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三十七)《西游记》第四回“大金葫芦”影射句容茅山是天下“第一福地”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中涉及句容茅山的元素很多:除了有“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李春芳祠”等元素之外,还有茅山“葫芦”之元素。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1)

第一福地·茅山葫芦 崇禧万寿宫·九霄道人供图

《西游记》第四回出现有“大金葫芦”: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影射句容茅山是天下“第一福地”。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葫芦”是《西游记》中“福星”的标志性配饰。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有“福禄寿”三星相关的一段描写:

盈空蔼蔼祥光簇,霄汉纷纷香馥郁。彩雾千条护羽衣,轻云一朵擎仙足。青鸾飞,丹凤筼,袖引香风满地扑。拄杖悬龙喜笑生,皓髯垂玉胸前拂。童颜欢悦更无忧,壮体雄威多有福。执星筹,添海屋,腰挂葫芦并宝箓。万纪千旬福寿长,十洲三岛随缘宿。常来世上送千祥,每向人间增百福。概乾坤,荣福禄,福寿无疆今喜得。三老乘祥谒大仙,福堂和气皆无极。

“执星筹,添海屋”,典出苏轼《东坡志林》:“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蝣朝菌何以异哉?”故此句描写的是寿星。

“腰挂葫芦”描写的是福星,且“葫芦”是“福星”的标志性配饰。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2)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玉晨观

“宝箓”描写的是“禄星”,“箓”即影射“禄”字。

“概乾坤,荣福禄,福寿无疆今喜得”一句中,究竟是哪一个人“今喜得”“福禄”“福寿”呢?当然是影射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了。“华阳洞天主人”如果是吴承恩,那他有没有“福禄寿”三者皆占全呢?从吴承恩担任县丞和荆府纪善的官职来看,其“禄”尚有欠缺。而李春芳是状元首辅,享年七十五,子孙繁茂,可谓“福禄寿”三者皆得,当然有“拄杖悬龙喜笑生”“福寿无疆今喜得”之“喜”了。吴承恩是没有资格享受“龙头杖”待遇的,而李春芳是“少师、太子太师”,“三朝元老”“拄杖悬龙”资格十足老矣!

其次,《西游记》中女娲在“昆仑山脚下”发现“紫金红葫芦”,而此“葫芦”最后来到“仙都”茅山。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有“葫芦”起源之故事:

那魔见了大惊道:“他葫芦是那里来的?怎么就与我的一般?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他便正色叫道:“行者孙,你那葫芦是那里来的?”行者委的不知来历,接过口来就问他一句道:“你那葫芦是那里来的?”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大圣闻言,就绰了他口气道:“我的葫芦,也是那里来的。”魔头道:“怎见得?”大圣道:“自清浊初开,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娲,补完天缺,行至昆仑山下,有根仙藤,藤结有两个葫芦。我得一个是雄的,你那个却是雌的。”那怪道:“莫说雌雄,但只装得人的,就是好宝贝。”大圣道:“你也说得是,我就让你先装。”

据此,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补天之际发现了“昆仑山脚下”“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影射“葫芦”是女娲时代的仙家宝贝。“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一句,影射此“葫芦”又从女娲手中传承给了“老君”。

《西游记》第五回谈到了“老君”:“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老君”的“葫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西游记》第五回也有交代:“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那“三十三天之上”的“兜率宫”之“丹灶”“丹炉”在哪里呢?

其实就在道教茅山。因为《西游记》第一回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中就对炼丹之地作了交代:其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的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丹崖怪石”即指炼丹地点在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即有“丹崖”一词),而“怪石”也与女娲补天的“炼石”相呼应。再者,道教茅山的“三天门”即指“三清天之门”,其就在“三十三天之上”。故此,“老君”炼丹之地即在道教茅山,而装仙丹的“紫金红葫芦”从此来到了道教茅山。又因为“紫金红葫芦”是女娲时代的仙家至宝,是“福”的象征,所以道家茅山自然称为“福地”,而天下的“葫芦”再没有道家茅山的早,故此茅山又当之无愧地称为“第一葫芦地”,即天下“第一福地”。

第三,句容茅山称“仙都”“玄都”,而“玄”字造字本意即“葫芦”。

“玄都”指道家的无上仙境,全名“玄都紫府”,乃是太上老君所居之地。“玄都”茅山多见古人作品。

梁陶弘景《青元观碑记》:“道冠两仪之先,名绝万物之始者……仙公赤乌七年太岁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升仙,长往不返。恒与郭声子等相随久,当授任玄都,祗秩天爵,佐命四辅,理察人祗。瞻望旧乡,能无累累之叹;顾盼后学,庶垂汲引之慈。敢籍邦族末班,仰述真仙遗则云。”

李维桢《茅山游记》有:“金坛曹太史造老君庵其上,子祖鹤修之,盖因李德裕《茅山三象记》,自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上为九庙圣主,次为七代先灵,下为一切含识,敬造老君、孔子、尹真人三象。”

汉字中的“玄”字,在古文字造字上就是一个“葫芦”的形状。《说文·玄部》中的“玄”字,就像是藤下挂个葫芦。因此,“玄”字最初是和葫芦有关系的。上古时代,人类崇拜“葫芦”,我国现今有20多个少数民族的图腾就是葫芦,此即为明证。《西游记》中的“大金葫芦”是安放在“上界”“天堂”的灵霄宝殿顶上的,道教建筑的顶上也放有“葫芦”,如茅山宫观顶上就安放有“葫芦”,茅山顶宫“三天门”上也摆放有葫芦。

