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仪式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百年名校永州一中在2021年秋季学期进一步强化了升国旗仪式的德育心育功能,特别安排全体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分管工作和学校实际开展了“升国旗仪式讲话”活动。小编第一时间对该校领导的讲话稿进行了采集,分享给大家——

永州市第七中学副校长名单(永州一中副校长龙路云)(1)

穿过历史,把握未来

——在“升国旗”仪式下的讲话

副校长 龙路云

(2021年11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高三年级考完了市一模,即将迎接新的月考,高一、高二年级马上要进入期中考试。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期中考试,但现在让我们把视野和格局放大一点,先回顾一段历史。

一说起现代军事强国,映入我们脑海的绝少不了劈波斩浪的海军舰队。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支舰队,它排名世界前列,有着纵横四海的实力,但最后却是屈辱地窝在海港里,直至全军覆没,它就是——北洋水师,让我们通过几个镜头一起来看一看这支舰队。

镜头一:甲午战争前,大清帝国海军居世界海上力量第六位,东亚第一。当时西方大部分政论家都认为中国已经能在列强中拥有一席之地,将是俄罗斯在亚洲扩张的最大障碍。1887年英国《亚洲季刊》发表题为《中国:正在苏醒的雄狮》一文,认为中国强大起来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而日本的海上力量直到1892年,大约排名在十三位左右。

镜头二:1886年,“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4艘军舰奉李鸿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领下访问日本。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巨舰令日本人既惊且惧。8月13日,中国水兵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造成1名中国水兵轻伤,1名日本警察重伤;8月15日,数百中国水兵上街观光,与日本警察又发生大规模冲突,结果双方死伤80余人,中方水兵死亡人数多于日本。事后,双方谈判,中方态度强硬,谈判中甚至提出“撤使绝交、以兵相胁”主张。舰队也褪下炮衣,直指长崎。最后,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达成协议,主要由日方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出现一句流行语:“一定要打败‘定远’!”日本儿童也玩起了“打定远”游戏。

镜头三:1886年,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后向朝廷报告:“各将领文武均能勤奋将事,官弁兵勇,步伐整齐,一律严整。枪炮雷电,施放灵捷。”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攻守多方,备极奇奥。”“于驶行之际,击穹远之靶,发速中多。经远一船,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广东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而舰队的下级技术军官在战后披露,舰队炮术训练的真相是“平日操练炮靶、雷靶,唯船动而靶不动”;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

镜头四:一位西方观察家记录其亲身见闻——一个中国海军军官带我到中国海军最大的装甲舰之一(当是“定远”或“镇远”)去参观。我注意到船上有一门大炮被帆布很严实地裹着。这位军官很自豪地解释说,这是一门新型的急射炮,并招呼军需官过来把帆布扯下来,军需官很不情愿地执行了命令。当这门大炮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发现,原来有人把它当成储藏狗肉的地方,里面还有米饭、腌菜,筷子横七竖八地扔在那里。我听一位美国记者说一艘中国军舰开赴鸭绿江作战,但军舰上却没有大炮。原来,管带把大炮典当了,却没有按时赎回。

镜头五:黄海大战——在双方的炮战中,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发射了197发炮弹,其中10发命中,其他副炮发射了482发炮弹,其中58发命中。黄海海战中,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定远号中弹达159发,镇远号中弹更多,达220发。北洋海军发射了5枚鱼雷,但无一击中。福龙号鱼雷艇在相距300米(最近时仅相距40米)时,向已受伤的日舰西京丸号连续发射鱼雷,但均未击中。

镜头六:丰岛海战——中国军舰“广乙”沉没、“济远”受伤,日舰无伤亡。丁汝昌却报李鸿章:“风闻日本提督阵亡,‘吉野’伤重,中途沉没。”黄海海战——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5舰,日舰一艘未沉。李鸿章却电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奏“采诸各国传闻,则被伤后沉者尚不止此数。内有一船系装马步兵千余,将由大孤山登岸袭我陆军后路,竟令全军俱覆”。清廷也以为“东沟之战,倭船伤重”“沉倭船三只,余多受重伤”,由此给予大力褒奖。一时间除参战知情者外,上上下下多跌进自我安慰的虚假光环: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

但败了就是败了,损失惨重就是惨重,在自我欺瞒的谎言中,北洋水师开始了倒计时。

镜头七:真正事到临头时,北洋水师主要将领其实多半是有骨气的:

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圭--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其中,邓世昌、黄建勋、林履中都是在舰船击沉以后,拒绝营救,抱着“与舰同沉”的决心慷慨赴死的。

镜头八: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埋下了“九一八”侵占东三省、“卢沟桥”全面侵华的隐患。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而日本则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2.3亿两的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7年的财政收入,清朝三年的总收入。实际上,加上利息,中国最后支付的赔款达到了惊人的近8亿两!

可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其割地之广、赔款之巨,为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家族的振兴都需要着努力和付出,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充满着拼搏和血汗。从北洋水师的将领来看,他们不想赢吗?黄海海战后,临阵脱逃的方伯谦认为按自己的级别顶多被革职,不可能被处死,但很快他就被清政府斩首示众;丁汝昌战败自尽后,传言愤怒的光绪皇帝不允许其下葬,用三道黑铁链捆绑其棺木悬挂于原籍的村头,15年后,经其子孙恳求才结束“死无葬身之地”的惩罚。面对竞争甚至是战争,谁不想赢呢?但没有平时的全力以赴,仅凭事到临头的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靠着用虚假消息粉饰成功、自我麻醉,更是会雪上加霜、加速败落!

亲爱的同学们——没有一滴滴的汗水和泪水堆积,再美的梦想终究只会沦为空想!当我们扼腕于北洋水师挥霍掉近代中国报国扬名的良机时,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挥霍自己为时不多的青春和机会,你是不是每天在抱怨玩乐的时间太少?生活不够轻松惬意?你是不是像清末部分国人沉湎鸦片一样沉迷于手机和网络?

同学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奋斗每一天,拼到每一秒,用诚信为未来开路,用努力为未来奠基,让我们在深夜里凝望星空,默默地对挑战和压力说:“来吧,看看谁会成为最后的、无可摧垮的‘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