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古称鳆鱼,又称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自古以来就在历代中国菜肴中占有“唯我独尊”的地位,能够品尝到鲍鱼这一美味佳肴的也多是皇宫贵族之流,令人深深感慨“无敌是多么寂寞”。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1)

王莽 最早的鲍鱼美食家。

较早记载古人食用鲍鱼的文献是《本草纲目》,文中写到“鳆鱼,乃王莽所嗜者,海人亦啖其肉”。这位取代汉朝建立“新朝”的王莽是鲍鱼的狂热粉丝,《汉书·王莽传》中所记他遇到愤懑的事情,往往“饮酒、啗鳆鱼”,这是我们所能见到食用鲍鱼的较早记载。据说王莽吃完鳆鱼(鲍鱼)后精神大振,连觉都不想睡了。《后汉书》有“南蛎北鳆”的说法,认为二者相仿,并称美味。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2)

三国 曹操父子都是鲍鱼粉。

到了三国时代,鲍鱼更是贵族显要的美味。曹操死后,儿子们每次祭典,总要把鳆(鲍)鱼供放灵位前,曹植就说:“先主喜食鳆鱼,前已表徐州臧霸送鳆(鲍)鱼二百”,可见曹操对鲍鱼的喜爱。

魏文帝曹丕也对鲍鱼很是喜爱。据《太平御览》记载,他甚至派人向孙权进贡“鳆鱼千枚”,这就简直是直接用鲍鱼来行贿了。你看,我都把最心爱的食物进献给你了,够有诚意了吧?

就这样,在曹操等权贵的追捧下,鲍鱼身价水涨船高。《南史·褚彦回传》这样记载:“时淮北属魏,江南无复鳆鱼,或有间关得至者,一枚直数千钱。”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3)

苏东坡:鲍鱼之后无海鲜。

如此美味,大美食家苏东坡自然不会错过,苏东坡品尝了鲍鱼之后,在《鳆鱼行》中赞道:“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会雕蛆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笔鱼皮真倚墙。”是说鲍鱼美味胜过肉芝石耳、醋笔鱼皮,一旦尝过这种滋味便再也难以忘怀,甚至有种“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感觉了。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4)

元清 康熙赐宴用鲍鱼。

到了元代,鲍鱼在城市上流阶层中更为流行,元代生活百科全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就记载了鲍鱼的详细做法。

清圣祖康熙曾御驾亲征,在“驼城”击败噶尔丹军,平定叛乱。在庆功宴上,康熙命御厨给每位将军煮了一只鲍鱼,笑道:“朕御驾亲征,多得各位卿家臂助,故赏每人‘御膳亲蒸’鲍鱼一只。”众人大乐。自此鲍鱼列为清廷宫宴必备珍品,后来更发展出皇宫“全鲍宴”。

近代 鲍鱼烹饪推陈出新。

民国末年,北京著名的官府菜代表"潭家菜",就有两道著名菜式《红烧鲍鱼》和《蠔油鲍鱼》,成为鲍鱼的典范之作。谭府的红烧鲍脯滑软鲜嫩,吃鲍鱼边里如啖蜂窝豆腐,吃鲍鱼圆心,嫩似熔浆,晶莹凝脂,色同琥珀一般,真乃极品。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5)

现代 周总理用鲍鱼招待尼克松。

到了建国后,国宴和大型宴会中,鲍鱼均榜上有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吩咐准备了1000公斤新鲜鲍鱼招待,以示中国人的好客和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1984年3月,为接待美国里根总统访华国宴,由闽菜大师强木根、强曲曲主理将煨好的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唇、香菇、鸽蛋等高档原料装入小坛中,兑入原汁,上笼蒸沸后上桌,集鲍参翅于一体的佛跳墙成为国宴佳肴。

千年已过,人事已非。今天中国三之一的鲍鱼来自连江,这里出产中国最好的鲍鱼!你可以不必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用腰缠万贯、描金绘凤,只要几粒连江鲍就能让你品尝大海的味道,享受来自海洋的馈赠。

刘备曹操的临终表现(曹操孙权苏东坡)(6)

今天,中国三分之一的鲍鱼来自连江。

这里拥有临近东海的黄金海域。238公里海岸线,3112平方公里海域、160个大小岛屿,盐度适中,溶解氧含量高,海域内岩礁众多、海藻繁茂、海水清澈,产出的连江鲍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

鲍鱼是海味之王,十分“娇气”,对海域水质水温等要求极为苛刻。每年夏季之前,连江鲍通过活水船运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启程返闽“过冬”。连江人探索了中国渔业养殖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对养”,大大提升了连江鲍的品质和口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吃上面,国人永远有比满足饱腹更高的需求。而鲍鱼,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食材,终究会持着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在国人餐桌上源远流长。(林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