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 育两个子女,生二孩可以延长假期,三胎超生仍要罚款,社会抚养费规定不变。草案废除了独生子女政策、不再鼓励晚婚晚育,强制避孕节育也将成为历史。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结束了,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迎来“全面二孩”时代。

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取消了吗(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1)

提倡生育两子女、符合条件者可再生育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

具体规定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删除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规定

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同时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法律修改前按照规定应当享受奖励扶助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独生子女父母和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父母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

参与修正案制定的相关人士表示,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劳动力和减缓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问题从来都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孕育二孩政策的2013年底,正是中国经济开始放缓之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曾在一个论坛上预测,全面二孩后,到2050年中国将会产生3千万左右的劳动力。

更多的孩子,意味着住房、医疗、教育上的更多需求,养育孩子的开支和消费也会增加。这些领域可能都会形成新的投资热点。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40年终废除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只有13年,但围绕“只生一个好”战略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

40年前,中国想发展现代化,就要一方面发展工业,一方面控制人口。那时,“中国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解决不了就业、穿衣吃饭、发展等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增长,1978年这一政策写入了宪法。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首次对生育政策做出完整、具体的表述,要求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特殊情况经过审批可生二胎。这个指示还特别强调,“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

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后,各地对计划生育条例中生育政策的规定进行了微调,并逐步形成现行的生育政策。

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取消了吗(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2)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会议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取消了吗(明年1月1日全面二孩)(3)

80%群众希望"有儿有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从中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当前,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

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

解决“生得起”问题

王培安还指出,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为既要帮助群众生好孩子,又要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是要解决生得起的问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大城市,一个是经济负担的问题,再一个是精力的问题,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

二是要解决生得出的问题,这个目标人群40岁到49岁的占50%,要解决生不出的问题。

三是要解决生得好的问题,而且还要做好相关的服务,生得好就是优生优育的问题,所以任 务是增多了,任务是加重了,这个队伍只能巩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另外,王培安还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是可预期、能应对的。比如,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

图文来源:央广网 人民网 人民日报 新浪网 中新网

本期编辑:周梦爽、王佳、张瞳、董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