《西游记》中的葫芦不是单一出现的,“玄猿”“玄猴”“玄奘”“玄鹤”中之“玄”字也皆有出生于“葫芦”之影射。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3)

《汉语大字典》·玄

第四,“葫芦”可装人,影射人类起源于葫芦和孙悟空出生于茅山。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有“葫芦”可装人的记载:

老魔笑道:“贤弟好手段!两次捉了三个和尚。但孙行者虽是有山压住,也须要作个法,怎么拿他来凑蒸才好哩。”二魔道:“兄长请坐。若要拿孙行者,不消我们动身,只教两个小妖,拿两件宝贝,把他装将来罢。”老魔道:“拿什么宝贝去?”二魔道:“拿我的紫金红葫芦,你的羊脂玉净瓶。”老魔将宝贝取出道:“差那两个去?”二魔道:“差精细鬼、伶俐虫二人去。”吩咐道:“你两个拿着这宝贝,径至高山绝顶,将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一声孙行者!他若应了,就已装在里面,随即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他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二小妖叩头,将宝贝领出去拿行者不题。

“葫芦”可装人,影射人类起源于葫芦,而孙悟空也是起源于“葫芦”,故孙悟空可以被装进葫芦。因此《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描写了孙悟空被装进“葫芦”的情景:

却就忍不住,应了他一声,飕的被他吸进葫芦去,贴上帖儿。原来那宝贝,那管什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大圣到他葫芦里,浑然乌黑,把头往上一顶,那里顶得动,且是塞得甚紧,却才心中焦躁道:“当时我在山上,遇着那两个小妖,他曾告诵我说:不拘葫芦净瓶,把人装在里面,只消一时三刻,就化为脓了,敢莫化了我么?”

原来“葫芦”可以装人,“净瓶”也可以装人,《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就有“净瓶”可以装人的相关描写:

老魔道:“那瓶子不中用,原是叫人,人应了就装得,转把个口诀儿教了那孙行者,倒把自家兄弟装去了。

据此,“葫芦”“净瓶”都可以装人,皆影射人类之起源。即“葫芦”影射男性生殖器,“净瓶”影射女性生殖器。刚生下的男孩的生殖器就像一个葫芦嘴,而不论男孩女孩,都是从女性生殖器(“净瓶”)产生出来的。

第三十二回标题《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中的“莲花洞”也是影射女性生殖器。“木”,影射“木子李”,即李春芳之姓“李”。“母”:本为父母之意,因为唐僧是孙悟空的师父,而一日为师则终生为父,故“母”影射“父”。“木母”,即“木子李”(李春芳)的师父,因为唐僧又名玄奘,“玄”字也有“葫芦”之妙,故“木母”即影射唐僧师父。

纵观《西游记》,开篇写宇宙形成,探讨万物和人类起源,而写孙悟空出生在花果山“福地”(葫芦口),就是探讨人类起源的大话题。宇宙如何形成的、万物和人类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孙悟空出生在“福地”,既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出生在茅山,又影射李春芳“前生”是仙人,是从道家茅山的仙葫芦里面诞生出生的,为什么是从石头里面出来的呢?影射与女娲炼石补天相关。而“金箍棒”能大能小、能藏耳朵、有金箍等等特点,其就是影射男性的生殖器,故此孙悟空是男性,和李春芳是吻合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4)

作者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5)

作者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合影

第五,“葫芦”寓意“福禄寿”与三茅祖师(茅盈、茅固、茅衷)执掌“司命”“定禄”“领死记生”相关联。

“葫芦”寓意“福禄寿”。《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福禄寿”三星配饰分别是“葫芦”“宝箓”“星筹”,而《西游记》第七回中寿星配饰也有葫芦和宝箓(葫芦藏蓄万年丹,宝箓名书千纪寿。洞里乾坤任自由,壶中日月随成就),因此“葫芦”寓意涉及“福、禄、寿”三个方面。这和三茅祖师执掌是相关联的:

《天皇太帝授茅君九锡玉册文》载:“今屈宰上卿,总括东岳。又加司命之主,以领录图。籍给玉童玉女各四十人,以出入太微受事太极也。治宫赤城,玉洞之府。盈其莅之,动静以闻。”

《太上遣赍紫素之书策中君文》载:“太上有命,天真书言。咸阳茅固,家于南关,厥字季伟,受名当仙。位为定录,兼统地真。使保举有道,年命相关。勤恭所莅,四极法全。宫馆洞台,治丹阳句曲之山。固其勗之,动静察闻。”

《紫素策小君文》载:“盈固弟衷,挺素该清。虽晚反正,思微彻诚。断馘六天,才颖标明。今屈司三官,保命建名。总括岱宗,领死记生。位为地仙,九官之英。劝教童蒙,开导方成。教训女官,授诸妙灵。治法百鬼,典祟校精。关察水源,江河流倾。封掌金谷,藏录玉浆。监植龙芝,洞草夜光。治良常之山,带北洞之口,镇阴宫之门。衷其勉之,动静以闻。”

第六,“葫芦”是法器,象征太平,与《西游记》第一回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相呼应。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如何才能确保“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呢?因为有花果山的“紫金大葫芦”可以威震四方、镇压四海,确保东洋太平。同时,“葫芦”可以装丹、装人,也可以做法船、喷火,是道家法器和兵器。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葫芦”可以作“法船”。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

《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葫芦”也是“兵器”。

火车儿推出,火葫芦撒开。

总之,《西游记》第四回“大金葫芦”影射句容茅山是天下“第一福地”,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6)

孙悟空大闹天宫惊人情节(西游记中大金葫芦可装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