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1)

​撰文 | 周炜皓

编辑 | 伍矛

出品 | 盖饭特写工作室

清朝时候,两个文人赵烈文与宋翔凤聊天,宋翔凤说当年乾隆皇帝从和珅那拿了《红楼梦》,看完以后说此书写的是「明珠家事」。

这段闲谈被赵烈文写进《能静居笔记》里,流传后世。红学索隐派以此为据,引申出宝玉对应明珠的说法,但若真细究起来,即便写的确是纳兰家,宝玉指代的也该是纳兰容若。

可见为虚构的故事找原型的习惯,古已有之,哪怕贵为皇帝也难以免俗。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从电视剧《都挺好》的女主角苏明玉身上,看出董明珠的影子。

1.命运突转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2)

(董明珠把1984年称作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她说如果丈夫在世,一定不会让她去珠海)

故事的开头是一场葬礼,母亲突然去世,忙于工作的女儿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苏明玉并不觉得悲伤,只是在殡仪馆里的一瞥,让她突然被某种情绪击中,「坐一边抹了好一会儿眼泪」。

董明珠则不同,她毕竟是个真实的人,愧疚与自责萦绕良久,一直到多年后梦见母亲,在梦里抱着她嚎啕大哭过,才有所舒缓。

董明珠的母亲是以她为傲的。卧病住院的时候,女儿少有空闲探望,每逢来了,母亲总会向病友们炫耀:这是自家最小的闺女,事业有成,是大公司总经理,还当了政协委员。

对于母亲,董明珠也多半是顺从的。她说她从小就习惯了温顺。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要供养七个孩子。江南人注重体面,纵使不宽裕,孩子们也从未穿过打补丁的衣服见人——补丁都藏在衬里上。

1970年代中旬,许多学生都难逃「老三届」的命运,在学校里读着书,就突然被「上山下乡」,广阔天地炼红心去了。董明珠因为生得年幼,没有重走哥哥姐姐的老路,她顺利从中学毕业,考进安徽芜湖干部学院,虽然算不得名校,学成以后,也是一个当年稀缺的大学生。

原本日子过得挺顺遂,拿着文凭回家乡的研究院干干行政,多少是个干部。董明珠又找到了合适的对象,结婚生子。三口之家幸福安稳,心里的期望,不过是活成一个电视剧《血疑》里山口百惠一样的女人——「被保护的、纯真的、乐于帮助别人」。

1984年,《血疑》热播的盛况非万人空巷所能形容,山口百惠饰演的大岛幸子成为女性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小女生偷偷攒钱去剪「幸子头」,还有出版社专门出了两本书,教授如何裁剪、编织「幸子衫」。

也是在这一年,命运跟董明珠开了个玩笑。丈夫突发急病逝世,留下她一个人带着两岁的儿子,放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其一,委身别人,重组一个家庭;其二,自己赚钱,把儿子抚养大。她选了第二条。

后来回忆起来,董明珠说自己原本骨子里就不喜欢依赖别人,只是这种特性,一直到她拥有了「权力」才爆发。

同一年,总设计师南下巡视,看过成立不久的珠海经济特区后深感满意,亲自挥毫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当地政府诚惶诚恐,紧锣密鼓开始建立各类企业,其中就包括后来与董明珠密不可分的格力集团,那时还叫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

2.得遇伯乐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3)

(2012年,朱江洪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后,开始减持手中的格力股份,后来在一些场合聊到董明珠,他都以「某个谁」指代)

1990年,董明珠途经珠海,遇见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旗下的空调厂正在招工,底薪有200元,另有丰厚的销售提成。那个时代,销售也没有什么章法和讲究,能把东西卖出去就是效益,她就这么看似随随便便地入了行。

那时的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虽说是把轮子重新发明一遍,但摸着石头过河毕竟不易,在销售领域,先货后款的现象尤为严重。董明珠才到安徽报到,就接下前任销售员遗留的一笔烂账——一个经销商拖欠了42万货款。

看她一个人上门追债,经销商随口搪塞:卖完一定会结账。董明珠找了个借口,提出对账了解产品销售情况,这话让对方没了耐心,「你们海利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动!」

