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老胡是个热心人,谁家要有红白喜事什么的,他总是跑前跑后招呼人:“老高家的白事宴,你去不去?” “明天是老李家的红事宴,咱们几个厮跟上。”

老胡是晋西北人,说话的腔调硬撅撅的,把“去不去”说成“气不气”,把“事宴”说成“四月”,听起来很有趣。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1)

吃席

在晋中一带,人们管红白喜事的酒席不叫“事宴”,而叫“摆席”。去赴宴叫“坐席”,也叫“吃糕”。糕是山西人的最爱,黄米面做的,软糯香甜,再蘸点白糖,咬一口,总会让人想起夕阳下村口那棵老槐树。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2)

黄米年糕

晋方言保留了很多上古音,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无论是晋中人口中的“摆席”,还是晋西北人所说的“事宴”,都是非常古老的词汇,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两三千年来,一直留存在晋人的日常用语中。

只不过,晋方言“事宴、摆席”,在古典文献中写作“肆筵、设席”。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3)

山西人把红白喜事叫“肆筵”

“肆筵设席”这个词,最早见诸于文献,似为《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这是写周代贵族燕饮酬酢的诗。诗中主人非常热情,说大家都是亲密兄弟,不要见外,都快请入席就座,接受款待。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4)

山西方言把红白喜事叫“肆筵”

这里的“肆筵设席”,就是设宴、置办酒席的意思。

肆,读作sì(音同“四”),北宋官修韵书《广韵》释义为“陈也”,陈列、陈设的意思。作坊、街市、店铺是陈列工艺品或商品的场所,故由陈列引申出作坊、街市、店铺的意思,如茶楼酒肆。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5)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

筵,读作yán(音同“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义为“竹席也”。《周礼》载:“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唐朝孔颖达解释说:“设席之法,先设者皆日筵,后加者为席,假令一席在地,或亦云席,所云筵席,唯据铺之先后为名。”

唐朝之前没有椅子,古人多席地而坐。地上冰冷潮湿,又不卫生,就得铺席子。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6)

汉代画像砖上的宴饮场景

古人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再铺一层比较小的坐垫,称席。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场景。

后来的“筵席”,正由这坐席而来,而现代还沿用的“酒席、席位、坐席、入席”等等词汇,也都是与此相关。

“筵席”本指坐具,后因“肆筵设席”往往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如宴请、会客等等,所以就专指设宴,即社会化的进食活动,往往有许多行为规范标准,是为礼食。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7)

古代筵席

比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坐席放得不端正,不坐;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就是说的那时的筵宴之礼。

古人举行宴会的时候,会先在大厅里肆筵、设席,即铺好“筵”和“席”,等待宾主落座,举杯畅饮,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宴会结束后,收拾完杯盏碗筷,筵席也会被撤掉,所以就有“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这种说法。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8)

古代筵席

咦?到底应该说“筵席”,还是“宴席”?

宴,《说文》解释为“安也”,就是安逸、平安的意思。《易经·随卦》:“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这里的“宴息”就是休息的意思。是说天黑了,大家都准备吃晚饭然后去休息。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9)

鸿门宴

又,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是说黄河水清澈了,大海平静了,天下也就太平了,后来人们用“海晏河清”比喻太平盛世。

据此,“宴”字的本义跟吃吃喝喝没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常说的“宴饮”,即设宴聚饮,在上古汉语中写作“醼饮”。

“醼”字读音也是yàn(音同“宴”),宋代韵书《集韵》释义为:“醼,合饮也。”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意思。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10)

古代宴饮图

如,《后汉书·酷吏传·李章》:“章与对醼饮,有顷,手剑斩纲。”

汉光武时期,李章为阳平令(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当时,清河大姓赵纲在县界筑坞壁,修造兵器,危害地方。李章到任,举行宴会,请赵纲会晤。赵纲带着文剑,披羽衣,率卫士百多人来。李章与他对饮,一会儿,李章手剑斩赵纲,事先埋伏好的士兵把赵纲的卫士统统杀了,然后突袭坞壁,破之,百姓遂得安宁。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11)

置办酒席

《后汉书·郅恽传》亦载:“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醼饮。”是说汝南郡(今河南上蔡)的旧例,冬至大祭时,所辖百里之内的各县都要拿着牛肉和酒到郡中郡守那里宴饮。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12)

吃席

大概是“醼” “宴”读音相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往往把这两个字混为一谈。如北宋官修韵书《广韵》:“醼、讌(“醼”的异写)同宴。”

如唐朝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明朝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这些都是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

客家结婚请舅爷吃席(参加红白喜事很多地方叫坐席)(13)

农村酒席

说了这么多,有个问题又来了:我们给客人下请柬的时候,到底应该是写“宴席”,还是“筵席”呢?

这两个词,严格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只不过到了现在,没几个人去费心掰扯“宴”和“筵”到底指什么,反正都是个吃饭喝酒,吃饱拉倒,写哪个都行。(张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