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行为习惯、常规礼仪、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打造文明校园。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教育教学常规来抓。在如何开展礼仪教育工作上遵循教育规律,即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知道正确的做事方式;再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不断践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身体力行、讲文明礼仪,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堂。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教育局下发的《玉泉区礼仪教育读本——大家一起学礼仪》,开设文明礼仪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仪”,明白“礼仪”的具体含义,掌握家庭、学校、社会礼仪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学校将正在研究的德育课题“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立足各科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找准结合点,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学生从做人、做事、诚实、守信、守纪、关心集体等方面,积极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所研究的德育课题“文明礼貌教育”的两项研究成果《班级文化建设》和《“文明礼仪研究”课题论文集》,在全国和谐德育年会上荣获全国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示范学校”。
三、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此外,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还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制定了《民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文明服务岗制度》、《校园礼仪常规》等制度。这些相关制度的修订与增补,使学校管理制度更加细化,也更趋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学校还要求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出自己班级的《班级文明公约》。
与此同时,学校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非常重视。确立了以活动促教育的工作方针,让多样的活动形式走进校园,真正促进了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1、发挥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学校把经典诵读加以开发和运用,尝试尽早运用中华民族丰厚的经典为学生涂上生命的底色,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把《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在中、低年级中广泛开展诵读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校一方面以“传统文化影响习惯”这样的思路,把《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中相关内容,有选择地转化为孩子的好习惯指南。通过诵读,与经典对话,浸润他们的心灵。另一方面,学校大队部也积极开展主题活动,持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学校少先队大队还利用节假、纪念日等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诗朗诵比赛、“廉洁文化进校园”实践教育活动、“参与低碳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学习先辈 继承传统 做好传人”主题大队会、“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索伦嘎杯’校园文化艺术节、“梦想计划——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书画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手抄报比赛、“祖国发展我成长”中队会观摩活动、“奇思妙想”——科技创新大赛、“行礼仪 懂孝道 知感恩”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把实践体验活动作为队员培养良好文明习惯,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
5、为了更好、更深的探究蒙古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校还依托“索伦嘎”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体验、交流、展示的平台。在“民族礼仪”社团中,学生在蒙古族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下,认真学习蒙古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掌握了一定的蒙古族待客礼仪和问候语。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陶冶了情操。在学习民族礼仪、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
6、为更好的传承蒙古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我校从2012年11月开始,开展了《在传承蒙古象棋的过程中,培养少年儿童品德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活动,旨在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蒙古象棋校本教材,让学生们围绕校本教材在学习中通过棋局体验、感悟,培养他们顾全大局的意识、坚强的意志,从而推动整个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今后,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将继续在加大规范学生外在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由外到内的思想深化,把文明礼貌慢慢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探索科学有效的育人途径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