吃过闭门羹,她第二天照样到对方公司里候着,经销商故意冷着她不搭话,临到下班丢出一句「还要谈生意,不留你吃饭了」。董明珠也识趣,拿起包就回旅馆,休整一夜再继续纠缠。

一直耗了四十天,对方被董明珠这套软磨硬泡搞得毫无办法。不堪其扰之下,只能躲着。而董明珠的耐心仿佛永远不会消退——堵在对方办公室里威胁,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就一直跟着。

同样的戏码,后来在电视剧里苏明玉也演了一回,兴许大家对「销售」的理解都不外如是。然而戏里戏外,结果却大相径庭:

戏里苏明玉坏了她师父的大计,给公司造成损失;戏外董明珠凯旋而回,被业内传为佳话。

时任空调厂总经理的朱江洪,也因此对这个销售员有了印象。

朱江洪和董明珠的关系,倒与戏里的蒙总之于苏明玉类似。董明珠几次升迁,背后都少不了朱江洪的影子。

1992年,空调厂已经与同属一家总公司的塑胶公司合并,更名为格力。技术出身的朱江洪让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对外,又有销售骨干们开拓销路,格力的生意眼看走上正轨。

他把当时个人销售额已经占到全公司八分之一的董明珠叫过来,问她想不想当经营部部长。

格力是国企,当上部长意味着可以分配一套房子。但董明珠又岂是苟安之辈呢?谢绝提拔后,她说当务之急,还是得接着抢占市场。

朱江洪也干脆,索性就把江苏市场丢给她经营。

董明珠的老家南京,位列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时酷暑难耐,据说街面上的石板甚至可以烤熟鸡蛋,加之经济水平较省内其他城市高些,一直是江苏省空调市场的核心。

重回故里以后,董明珠很快与五星电器下属企业江苏五交化达成合作,由对方担任省级代理替格力在江苏进行推广,五交化还拿出200万预付款表示诚意。

也由不得五交化不殷勤,围绕着南京空调市场这块肥肉,各方卖场、厂家都已经点兵布阵,大战一触即发。

3.讲究原则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4)

(2014年,格力与苏宁突然中止合作,格力的产品再次出现在国美卖场中)

许多老一辈南京人,多少都会对1993年那场「空调大战」有些印象。

彼时,张近东的苏宁刚刚成立不久,还只是鼓楼区宁海路上一个200多平米的小卖场。却通过在媒体上大作宣传,打出「要想夏天过得好,就到苏宁买空调」的广告,顺势吸引了全南京近七成客流。

面对这个「扰乱市场」的私企,南京八大国有卖场达成一致——联合压低价格、控制货源围剿苏宁。一家供货商到南京召集卖场们开会,才刚刚介绍到张近东,八家国企代表就集体起身离场,徒留张近东在那里进退不得。

重围之下,他向董明珠求援,开价500万,想跨过五交化直接拿货。董明珠觉得这是乱了规矩,一口回绝。张近东在电话里和她理论40多分钟,撂下一句「你这个家伙真不是东西,给你钱你还不要」。

董明珠的做法也自有其理由。她早与五交化有约在先,为了个素昧平生的张近东得罪一圈国企,不值当。更何况,格力位居行业上游,渠道商们彼此之间斗得再狠,总归货要从她手上拿。

这场乱战一直打到5月份,苏宁使出承诺全市场最低价、如果有其他卖场的空调售价低于苏宁就全额退还差价的狠招。舆论发生偏转,国有卖场们主动退出战局。一切尘埃落定,苏宁险胜生还,张近东和董明珠也结下了梁子。

近距离坐观虎斗之后,董明珠总结出一点:价格战不能打,不然最后被拖垮的一定是厂家。她开始对连锁卖场心生警惕,零售和生产,终究各自有各自的算盘。

格力和国美之间的争端,根源或许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时候。2004年初,国美在西南市场的六家卖场里选了格力的产品做促销,消息传到正在参加两会的董明珠耳朵里,她紧急下令,要求格力全面停止对国美供货。

掌舵国美的黄光裕素有「价格屠夫」雅号——凡进到国美的产品,卖贵卖贱,都由不得厂家置喙。看董明珠反应激烈,他也马上反制,让国美所有卖场立即清空格力库存。两人在媒体上针锋相对,黄光裕指责董明珠「压榨消费者」,董明珠谴责黄光裕「强盗做派搜刮过路费」。

