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在田地一旦泛滥就成灾的野草,名字叫做“菟丝子”,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在田地被称为“金丝藤”,主要是因为它的藤蔓并不是绿色的,而是耀眼的黄色,并且没有其余的绿叶加持。它在开花或是大片蔓延的时刻观赏价值高,但是它大面积的覆盖在植物上,影响它们光合感化,还会掠夺其营养和水分。

菟丝子分布于中国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菟丝子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野生菟丝子常见于平原、荒地、坟头、地边以及豆科、菊科、寥科、蘸科等植物地内。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菟丝子一旦幼芽缠绕于寄主植物体上,生活力极强,生长旺盛,最喜寄生于豆科植物上。

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

固精安胎与性激素样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菟丝子具有非常神奇的功效与作用,而且还拥有着较为深远的人文历史。

我从古代来(从古代开始我就是深情的代表)(1)

菟丝子背后缠绵的寓意

正由于菟丝子的依附与缠绕的特性,古代由此演绎了一个个美好的夫妻相依和感情缠绵,以及相依不相离的故事。相传,有位美丽多情的女子小蔓,爱上了一位知书达理的青年男子春生。小蔓坚贞不渝,圣洁高贵;春生寒窗苦读,发愤图强。

应试之期来临,春生收拾行装,上京赶考。小蔓在君临行之际,送上一块锈着诗文的罗帕,诗曰:“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说罢,流下泪滴。春生接过罗帕言道:“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小蔓甚感欣慰,依依不舍的送春生上京赶考。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有数月。由于相离时间太长,又无音信,小蔓由思念而产生怨气,咏道;“菟丝故无情,随风任颠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小蔓见景动情地诉说菟丝、女萝本来经常在一起,不离不弃,缠缠绵绵。而今一人却远离他乡,又担心春生的考试情况而发出还不如一棵草的怨声。

小蔓泣不成声的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南山幂幂菟丝花,北陵青青女箩树。由来花叶同一心,今来枝条分两处。”一位大嫂劝说小蔓,春生定会考取功名,金榜题名而返。数月之后,一天突然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原来是乡亲们前来报喜。

春生考取状元。小蔓这时头上戴上红花,穿上绿萝裙,出来迎接,两人择日成婚。喜烛高照,好不热闹。新婚之夜,小蔓含情默默地羞红了脸:“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相宜。”春生此时此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紧紧地抱着小蔓流下幸福的泪水。

我从古代来(从古代开始我就是深情的代表)(2)

菟丝子名称的来源

关于菟丝子的药名来源,还有一段传说,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

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另一只兔子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

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治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为此人们还编了一个谜语:“澄黄丝儿草上缠,亦非金属亦非棉,能补肝肾强筋骨,此是何药猜猜看?”

我从古代来(从古代开始我就是深情的代表)(3)

菟丝子让人头疼的缺点

很多人在田地可以或许见到不同种类的植株,像普通的野草,荆棘丛生的灌木和高耸的乔木,另有很多依附攀爬在其余植株上生长的藤蔓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田地的生态,虽然说这些野生植物的生命力坚强,滋生速度快,然则它们在掠夺彼此营养的同时还是能相安无事的共存。

虽然说野草之间有这类微妙的平衡,然则对付农作物来讲,这些野草的存在都是威胁,老是需要农夫们手动去拔除。就比如有一类野草,它会霸凌农作物的根系,甚至连一路生长的野草也不放过,直到植物枯败,它才会转移目标。

这类在田地一旦泛滥就成灾的野草,名字叫做“菟丝子”,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在田地被称为“金丝藤”,主要是因为它的藤蔓并不是绿色的,而是耀眼的黄色,并且没有其余的绿叶加持。它在开花或是大片蔓延的时刻观赏价值高,但是它大面积的覆盖在植物上,影响它们光合感化,还会掠夺其营养和水分,吸收它们的营养。

菟丝子和一般的藤蔓植物不同,其它的藤蔓植物只是爱好攀延,而它的根系却会霸凌其余的植株,直到植物枯败死亡以后,它们才会悄悄转移位置。它在农作物中最爱好的就是豆类植物,所以农夫们在见到它的时刻,都毫不犹豫砍除。这类植物的生命力坚强,就算将它全部扯下来了,它也一样可以继续生长。拔除菟丝子必要将它寄生的植物一路砍断才行,对于农夫们来讲损失很大。

菟丝子虽然在农夫心中有一段不堪的历史,但它在文人眼里却是非常可怜柔弱。一首著名的《新婚别》,开头就说“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菟丝与蓬麻成为妻子和丈夫的象征,让人对这种植物油然而生哀怜疼爱之情。从遥远的古代起,菟丝子就一直是文人笔下夫妻的象征物。

我从古代来(从古代开始我就是深情的代表)(4)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首章就说;“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后面就是更有名的“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是另话,不需赘述,开始所说的“唐”后人就解释为“菟丝子”。

到了《古诗十九首》中,《冉冉孤生竹》中写道“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就开始把菟丝子与女性形象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后世文学作品乃至人们心目中的菟丝子形象,梁代江淹写到“菟丝附女萝,引蔓故不长。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可见菟丝子一直以来都在国人的心中留有一丝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菟丝子的历史记载》

《菟丝子的中药故事》

《菟丝子的民间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