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不形于色”这句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是在年少时读《三国演义》时,罗贯中先生描写刘备所用的话,原文摘录如下: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当时印象很深,觉得刘备很牛,甚至一度以为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就是成熟的表现、就是有城府的象征,就是做大事的要求。

为什么喜怒不形于色 究竟是城府还是品质(1)

及至年长之后,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但却全然没有什么做大事的风范,甚至连一点苗头也没有。张三,单位职员,在工作中,被领导数落的狗血淋头,却没有一点愠怒的意思,还在陪着笑脸。李四,某乙方市场经理,在和甲方谈工作时,甲方对其怒斥其产品,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击,依旧面不改色。王五,某科长,年近五十,终于被提拔半级,待遇提升了,脸上却丝毫不见高兴,反而一脸能不配位的谦虚。

这就让我很迷惑啊,看看,这些人哪个不是喜怒不形于色,但认真看起来,哪个似乎也不像喜怒不形于色,反观自己,好像就是张三、李四、王五中的一员啊,自己是什么心态呢。无论是在单位中被领导批评了还是被甲方怒斥,虽然表面“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心却是波涛汹涌,一口怨气憋在心中,久久不能消散,甚至会波及弱者或者家人。被提升或者被表扬的时候,虽然口口声声谦虚,表面不动声色,但内心其实欢快的不得了,甚至觉得这早就应该是我的。这种喜怒不形于色不就是演戏么,那么,究竟“喜怒不形于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为什么喜怒不形于色 究竟是城府还是品质(2)

诚然,真正的喜怒不形于色并非情感抑制,而是发自内心的,胸怀大志,内心旷达,自然不会对一些琐碎的事情表露出情绪,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入我眼,不入我心,换而言之,喜怒不形于色是是内心旷达后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打个比方,你有二十个亿的存款,自不会对十万块钱的损失念念不忘,而只有十万块钱的人,他丢了一万块钱,也会难受不已,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为什么喜怒不形于色 究竟是城府还是品质(3)

自始至终,刘备都相信自己是成大事的人,心胸修炼到一定境界,自不会对一些闲言碎语、蝇营狗苟的事情心动,自然也就对外体现出一种“喜怒不形于色”的表现,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大家普遍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觉得能够压抑情绪,创建表面和谐是一种美德,甚至成熟的表现,但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压抑阶段,不是控制,也不是让情绪消失,情绪仍然存在,表面的抑制会带来更猛烈的迸发,最后,会将情绪发给家人、弱者或者利益不相关的人,而受到情绪影响的人自然也会去寻找下家,这就形成了一个恶劣的循环。

在这里,我倡导大家,在工作中,划清界限感,不要承受无谓的情绪攻击,受到了要及时找方法发泄(不伤害他人)。在生活中,多修心,旷达些,从心上真正的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才是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