争端之后,两人再未见过一次面。

后来黄光裕因为经济问题身陷牢狱,出狱时间成谜,国美家的公关这几天正因为自己嘴里跑出的火车和媒体较劲。

而董明珠,则在格力一步步迈向权力的顶峰。

4.六亲不认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5)

(董明珠说从儿子上幼儿园到他大学毕业,自己从没去过他学校一次,儿子的同学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她认为儿子「不依赖」她就是一种成功)

董明珠真正回归格力总部,是在1994年。那时朱江洪大幅降低销售提成,造成销售骨干集体叛逃。董明珠被征调回去处理这个「灾难性」的问题。

那段时间,她既要重建销售队伍,又要设立品控机制,忙得焦头烂额。12岁的儿子第一次坐飞机出行,要从珠海坐车到广州,再从广州飞往目的地,想让妈妈送他一程,结果董明珠抽不出空,也不准同事们放下工作替她送孩子。

后来儿子到了目的地,接机的同事告诉她,孩子小跑着冲出机场,一看就是没有安全感。董明珠心疼,也觉得自己残忍,但她没办法。

随着内部整肃推进,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脱节的漏洞暴露出来,董明珠直接冲进朱江洪的办公室,开口要所有的对外财权。职场里,向上司主动要权是犯忌讳的事,但朱江洪没多问什么,听完董明珠的理由,就拍了板放权。

董明珠由此迎来事业中的另一次跃升。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古已有之。看董明珠在格力电器风生水起,就难免有人把主意打到她家人头上。1995年5月,正是天气转热的时候,武汉一家央企找到董明珠的哥哥,让他帮忙斡旋,拿一批100万的空调。

从生意层面看,这笔交易是一场三赢——经销商拿到货,董明珠赚了钱,她哥哥还能落几万块的好处费。

然而董明珠的态度强硬得出乎意料。她听哥哥兴高采烈说完,撂下一句「你不要来」就挂了电话。经销商觉得纳闷,问他们是亲兄妹吗?

董明珠的哥哥更纳闷,写下一封绝交信,兄妹俩近二十年再无联系。

业内盛传董明珠六亲不认,还有人编出句话揶揄她,说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

然而血肉亲情始终难割舍,后来哥哥生病住院,董明珠还是跑去探视。几十年后,兄妹之间的心结到底解开。

世间故事发生的逻辑大抵相通。后来电视剧里那个冷若冰霜的苏明玉,在家人落难的时候,也最终选择了出手相助。

5. 父子相争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6)

(2012年,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后,珠海国资委曾空降周少强担任格力集团总裁及党委书记,但2013年1月,周少强就因为公费喝酒被停职查办)

比起董家兄妹,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之间,倒更类似于剧中苏明玉和苏家人的关系——一个使劲浑身解数闯出自己的天地,一个总能找出名目,对前者层层盘剥。

自从格力电器红火以后,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也改称格力集团。本来孩子争气,父母跟着沾光无可厚非,但在孩子之间过于偏心,就难免会伤了感情。

2003年,报纸上频繁出现「格力电器多元化」、「格力进军XX行业」的新闻,主角都是格力集团下属的其他子公司。格力电器发出一纸声明,控诉这是侵权行径,结果捅了马蜂窝——兄弟姐妹们很生气,大家都姓格力,一家人的事,哪说得上侵权呢?

时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徐荣,找来当财经记者的同学,以褚时健为例子写了篇檄文声讨朱江洪,说他拥兵自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道德大旗招展之下,偏偏没查出朱江洪有什么经济问题,但箭已离弦,这场商标之战无法避免。

第二年格力电器股东换届会议上,徐荣带着一干集团方面的领导施压,要求朱江洪「自动退休」。如果朱江洪被逼走,他一手带起来的董明珠境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关键时刻,董明珠请来分管工业的珠海一位副市长,力排众议,保住了老领导。

但集团并不愿意轻易放过格力电器。2005年,珠海政府打出要引进世界500强的口号,直到做收购前尽职调查的团队入驻格力电器,董明珠才反应过来,原来所谓的引进,就是把格力电器卖出去当外资企业的踏板。

