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故”。“故”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

但“故”其实又是一个陌生的常用字,它的很多用法,一般人并不熟知。其详情如下:

故。读g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形声字。本义是原因;根由。依惯例,形声字我们不再拆解字形,只说一点,在古文字中,“故”写作“古”,如图: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1)

(故的早期字形)

后来加了“攴”,表示“故”的字义与治事相关。

所谓的“使为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使某某成为某某后来的样子的,不就是原因,根由吗?如:缘故。《墨子·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孙诒让《墨子间诂》:“此言故之为辞,凡事因得此而成彼之谓。墨子说与许义正同。”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见他说的这样重大,忙请教其故。”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2)

(戴敦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故”在本义之外,用法非常多:

(1)事;事情。《广雅·释诂三》:“故,事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昭伯问起家里的事,臧会全都回答了。

(2)特指祭祀之类的事。《礼记·玉藻》:“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郑玄笺:“故,谓祭祀之属。”没有特殊祭祀的事,诸侯不可杀牛,大夫不可杀羊,士族不可杀狗和猪。

(3)意外的或不幸的事变。《礼记·曲礼下》:“君无故玉不去身。”郑玄注:“故谓灾患丧病。”国君如果没有意外或不幸,佩玉不离身。在古代,国君佩玉,如果不是意外或不幸,玉是不能离身的,离身意味着国破或身亡。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3)

(国君佩玉)

(4)事理;法则。《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孔颖达疏:“故谓事也,故以用《易》道仰观俯察,知无形之幽,有形之明,义理事故也。”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则观察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所以知道昼夜光明幽晦的法则。

(5)巧诈。《淮南子·主术》:“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高诱注:“故,诈。”在上的君主多智巧,在下的臣民就多奸诈。

(6)指旧的、过去的事物。如:吐故纳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朱熹注:“故者,旧所闻。”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这里出了个成语“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又特指旧法、旧典、成例。《左传·定公十年》:“齐、鲁之故,君子何不闻焉,”杜预注:“故,旧典。”齐国、鲁国旧有的典礼,您为什么没有听说过呢?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4)

(温故而知新)

(7)旧识;旧交,如:一见如故。《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说:“你与项伯是旧识?”

(8)死亡。如:身故;病故。《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时沙土官初故。”初故,就是刚刚身故。

(9)弑;杀(用于婉辞)。《谷梁传·桓公元年》:“继故不言即位,正也。”范甯注:“故,谓弑也。”承继被弑君的位置不用“即位”(这种称呼),是正统的说法。

(10)原来的;旧时的。如:故乡;故交;故都。《广韵·暮韵》:“故,旧也。”《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王逸注:“故,古也。”魂啊,回来吧!快回到故乡吧。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5)

(屈原画像)

又指古代称人或自称以前的(官职)。杨树达《词诠》卷三:“古称人前官曰‘故’生死皆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

(11)今。《尔雅·释诂下》:“故,今也。”郭璞注:“故亦为今。”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12)用作副词。用法有七:

[1]本来。《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杨倞注:“故,犹本也。”凡是礼义,产生于圣人的后天努力,而不是产生于人的本性。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6)

(荀子画像)

[2]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蔓成然故事蔡公。”蔓成然从前事奉蔡公。

[3]常;久。《广韵·暮韵》:“故,常也。”杜甫《闷》:“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4]仍然。《抱朴子·内篇·对俗》:“江淮间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故生,就是仍然活着。

[5]故意;存心。《史记·陈涉世家》:“将尉罪,(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怒。”(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7)

(陈胜吴广起义)

[6]必定。《战国策·秦策三》:“吴不亡越,越故亡吴。”吴国不乘势灭掉越国,越国必定灭了吴国。

[7]诚然;毕竟。《左传·襄公九年》:“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诬也。”有利于万物足以总括道义,本体坚强足以办好事情。这样,所以是不能欺骗的。

(13)用作连词。用法有二:

[1]表示因果。用法又有三种:a、相当于“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b、相当于“于是”。《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东海。”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于是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8)

(精卫填海)

c、相当于“因而”、“因以”。《史记·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文辞特别雅正的,因而写成这篇本纪,作为全书第一篇。

[2]表示情态。相当于“反而”。《韩非子·内储说下》:“燕人无惑,故浴狗矢。”陈奇猷校注:“故与顾同,反也。”有个燕人并未中邪迷惑,别人反而用狗屎给他洗身。

(14)用作助词。用于句首,相当于“夫”。《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圣人是上参于天,下验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来制订政令。

(15)通“诂”。训释故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故,假借为诂。”

(16)通“辜”。罪恶;错误。《汉书·贾谊传》:“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夫子之故。”今本作“辜”,即也是夫子遗留的罪恶。

(17)通“胡”。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为什么”。《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孙诒让《墨子间诂》:“故,一本作胡。”

(18)通“雇”。出钱叫人做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故,假借为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裴骃《史记集解》引如淳曰:“《汉军法》曰:‘吏卒斩首,以尺籍书下县移郡,令人故行,不行夺劳二岁。’”司马贞《史记索隐》:“故,与‘雇’同。”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

此外,“故”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故氏,见《姓苑》。”

“故”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25课(说文解字第593课细说)(9)

(故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9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