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描写美女的诗词(品味聊斋爱菊的蒲松龄)(1)

网络图片

读《聊斋志异·黄英》,始知爱菊人非独有陶渊明,至少蒲松龄也算一个。且说某日,蒲翁于园中饮酒赏菊,醉眼迷离中,眼前的菊花幻化为少年男女,演化出一幕幕才子佳人的故事……

聊斋中描写美女的诗词(品味聊斋爱菊的蒲松龄)(2)

顺天府人马子才世代爱菊,吸引到菊花精陶黄英姐弟归附,却因自命清高,和陶氏姐弟豁达大方、卖菊致富的理念不符,于是各安天命:马子才安贫乐道,陶氏姐弟以卖菊富。黄英续弦嫁给马子才之后,马子才还耻于卖菊和“吃软饭”,但最终亦妥协。生活平稳之际又生波折,陶公子结交酒友曾生后,因嗜酒醉酒现出菊花原形被马子才误杀,并化为“醉陶”的名菊,而曾生亦醉死。

聊斋中描写美女的诗词(品味聊斋爱菊的蒲松龄)(3)

如此菊花故事莫不是蒲翁所向往?蒲翁感叹笔下心胸矿达的陶公子“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与《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甚同。于今而言,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所作所为,因每个人的位置、所处的环境和见识皆有不同,比如一些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认为农村人见识短、生活清苦,没有城里的多姿多彩,殊不知对一些农家来说,衣食温饱、合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故事中蒲翁借陶公子之口说菊花“种无不佳,培溉在人”,菊花的品种好不好,关键在于种菊人会不会培育,培育好了,就是上佳。当今教育小孩也是这样,以前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小孩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天赋,只是看父母和老师会不会挖掘、因材施教罢了。

聊斋中描写美女的诗词(品味聊斋爱菊的蒲松龄)(4)

马子才自命清高,宁愿贫穷也不卖菊,视卖菊为侮辱菊花。这是蒲翁讽刺古代传统文人的臭毛病,实不足取。既然自己有栽培菊花的技艺,把种出来的菊花卖给喜欢菊花的人,供更多人欣赏,换取恰当的报酬,不偷不抢,不是能使得更多人爱菊吗?

“人故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如今的一些书法家、画家能靠卖自己的书画为生,不拒绝“铜臭”,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蒲翁笔下的菊花精温文尔雅、法术高明、豁达大方,又得遇马子才这样的爱菊人,读来毫不妖异,反而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其对饮酒豪迈洒脱的态度想必又是自身之写照。

聊斋中描写美女的诗词(品味聊斋爱菊的蒲松龄)(5)

网络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