这个计划一直进行地悄无声息,格力集团和珠海国资委已经找好买家开利公司,一直到收购前最后一刻才通知了格力电器的管理层。开利公司开价9亿,还许给董明珠8000万的年薪。

董明珠没同意,她偷偷告到广东省委书记面前,痛诉这个决定是贱卖民族企业,「我们格力今天不是世界500强,明天未必不是」。省委书记听完没有表态,叫她先回去,几天后又一支调查团进驻,这一次,他们是来阻止收购的。

恰逢证监会发出一份关于股权分置,实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见,格力集团手中的股份遭到稀释,收购计划最终落空。到年底,格力电器从集团手中夺回商标使用权,大获全胜。

6.英雄迟暮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7)

(董明珠为了宣传格力手机,曾经提出过「灭掉小米」、「华为第一,格力第二」的口号,还亲自用摔手机的方式证明格力手机的品质,被嘲讽为用「诺基亚时代」的理念进行推广)

电视剧只拍到苏明玉即将接任集团总经理时便戛然而止,她抛下大好前程,回家安心赡养父亲。而现实里,保住格力以后,董明珠的征程才刚刚过半。

2012年,朱江洪功成身退,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位子交给董明珠。上任之后,她确实兑现了曾经承诺,带格力集团冲入过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空调也成为中国市场、世界市场占有率的双冠军。但董明珠不安于只是让格力做一个世界一流空调厂家。

但在集团内部关于如何转型的问题上,董明珠和股东们分歧巨大。她认准新能源汽车会是格力破局的关键,还相中了珠海银隆,提出要用130亿全面入主这家企业。在2016年的股东大会上,由于提出的相关议案超过半数被否决,董明珠大失所望,吼出「格力没有亏待你们」,留下五年不分红的承诺拂袖而去。

这也不能怪股东不支持她工作。就在投资银隆计划出炉之前,董明珠主导的另一个转型作品格力手机销量惨淡,第一代只卖出几万部——还算上了格力内部给员工当年终奖的部分,以及强卖给供应商抵账的数量。

股东会议后不久,传出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的消息。那时她正四处寻找商界朋友融资,打算以个人名义入股银隆。

直到募集23亿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董明珠才发现这就是个「窟窿」。接连曝出的上市失败、利润滑坡、年营收未达期望,以及董明珠和银隆创始人争夺控制权等负面新闻,让媒体一度把她和贾跃亭相提并论。

当年贾跃亭倾乐视之力赴美国造车,董明珠曾经抨击他「就是个概念」,指责贾跃亭辜负了股民们的期待。如今身陷类似的困境,董明珠还是咬牙相信自己不会有错,她说要加强格力和银隆之间的合作,这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但显然,股东们已经不再那么信任她。2017年,董明珠没有分红,在股东的质问声里她出面解释,说打算集中资金研发芯片,曾经一手提拔起董明珠的朱江洪公开表态,对这个决定「没有信心」。

2018年中旬,格力又一次没有分红。这一次,股东们没等董明珠站出来,一夜之间,格力的市值蒸发了270亿。

7.终

董明珠是怎样进入格力的(一步步登格力顶峰)(8)

(不止看不惯小米的轻资产运作模式,董明珠还炮轰过90后开网店,以及年轻人做抖音,她认为这些现象都是中国经济的「隐患」)

2013年,年度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礼上,董明珠与后起之秀雷军同台,她对雷军口中「零生产、零渠道、重用户」的运营模式嗤之以鼻——不过是轻资产运作,算不得正经制造业。

面对前辈的挑衅,雷军颇为文艺地提出公开赌博,如果5年后小米年营收超过格力,董明珠就要输他1元。这种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赌,董明珠觉得打起来没意思,大抵是料定小米赢不了,她开口就把赌资抬到10亿。雷军被赶鸭子上架,只好接招。

结果是传统的董明珠赢,信奉互联网思维的雷军负。2018年,格力以200多亿的优势胜过小米,如果董明珠坚持要赌资,估计小米的股价要再下一个台阶。

只不过订立赌约的那年,小米和格力之间的差距接近900多个亿,五年间,小米的营收却翻了五倍。

如果这个赌约再长一些,小米能扛住投资人的压力坚持不上市,不把真实财务情况曝光于大众之下。谁胜谁负,真的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