六个方面入手设计:

街道景观——包括人行道及街道的各项元素,如景观和小品;

建筑体块——建筑的体量和形态;

材质——材料在建筑结构和美学上的应用;

视野——对于地区内重要自然及人工景观的可见性;

绿色基础设施——未来城市的雨洪策略;

公共和渗透领域——可公开访问的空间,及与私人领域之间的桥梁。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3)

在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中,设计团队共选择了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深化设计,其中重要节点包含大学路、数字创意区以及创新谷等。每个节点都从街道景观、建筑体块、材质、视野、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和渗透领域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

大学路城市设计

沿路的林荫将大学路勾画成一条美丽的景观大道,开车或骑行穿过,高山在身后渐隐,高校的活力迸发。沿大学路的现代中层建筑将服务于各个机构,大量的自行车与行人将穿梭在各个交叉口,鲜亮并新颖的标志和横幅将凸显大学的色彩,装饰建筑、街旁的公共设施共同构成大学路的新标志。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4)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5)

数字创意区城市设计

数字创意区的倒影映入园博园的湖泊,高层建筑天际线与山脉之间的独特舞蹈将这一新兴产业核心与长清其他地区区分开来。与大学路不同,创意区的硬质滨水区、景观塔、步行时尚和零售街、文化和活动场所以及运动设施吸引了那些寻找生活与工作并存的环境的人们。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6)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7)

创新谷城市设计

随着现有建筑的改建和新旧建设的融合,创新谷的建筑虽然没有像数字创意区那样独特的天际线,也没有像大学路周边那样现代的动感体量。但是,创新谷的重点在于发展地平层。大堂可以作为零售商店、咖啡馆、展览和非正式的会议空间。对于创业者和工程师来说,见面和合作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三到五年,长清大学城将从育人、聚产、建城三方面进行建设和提升,实现长清大学城的近期发展计划。

育人

1、完成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明确可以共享的资源,其中包括课程资源和实体的设施资源。

2、实现校际选课,可以从两三所高校之间的互选开始,逐渐扩展到更多的高校。

3、实现长清校际一卡通,以一卡通(或者手机上的数字一卡通)的形式实现身份认证、校园楼宇和设施的出入管理。

4、实现图书馆、体育等设施的共享。

5、发展校外住房。第一期校外住房建议配合园博园数字创新区进行建设,通过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入住为数字创新区注入活力。

6、将各高校的图书馆作为试点,将其改造成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共创空间。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8)

聚产

1、推动建设园博园数字创意区第一期,尽快完成相关项目的立项、审批流程,锁定龙头文化创意产业落地。

2、配合高新区现有项目规划,促进创新谷的一系列产业落地。

3、完成五峰山养生小镇以及相关康养项目第一期建设。

4、完成张夏成果转化基地规划建设。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9)

建城

1、完成大学路东延方案可行性研究和施工。

2、修建环山环水绿道系统。

3、结合体育赛事,完成慢行系统建设。

4、完成崮云湖-五峰山轨道交通规划。

5、建设综合会展、综艺表演、体育场馆综合体。

6、成功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事。

7、打造八分钟体育生活圈。

8、完善雨洪管理体系规划并修建,打造海绵城市。

9、建设集中的垃圾处理系统。

10、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中心,供各高校使用。

长清大学城新版图(规划解读山水融合)(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