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每到冬季便是那些来自外县农村的手艺人趁着农闲进城打工的时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两侧比较宽敞,就自然形成了修理皮鞋、轱辘锅、焊洋铁壶等手艺人的临时摊位修理皮鞋的老大爷鼻子侧面长了个花生米大的肉瘤,他每次纳一针鞋帮时都先用针蹭一下那个肉瘤,后来我才知道他这是沾上一点油脂以利进针省力。小孩们都管老人叫“包大爷”,老人脾气特好,偶尔还会让我们摸摸他的肉瘤子玩。他在我们这块干了三十多年了,手艺娴熟粘后掌,包包头、砸楦子、钉后掌、打补丁一应俱全的手法准能让旧鞋换了新颜。

冬天北京胡同 老北京冬日胡同有人忙(1)

还有一种会“轱辘锅”手艺的人,专门从事补锅的活计,他会把有漏洞的铸铁锅先坐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堆炉灰上,炉灰表面先予留出个浅窝,然后在小火炉子上熔化锡拉块,随后拉响风箱火苗熊熊燃烧一会儿就化成了锡水,师傅把小勺里的锡拉液浇在漏洞处再用搌布抹平,这样便使得锅底漏洞处铆上了一颗铆钉自然锅就补好了。我家有个漏了洞的日本投降那年买的一口日本造铸铝蒸锅的就是这样补好的,一直使用到了八十年代。

焊洋铁壶的还兼给钢精锅(铝锅)换锅底。在修水壶漏洞时先用锉锉出新茬来,再剪好铝皮补丁放在漏洞上,滴上镪水,用热烙铁烫锡补焊,焊完抹上油灰就齐活了。还有一种是“锔盆锔碗”的,他可以把受损坏的大到水缸小到茶碗的器皿,全部锔好。匠人手持一个像拉胡琴的弓子,缠上头部是钻石的钻头在被修物上钻眼,然后对上茬再钉上锔子,若干个锔子钉上后,这件物品就锔好了。从他钻眼的操作,使年幼的我知道了“没有金钢钻別揽瓷器活”的来历。

还有一种“爆爆米花”的,挺別受孩子们的欢迎。从家里拿来一小碗玉米粒再付上二角钱就可以爆得滿盆滿钵的爆米花了。师傅操作时是打开“高压罐”,放进玉米粒再加少许糖精,关严罐门放在用烟煤燃烧的火炉上,一边拉风箱、一边旋转“高压罐”使其受热均匀,2分钟后师傅把罐子套上一个编织袋,卸压开盖瞬间“嘭”的一声巨响,象朵朵绽开的玉米花就崩入袋中。这一锅就完成了。孩子们顾不得玉米花烫手便颠在手心里吹气,狼吞虎嚥地吃起来。

冬天北京胡同 老北京冬日胡同有人忙(2)

那时,租小人书的生意也火。带上两箱小人书串胡同,孩子们一分钱一本借着看,西游记、三国、水浒那是最受欢迎的书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刘连良

流程编辑:RB013

,